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构建Au_(25)(Capt)_(18)纳米簇介导近红外光触发光热-光动力治疗体系,并研究其对皮肤鳞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一锅法制备Au_(25)(Capt)_(18)纳米簇,透射电镜表征Au_(25)(Capt)_(18)的粒径、分散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Au_(25)(Capt)_(18)发光性能。以紫外线诱导成瘤的SKH-1皮肤鳞癌小鼠的原代鳞癌细胞为研究对象,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Au_(25)(Capt)_(18)对鳞癌原代细胞的毒性。将小鼠鳞癌原代细胞分为光热-光动力治疗组、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给予相应处理,24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各组处理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热成像仪监测细胞温度变化评价光热效应,SOSGR单线态氧指示剂检测单线态氧产出量评价光动力效应。结果合成的Au_(25)(Capt)_(18)纳米簇,粒径2~3nm,分散均匀,在近红外光区域有强吸收。Au_(25)(Capt)_(18)在Au浓度范围为0~80μg/m L时对小鼠皮肤鳞癌原代细胞无毒;各组相应处理后,光热-光动力治疗组细胞存活率为(44.30±9.30)%,显著低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P均0.01)。光热-光动力治疗组照光后细胞温度可达(43.43±1.17)℃,显著高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P均0.01)。光热-光动力治疗组照光后细胞单线态氧荧光强度与空白组相比的相对值为(3.03±0.48),显著高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P均0.01)。结论 808nm激光照射Au_(25)(Capt)_(18)可同时产生光热和光动力效应,对皮肤鳞癌原代细胞具有安全有效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初步建立皮肤肿瘤光声检测系统与数据处理方法,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模型进行光声成像和光声谱分析。方法 6 ~ 8周龄健康雌性SPF级BALB/C裸鼠60只,分别用小鼠皮肤鳞癌XL50细胞(30只)和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30只)接种裸鼠背部右侧近上肢处,成功构建小鼠皮肤鳞癌和人皮肤鳞癌动物模型各20只。在850 nm波长下应用光声检测系统采集上述两种模型在体光声成像和光声谱数据,对鳞癌和背部左侧正常皮肤声功率谱曲线拟合斜率进行比较。光声检测完成后,取两种模型小鼠肿瘤组织及对侧正常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不同组织拟合斜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光声成像显示,鳞癌瘤体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更丰富的血红蛋白光声信号。同时,XL50小鼠皮肤鳞癌裸鼠模型肿瘤组织声功率谱拟合斜率(-1.827 ± 0.153 1)低于正常皮肤组织(-1.059 ± 0.117 8),t = 3.973,P < 0.001;A431人皮肤鳞癌为-1.537 ± 0.125 5,亦低于正常皮肤组织(-0.960 ± 0.259 7),t = 2.166,P = 0.043。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血管增多。结论 皮肤鳞癌与正常皮肤组织的光声成像信号与光声谱的声功率谱拟合斜率存在差异,为皮肤鳞癌的无创光声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态氧和单线态氧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诱导HaCaT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ALA避光孵育4 h,随后给予相应剂量的He-Ne激光照射,照射后12 h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标记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基(ROS)水平。为了造成光动力反应前后细胞的化学缺氧以及淬灭产生的单线态氧基(1O2),将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2)和叠氮钠(NaN3)分别加入培养基,比较ALA-PDT处理组与未处理组HaCaT细胞凋亡和死亡率以及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表明,ALA-PDT诱导HaCaT细胞的凋亡与死亡率与ALA浓度和He-Ne激光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经400 μmol/L CoCl2处理的细胞,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未处理组为57.65% ± 2.88%,处理组降至16.68% ± 1.86%,细胞凋亡率则分别为43.80%和15.40%。10 mmol/L NaN3几乎能完全清除ALA-PDT诱导产生的ROS,增强HaCaT细胞对ALA-PDT诱导的细胞死亡或凋亡的抵抗。结论 改变光动力反应前后细胞内的基态氧与单线态氧含量,能调控ALA-PDT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氟芬那酸丁酯(BT)对紫外线诱导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KH-1无毛小鼠背部随机编号分为6组,仅照光组、BT+照光组、照光+BT组、基质+照光组、照光+基质组、空白组.在处理后24 h收集各组皮肤标本,HE染色,用实时PCR检测caspase 3、p53、COX-2、PGER1、IL-1β、IL-6的表达量以及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 3的表达量.结果 照光后24 h,与仅照光组相比,涂抹BT软膏组皮肤水肿程度减轻,凋亡细胞的数目减少.实时PCR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仅照光组caspase 3、p53、COX-2、PGER1、IL-1β、IL-6均有升高(P<0.05);BT软膏+照光组与仅照光组比较,caspase 3、p53、COX-2、PGER1、L-1β、IL-6表达明显下调(P<0.05),照光+BT软膏组仅caspase 3、p53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免疫荧光检测:仅照光组与空白组相比caspase 3表达明显上调;与仅照光组比较,BT软膏+照光组和照光+ BT软膏组caspase 3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BT可以部分抑制紫外线对于SKH-1无毛小鼠皮肤造成的急性光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探讨erbB4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2例皮肤鳞癌(其中1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1例无转移)、10例正常人皮肤标本中erbB4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 皮肤鳞癌组中39例erbB4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5%;对照组中仅1例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χ2 = 12.77,P < 0.01;皮肤鳞癌患者中在有淋巴结转移组erbB4蛋白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29%),两组阳性率比较,P < 0.05。