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构建Au25( CaPt }18纳米簇介导近红外光触发光热一光动力治疗体系,并研究其对皮肤鳞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一锅法制备Au25( CaPt }18纳米簇,透射电镜表征Au25( CaPt }18的粒径、分散性,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检侧Au25( CaPt }18发光性能。以紫外线诱导成瘤的SKH-1皮肤鳞癌小鼠的原代鳞癌细胞为研究对象,Cell Counting Kit-8 ( CCK-8)法检侧Au2s ( CaPt) i、对鳞癌原代细胞的毒性。将小鼠鳞癌原代细胞分为光热一光动力治疗组、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给予相应处理,24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侧各组处理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热成像仪监侧细胞温度变化评价光热效应,SOSGR单线态氧指示剂检侧单线态氧产出量评价光动力效应。结果 合成的Au25( CaPt }18纳米簇,粒径2 ~ 3nm,分散均匀,在近红外光区域有强吸收。Au25( CaPt }18在Au浓度范围为0~ 80}.A,g/mL时对小鼠皮肤鳞癌原代细胞无毒;各组相应处理后,光热一光动力治疗组细胞存活率为(44. 30士9. 30) %,显著低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尸均lt;0. 0l)。光热-光动力治疗组照光后细胞温度可达(43. 43士1. 17℃,显著高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P均lt;0. 01)。光热一光动力治疗组照光后细胞单线态氧荧光强度与空白组相比的相对值为3 . 03士0. 48,显著高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尸均lt;0. Old。结论808 nm激光照射Au25( CaPt }18可同时产生光热和光动力效应,对皮肤鳞癌原代细胞具有安全有效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8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用长波紫外线(UVA)单次照射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UVA照射后第1、2、3天HDFs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照射后HDFs的增殖活性。慢性光损伤HDFs模型采用8-甲氧沙林(8-MOP)避光孵育细胞24h,随后以含8-MOP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置换培养基,行9J/cm~2 UVA照射,照射完成后换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含10%胎牛血清)避光传代培养,21d后显微镜下观察HDFs形态;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计算衰老细胞率。结果:单次UVA照射导致HDFs增殖率下降,与UVA剂量呈正相关。UVA在剂量为≤10J/cm~2时,细胞存活率保持在85%;而UVA剂量≥15J/cm~2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20 J/cm~2时存活率为50%左右,至25 J/cm~2时仅为约25%。慢性光损伤HDFs诱导组(即UVA+MOP组)几乎所有细胞均出现体积变大、细胞颗粒增加等细胞老化的特征性改变;SA-β-Gal染色细胞的阳性率95%。结论:UVA单次照射可成功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UVA联合8-MOP构建HDFs慢性光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A431细胞甲基化及Gadd45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皮肤鳞癌A43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以及不同剂量的ALA-PDT处理组(ALA浓度分别为:0.1、0.5、2mmol/L),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分别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A-PDT处理后A431细胞Gadd45a mRNA及Gadd45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ALA-PDT处理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并进一步观察经ALA-PDT处理后对A431细胞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ALA浓度(0.1、0.5、2mmol/L)ALA-PDT处理后,随ALA浓度上升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经不同ALA浓度(0.1、0.5、2mmol/L)ALAPDT处理后A431细胞Gadd45a蛋白表达水平随ALA浓度上升而上升,而ALAPDT组DNA总体甲基化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治疗通过促进Gadd45a蛋白表达抑制皮肤鳞癌A431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过表达的Gadd45a蛋白可抑制A431细胞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4.
