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节剂培菲康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为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安慰荆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CD3、CD4、CD8各项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经治疗,培菲康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由25.0%下降到4.1%,对照组仅由22.7%下降到18.2%,两组具有可比性。培菲康组免疫球蛋白IgA数值有所下降,IgG、IgM、G数值有所升高,与用药前比较IgG及G明显升高(P〈0.05);培菲康组CD4/CD8之值明显升高(P〈0.05),CD4无显著变化(P〉0.05),CD8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CD4/CD8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6)。结论:肠道菌群调节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学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11月苏州地区住院2563份血清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ELISA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定量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其中30例(年龄1个月~36个月)MP肺炎患儿外周血进行CD3^+、CD4^+.CD8^+、CD19^+、NK(CD16+56)^+及CD23^+指标测定,设同龄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2563例标本,MP阳性557例(21.74%)。MP感染3~岁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于3岁组(x^2=167.087,P〈0.01);女性儿童MP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x^2=45.047,P〈0.01)。MP肺炎患儿CD3^+、CD4^+、NK(CD16+56)^+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t=-2.207、P〈0.05,t=-2.505、P〈0.05,t=-7.137,P〈0.01),CD19^+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t=3.832,P〈0.01);CD8^+和CD23^+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t=-1.491、P〉0.05,t=1.915、P〉0.05)。结论苏州地区MP感染3~岁儿童多见,MP肺炎患儿细胞免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培菲康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中的作用。方法:51例SNS患儿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I组,n=35)和强的松对照组(Ⅱ组,n=16)。两组均采用强的松中程疗法,I组另加培菲康,疗程3个月,监测患儿8周内缓解率及3个月内的感染率,反复或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血浆IgG,IgA,IgM水平,并与健康儿童比较。结果:8周内缓解率I组和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感染率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感染后反复或复发率,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血清sIL-2R水平,I组和Ⅱ组与治疗前比均显著下降(P均<0.01),I组下降显著大于Ⅱ组(P<0.05),并与正常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Ⅱ组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浆IgG水平,I组较治疗前和Ⅱ组上升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已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血浆IgA,IgM三组间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培菲康对小儿SNS有一定的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得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5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随机分为匹多莫得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1例。治疗组使用匹多莫得,对照组用左旋咪唑。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9%(X^2=6.52,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下降。结论 匹多莫得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刑(培菲康散剂)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婴幼儿肺炎24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138例,对照组110例。预防组按婴幼儿肺炎防治方案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同时加用培菲康散剂治疗,对照组按婴幼儿肺炎防治方案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出现腹泻后才开始用培菲康散剂治疗,观察两组腹泻发生率、临床疗效、止泻时间及腹泻总疗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25例,发生率为18.11%,对照组继发腹泻42例,发生率为38.8%(χ^2=12.50,P〈0.01),预防组腹泻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49,P〈0.05),预防组止泻时间、腹泻总疗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散剂)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可靠确切,可作为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Ag-NORs与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普通银染技术测量小儿癫痫患者的CD20、CD3、CD4、CD8、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结果癫痫患儿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20;癫痫患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癫痫患儿组与对照组比无变化。结论免疫功能异常是小儿癫痫发病机制之一,抗癫痫治疗可改变部分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测定可替代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妈咪爱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5.41,P〈0.01),治疗组大便次数恢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3.65,P〈0.01),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6.24,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51.7%,差异(X^2=26.1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培菲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培菲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利尿和对症支持治疗;培菲康组患者在此基础上1:3服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0.42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血浆DAO和内毒素水平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血浆DAO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培菲康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口服培菲康可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肝脏的功能,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任仙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74-4675
目的探讨培菲康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婴幼儿肺炎160例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80例,均给予抗生素静脉途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同时加服培菲康,对照组住院72h后出现继发腹泻应用培菲康。结果治疗3d以后预防组腹泻发生率16.25%,低于对照组的31.25%,发生腹泻以后预防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预防组腹泻停止时间(3.07±0.69)d.短于对照组的(5.12±1.12)d。结论培菲康能够有效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培菲康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培菲康胶囊口服,联合组在培菲康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承气合剂”。疗程3个月,分别观察三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和血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培菲康组和联合组在疗程结束时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尤为显著(P〈0.01)。