PTEN蛋白在皮肤鳞癌组中2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8.08%,对照组10例均为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χ2 = 9.20,P < 0.01;在鳞癌高分化组及中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57%、3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TEN阳性率(9.09%)明显低于无转移组(58.54%)(P < 0.01)。皮肤鳞癌erbB4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42,P < 0.01)。结论 erbB4与PTEN可能参与了皮肤鳞癌的发生、恶性进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株SCL-1细胞中的表达及上调Notch1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Notch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2000转染SCL-1细胞,通过反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1和Hes1基因在皮肤鳞癌SCL-1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CCK-8试剂分析上调Notch1表达对皮肤鳞癌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Notch1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SCL-1细胞中存在Notch1和Hes1基因表达,提示该信号途径在皮肤鳞癌细胞中处于激活状态,转染Notch1真核表达载体后,与未处理组和空载体组相比,转染组中Nowh1和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增加(P<0.05).此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Notch1能明显抑制皮肤鳞癌SCL-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otch1过表达使细胞周期静止在G0/G1期.结论:Notch1过表达能引起皮肤鳞癌SCL-1细胞的细胞周期静止在G0/G1期,Notch1信号途径可能在皮肤鳞癌的进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银屑病素在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例正常皮肤组织、20例光线性角化病、25例Bowen病、21例高分化皮肤鳞癌及16例低分化鳞癌皮损中银屑病素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素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1.1%.在光线性角化病中19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角质层至棘层上1~3层,胞质着色,阳性率为95.0%.在Bowen病中22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表皮全层角质形成细胞,胞质着色,空泡状细胞包膜及胞质着色,阳性率为88%.在高分化鳞癌中20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角质层至棘层全层,角化珠及角化不良细胞着色,阳性率为95.2%;在低分化鳞癌中13例银屑病素表达于角质层至棘层上1~5层,低分化的鳞状细胞不着色,阳性率为92.3%.与正常皮肤组相比,银屑病素在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素在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高分化鳞癌中表达强度逐渐升高,而在低分化鳞癌中表达强度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 银屑病素在鳞状细胞分化异常的皮肤病中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8.
皮肤肿瘤     
20141449 P38 MAPK在光动力疗法杀伤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作用/刘建平(宁夏医科大学),唐真真,侯晶梅…//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4).-341~345 将SCL-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LA组、激光照射组、ALA-PDT组和P38阻断剂ALA-PDT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干预30min,60min和90min后磷酸化P38,Elk-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38阻断剂ALA-PDT组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在光老化皮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6例成人曝光和非曝光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及对比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甲氧沙林 + UVA法体外诱导培养细胞光老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证明老化诱导成功。Western印迹技术及RT-PCR对比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及正常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B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6例成人曝光和非曝光活体皮肤均见组织蛋白酶B阳性染色,和非曝光部位相比,曝光部位皮肤阳性染色A值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示,成纤维细胞光老化诱导组蛋白表达较UVA诱导组、甲氧沙林孵育组及空白组明显下调。光老化成纤维细胞诱导后1周,组织蛋白酶B与内参的灰度比由28.099 ± 0.054下降为25.103 ± 0.102,诱导后3周灰度值进一步下降为17.693 ± 0.099。实时定量RT-PCR结果示,光老化细胞组织蛋白酶B mRNA表达下调为正常组的64%(P < 0.05)。