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30、60、90 mJ/cm2的UVB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加入黄芪甲甙进行干预处理,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的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UVB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单纯照光组细胞增殖活性可下降23%~4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组照光后活性仅下降7%~20%;UVB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A值分别为16.32~91.59及98.6~403.5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后其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后在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凋亡峰),而经黄芪甲甙处理的UVB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黄芪甲甙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紫外线照射SKH-1小鼠构建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动物模型,探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皮肤屏障的损伤情况。方法随机将43只SKH-l无毛小鼠分为实验组(33只)和对照组(10只)。采用SUV-1000日光模拟器模拟日光照射实验组小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德国CK公司多功能皮肤测试仪分别于各时间段检测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皮肤pH、皮肤黑素和红斑含量。再于第12、18、28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2周后实验组部分小鼠背部皮肤增厚,皮棘隆起;18周后实验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粟粒性大小丘疹;28周后成瘤;对照组未见肿瘤形成。照光12周,实验组的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皮肤黑素含量与对照组的结果出现明显差异;皮肤pH值和皮肤红斑量在照光2周后出现明显差异。结论成功制备小鼠日光性角化病(AK)模型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模型;明确了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皮肤屏障损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来用于皮肤癌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可有效用于光线性角化病、原位鳞癌、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面积广泛或多发性皮损。在恢复时间、耐受性和美容效果上具有优势,可作为上述情况的一线治疗手段。PDT对乳房外Paget's病、侵袭性鳞癌、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黑素瘤的治疗以及皮肤癌的预防有一定应用价值,其疗效尚待探索。照光过程中的疼痛是亟待解决的主要不良反应。文中对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78岁。左小腿多个暗红色斑块、结节2个月余。左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胞质淡染,核大、不规则,异形性明显,有丝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3(-)、CD8(-)、CD20(+)、CD79α(+)、B细胞淋巴瘤(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MUM)-1(-)、CD10(-)、T细胞内抗原(TIA)(-),Kappa(k)(+)、Lambda(λ)(-)、增殖核抗原(Ki-67)约95%(+)。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治疗上给予R-CD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后,左小腿肿块缩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皮干细胞即皮肤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抗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皮肤光损伤的作用,为皮肤光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既往SKPs培养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从新生小鼠真皮中分离、培养SKPs。同前期构建3D皮肤方法,以Ⅰ型胶原为支架,接种来自儿童包皮的原代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构建体外3D皮肤模型。然后将3D皮肤模型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照射前24h,将SKPs细胞悬液和Hanks液各25μL分别注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未做处理。然后,予以UVA和UVB混合单剂量照射三组3D皮肤。照射后继续培养,72h后收集皮肤和上清液。HE染色观察各组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以及ELISA检测SOD、CAT、MDA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SKPs呈悬浮生长的圆形或椭圆形克隆样细胞球。3D皮肤经UV照射后,其表皮细胞肿胀排列紊乱、核浓缩,基底细胞部分液化变性,真皮胶原降解且FBs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凋亡指数AI值升高(P0.05);SOD、CAT和GSHPx表达降低(P0.05),而MDA水平升高(P0.05)。但经SKPs注射后,KC整齐清晰仅轻度肿胀,核浓缩不明显,FBs轻微减少,未见细胞坏死及胶原降解;凋亡细胞显著减少、AI值下降(P0.05);SOD、CAT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SKPs能抗UV诱导的3D皮肤损伤,为皮肤光损伤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鲍温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在19例鲍温病组织、2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在鲍温病组织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二者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鲍温病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和COX-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64,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参与了鲍温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氮酮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疗效的影响。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氮酮的5-AIA促渗乳膏;大鼠经皮给药,观察原卟啉Ⅸ(PpⅨ)体内生成动力学;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分别以不加氮酮的5-ALA乳膏和含5%氮酮的5-ALA促渗乳膏外用(每组15例),然后均给予光动力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5%氮酮对5-ALA表皮细胞内促PpⅨ合成增强作用最明显;含5%氮酮5-ALA-PDT组治疗SCC的CR率为93.3%,不含氮酮的5-ALA-PDT为66.7%(P<0.05)。结论:含5%氮酮的5-ALA乳膏能显著提高5-ALA-PDT治疗鳞状细胞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局部电离子导入5-氨基酮戊酸(ALA)在光动力疗法(PDT)中的价值。方法①种植VX2肿瘤细胞制兔皮肤鳞癌模型;②治疗组于肿瘤局部通过直流电导入2%的5-氨基酮戊酸(ALA),持续30 m in,3 h后,进行光动力治疗(A组)。与此同时,设外敷10%ALA组(B组)、外敷2%ALA组(C组)、双蒸水导入组(D组),以及对肿瘤无任何干预措施组(E组)对照,观察、分析疗效。结果A,B,C,D组最大径平均减少值分别是0.376 cm,0.264 cm,0.06cm,0.07 cm。E组平均增大1.29 cm,A,B,C,D组与E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以电导入加光动力治疗组疗效最佳,与B,C,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ALA的用量是B组的1/5,疗效是C组的5倍多。结论电离子导入ALA光动力治疗可提高ALA-PD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皮肤肿瘤     