联合组SBP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培菲康胶囊联合承气合剂增强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减少SBP发生率和IETM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玉屏风散联合穴位贴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玉屏风散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均以15 d为1疗程,连续护理2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69.77%,2组比较,P<0.05;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均有所好转,且试验组IgG、IgA、IgM水平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2组均有所好转,但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提高,CD8+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玉屏风散联合穴位贴敷能够补益脾肺,护卫固表,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各种临床症状,有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张钰  刘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282-1283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正常儿童分别查血IgG、IgA、IgM、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结论:免疫失衡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控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新稀宝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RRI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和新稀宝。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免疫球蛋白(I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值都有所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联合新稀宝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检测47例RRTI患儿铁营养状况、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IgG亚类等。结果表明,RRTI患儿缺铁发生率为78.72%,其中约%为隐性缺铁;RRTI组CD+4细胞百分率、T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降低,血清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36.17%,以IgG4,IgG1缺陷居多。SF、FEP与CD+4细胞、IgG亚类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提示RRTI多伴有铁营养不足;铁缺乏可能通过损害Th细胞功能而导致IgG亚类缺陷,引起RRTI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红细胞酵母多糖花环法和APAAP酶联法测定60例牢骚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和C3b受体花环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增高,C3b受体花环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降低,CD8增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和CD4存在负相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和CD4存在正相关。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同时存在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双重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a-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IFNa-1b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d;同时口服匹多莫德每次1片(400mg),1次/d,连续用药60d。对照组常规给予病毒唑或喜炎平抗感染对症处理,缓解期加强护理,避免受凉。同时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7.02±6.05)%,(48.26±1.03)%与CD4+/CD8+比值(1.69±0.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27.04±3.9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免疫球蛋白IgG、IgA与IgM的水平分别为(8.39±3.41)g/L,(8.75±0.28)g/L及(1.64±0.12)g/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RTI患儿免疫功能低下,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可明显改善RRTI儿童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效减少患病次数。  相似文献   

17.
矽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金华市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随诊的老年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分为矽肺伴反复感染组和矽肺不伴反复感染组,并将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矽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反复感染组IgA、IgM、IgG、CD4+%、CD8+%和CD4+/CD8+均低于非反复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IgM、IgG、CD4+%、CD8+%和CD4+/CD8+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每降低1单位,反复呼吸道感染概率增加18.7%;CD4+/CD8+每降低1单位,反复呼吸道感染概率增加15.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矽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低IgA和低CD4+/CD8+比值是矽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玉清 《西部医学》2012,24(1):36-37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黄芪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黄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好好黄芪颗粒,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观察两组患者的复感率。结果黄芪组治疗1年后呼吸道感染频率及患病时间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颗粒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RRTI患者归人试验组,将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但非RRTI患儿做对照,即为对照组。首先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差异,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RRTI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①试验组IgA、IgM、IgG、CD4+%和CD47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闵素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IgG每降低l单位,RRTI风险增加18.2%;CD47CD8+每降低1单位,RRTI风险增加16.1%。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小儿RRTI发生的重要原因。低水平IgG和CD47CD8’是小儿RR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许鑫松  朱焰△  路攀 《广东医学》2021,42(7):792-795
目的 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中的分布及锌剂在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探讨锌剂治疗与感染性腹泻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之间联系。方法随机选取住院的轻中度感染性腹泻患儿138例,其中病毒感染75例,细菌感染63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儿童60例。分为病毒感染组(n=75)、细菌感染组(n=63)、健康对照组(n=60)。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比例、CD8+比例、CD4+/CD8+值),比较各组间变化及意义。其中病毒感染组中有33例予锌剂治疗,42例未予锌剂治疗,分为病毒补锌组(n=33)、病毒对照组(n=42);细菌感染组中有27例予锌剂治疗,36例未予锌剂治疗,分为细菌补锌组(n=27)、细菌对照组(n=36),分析锌剂治疗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中的疗效。病情恢复后随访病例中补锌组及对照组各随机抽取病例15例,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数值的变化。结果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CD4+比例、CD4+/CD8+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之间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补锌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随访病例CD4+比例、CD4+/CD8+值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下降,且补锌组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较正常患儿有明显变化,补锌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均有助于症状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