结论 组织蛋白酶B在光老化皮肤及老化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降低,且有时间依赖性,与光老化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30、60、90 mJ/cm2的UVB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加入黄芪甲甙进行干预处理,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的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UVB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单纯照光组细胞增殖活性可下降23%~4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组照光后活性仅下降7%~20%;UVB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A值分别为16.32~91.59及98.6~403.5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后其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后在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凋亡峰),而经黄芪甲甙处理的UVB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黄芪甲甙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 0 4 0 6 18 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在正常皮肤和几种表皮增生性皮肤病皮损中的反应定位/卢宁(四军大西京医院皮肤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 0 0 3,17( 4) .- 2 2 1利用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特异表达抗角蛋白Fab片段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出Fab抗体,纯化鉴定后用此抗体对正常皮肤及银屑病、鳞癌、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正常皮肤表皮呈阴性染色,毛囊呈阳性染色,银屑病、鳞癌、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均呈现明显的阳性着色,其中银屑病皮损基底细胞层为强阳性。所有细胞染色部位均位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 E7蛋白的HaCaT细胞株(简称HaCaT/HPV16 E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HaCaT/HPV16 E7细胞株分为4组,即空白组、单纯光敏剂组、单纯照射组(12 J/cm2)、不同光剂量(4、8、12 J/cm2)ALA-PDT组,细胞与氨基酮戊酸(ALA)共孵育5 h,采用波长630 nm、功率30 mW/cm2红光照射,CCK8法检测细胞24 h后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3 h的凋亡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 空白组、单纯光敏剂组、单纯照射组(12 J/cm2)、不同光剂量(4、8、12 J/cm2)ALA-PDT照射细胞24 h,细胞生长存活率分别为99.15% ± 0.64%、98.13% ± 0.83%、96.85% ± 1.37%、68.98% ± 1.03%、46.03% ± 2.96%、23.57% ± 3.83%,后3组ALA-PDT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随着光剂量升高,细胞凋亡逐渐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皱缩。 结论 ALA光动力抑制HPV感染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在一定光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膳食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紫外线所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KH-1无毛小鼠等分成5组,定制5种特殊饲料[n-3 P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5%、25%、50%、100%]分别喂养。喂养至第8周当日,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照射上述5组小鼠背部,剂量为2个最小红斑量(MED),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24 h后肉眼及皮肤镜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反应,取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表皮结构、细胞间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以及晒伤细胞情况,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检测组织匀浆中上述3种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5%、50%、100% n-3 PUFA组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反应程度以及表皮增厚、细胞间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12.5% n-3 PUFA组轻;对照组、12.5% n-3 PUFA组小鼠表皮每100倍视野中晒伤细胞数(17.50 ± 4.93、14.25 ± 1.71)多于25%、50%、100% n-3 PUFA组(6.50 ± 1.73、4.75 ± 2.06、4.50 ± 1.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9.1,P < 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紫外线照射后24 h IL-1β、IL-6、TNF-α在各组小鼠表皮和真皮有不同程度表达,与对照组、12.5% n-3 PUFA组比较,25%、50%、100% n-3 PUFA组3种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 < 0.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25%、50%、100% n-3 PUFA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2.5% n-3 PUFA组(P < 0.05)。结论 膳食中n-3 PUFA含量达到总脂肪酸的25%以上时对紫外线引起的急性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含量越高,保护作用越强。推测n-3 PUFA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通路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992344 神经性皮炎继发鳞状细胞癌一例/陈士莲(临朐县医院皮肤科)…//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4(4).-15 女,56岁。病期8年,破溃出血半年。常用偏方烫洗、搔抓。检查:臀沟处皮肤苔藓样变,界清,中央有1cm×1.5cm大糜烂面,边缘呈疣状突起,上覆污痂,基底较硬,去除污痂见溃疡面不平呈菜花状。溃疡处组织病理符合鳞状细胞癌Ⅰ级,距溃疡边缘1.5cm处组织病理符合神经性皮炎。