20121015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钙黏素和α-SMA的表达/李小静(中国医科院皮研所),张磊,程芳…∥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2).-87~89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E-钙黏素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癌旁及正常皮肤组织相比,E-钙黏素在皮肤鳞癌中表达减弱或缺失,中低合化与高分化癌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低剂量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对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低剂量光动力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 以0、0.01、0.05、0.1、0.5及1 mmol/L ALA孵育HaCaT细胞后分别予以0、0.5、1.85、3.72及10 J/cm2的(635±3)nm红光照射,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摸索低剂量ALA-PDT促进HaCaT细胞活力的最佳ALA浓度及照光能量参数。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光照组、ALA组、低剂量PDT组,分别予以相应处理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丝聚合蛋白(filaggrin, FLG)、内皮蛋白(involucrin, IVL)、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 CLDN1)、闭锁蛋白(occludin, OCLN)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ALA浓度及不同照光能量处理HaCaT细胞的结果显示,在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银屑病素在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例正常皮肤组织、20例光线性角化病、25例Bowen病、21例高分化皮肤鳞癌及16例低分化鳞癌皮损中银屑病素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素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1.1%.在光线性角化病中19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角质层至棘层上1~3层,胞质着色,阳性率为95.0%.在Bowen病中22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表皮全层角质形成细胞,胞质着色,空泡状细胞包膜及胞质着色,阳性率为88%.在高分化鳞癌中20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角质层至棘层全层,角化珠及角化不良细胞着色,阳性率为95.2%;在低分化鳞癌中13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角质层至棘层上1~5层,低分化的鳞状细胞不着色,阳性率为92.3%.与正常皮肤组相比,银屑病素在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素在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高分化鳞癌中表达强度逐渐升高,而在低分化鳞癌中表达强度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 银屑病素在鳞状细胞分化异常的皮肤病中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慢性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小鼠皮肤形成光老化损伤,探讨强脉冲光(IPL)改善皮肤光老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所用BALB/c小鼠按不同处理条件分为6组:空白组1、UVA组、8-甲氧补骨脂素(8-MOP)+UVA组、UVA+IPL组、8-MOP+UVA+IPL组和空白组2.UVA或8-MOP+UVA连续照射12周,继之IPL照光2次,间隔2周.取小鼠皮肤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与空白组比较,UVA组小鼠皮肤真皮层变厚,可见胶原组织变性.8-MOP+UVA组小鼠皮肤表皮层亦见增厚,真皮层厚度的增加和异常胶原纤维的堆积较UVA组更显著,电镜下可见线粒体空泡化变性,胶原纤维溶解.IPL处理后,小鼠皮肤表皮层未表现明显增厚,真皮层扭曲变性的胶原纤维结构得到改善,胶原纤维排列重新趋于整齐紧密,电镜下组织受损明显得到改善.结论:8-MOP可以加速促进光老化进程,慢性UVA照射+8-MOP可成功快速诱导小鼠皮肤的光老化损伤.IPL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皮肤光老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转录相关因子E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对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皮肤光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为光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儿童包皮分离、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以Ⅰ型胶原为基质混合包埋FBs,接种KC以构建正常体外3D皮肤模型。然后将3D皮肤模型分为3组: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接种KC前,通过慢病毒转染方式使KC过表达Nrf2,再行3D皮肤模型的构建。除正常组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UVA和UVB混合单剂量照射,照射后继续进行培养。24h后观察各组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情况及Nrf2,SOD,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正常3D皮肤呈乳白色皮肤类似物。组织病理学上表皮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整齐,核大圆深染;真皮为淡紫红色胶原基质,FBs散在分布;凋亡细胞少见。UV照射后,对照组表皮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肿胀坏死,核浓缩,真皮胶原降解和FBs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Nrf2,SOD,GSH和CA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DA和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经过表达Nrf2后,实验组细胞整齐清晰,核无明显浓缩,KC轻度肿胀,FBs轻微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Nrf2,SOD,GSH和CAT水平升高(P0.05),MDA和ROS降低(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3D皮肤光损伤模型接近人皮肤光损伤,可作为一理想的光损伤模型进行推广;KC过表达Nrf2可减轻UV对体外3D皮肤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Notch1,NF-κB 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皮肤鳞癌组织及5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otch1及NF-κB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mRNA相对含量(0.451±0.072)低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0.715±0.0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mRNA相对含量(0.646±0.062)高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0.445±0.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率31.03%(18/58)低于正常皮肤组织77.59%(45/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81.03%(47/58)高于正常皮肤组织34.48%(20/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的低表达和NF-κBp65的过表达可能与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皮肤肿瘤     
20130926RNA干扰神经突起导向因子Netrin-1表达下调对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的影响/庞霞(郑州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董斌,李晟…∥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11).-803~805应用脂质体2000将Netrin-1 siRNA和对照siRNA转染皮肤鳞癌SCL-1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1组(未处理组)、对照2组(siRNA对照组)、实验组(Netrin-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皮脂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皮肤性病学科进行诊治的51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观察组联合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血清IL-8、TNF-α水平以及皮脂分泌率。结果观察组痤疮患者的有效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20/26)(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的皮脂分泌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痤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与对照组的11.54%(3/2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有效控制炎性反应,降低皮脂分泌。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2008年1月-2009年3月采用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6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7例Paget病、2例疣状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3例鲍恩样丘疹病和1例光线性角化病(solar keratosis,AK)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