(张国平)992345 光热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59例/金胜英(解放军475医院)//人民军医.-1999,42(2).-111~112 采用KS光热治疗仪选择特定波段光热对病灶进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能否对紫外线(UV)致SKH-1无毛小鼠日晒伤、皮肤光老化及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光保护作用。 方法 12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为UV组、氟芬那酸组(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 UV照射)、基质组(基质 + UV照射)和空白组。以1.5倍最小红斑量的UV单次照射建立急性日晒伤模型(n = 24),24h后观察皮肤红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COX-2表达;以90%最小红斑量为初始剂量,每周照射4次,连续12周和28周,分别建立光老化模型(n = 24)和皮肤鳞癌模型(n = 80)。12周后 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光老化模型的胶原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 3水平。12 ~ 28周,记录小鼠鳞状细胞癌模型出现的肿瘤。 结果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预处理抑制UV照射引起的急性红肿反应(P < 0.05),降低COX-2的表达(P < 0.05)。12周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减轻皮肤老化,Masson染色显示,该组真皮层胶原带密度高于其他UV组(P < 0.05)。同时免疫组化显示,氟芬那酸组较其他UV组下调Bcl-2,上调Bax和Caspase 3的表达(P < 0.05)。连续28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小鼠无瘤生存期的影响与其他UV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推迟了肿瘤的出现。 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具有一定的光保护作用。 【关键词】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紫外线; 光; 晒伤; 小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B)在急性光损伤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HDF,选取第4~8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设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组和不照射的对照组.CCK8法分别检测5、10、15、20和25 J/cm2 UVA照射后HDF的增殖率.用10 J/cm2 UVA单次照射致HDF急性光损伤,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分别检测急性光损伤组HDF及对照组HDF照射后24、48、72 h CatB蛋白及mRNA表达;另外分别用10、15、20、25 J/cm2 UVA照射HDF,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RT-PCR分别检测急性光损伤组及对照组HDF照射后48 h CatB蛋白及基因表达.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结果 UVA照射导致HDF增殖率下降;当UVA剂量≤10 J/cm2时,细胞存活率均保持在85%以上,各照光组分别与对照组24、48、72 h时比较,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急性光损伤组(10 J/cm2 UVA照射)CatB蛋白灰度值在照射后24 h(0.76±0.14)、48 h(1.34±0.38)、72 h(0.82±0.0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0.35±0.01、0.45±0.12、0.61±0.06)升高(均P<0.05).实时定量RT-PCR显示,在急性光损伤组CatB的mRNA表达在照射后24 h(0.149±0.009)、48 h(0.173±0.009)、72 h(0.185±0.158)也较对照组(分别为0.089±0.015、0.091±0.010、0.111±0.017)上调(均P<0.05).10、15、20、25 J/cm2 UVA照射HDF后48 h,CatB的蛋白灰度值分别为0.99±0.07、1.49±0.14、1.89±0.08、2.07±0.06,均较对照组(0.60±0.05)升高(均P<0.05),CatB的mRNA表达也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UVA致急性光损伤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atB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在不宜行手术治疗的皮肤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8例光线性角化病、6例鳞状细胞癌、3例Bowen病和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氨基酮戊酸配成20%溶液涂于皮损,4~6h后行635 nm红光照射,能量密度为80~ 100 J/cm2,时间20 min,每周照射1次,共3 ~6次,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8例光线性角化病,4例鳞状细胞癌,3例Bowen病得到完全缓解,2例鳞状细胞癌,1例基底细胞癌得到部分缓解.18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3、6个月随访时皮损均无复发.结论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于不宜行手术治疗的皮肤肿瘤是一种无创、无明显瘢痕形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A431细胞甲基化及Gadd45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皮肤鳞癌A43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以及不同剂量的ALA-PDT处理组(ALA浓度分别为:0.1、0.5、2mmol/L),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分别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A-PDT处理后A431细胞Gadd45a mRNA及Gadd45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ALA-PDT处理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并进一步观察经ALA-PDT处理后对A431细胞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ALA浓度(0.1、0.5、2mmol/L)ALA-PDT处理后,随ALA浓度上升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经不同ALA浓度(0.1、0.5、2mmol/L)ALAPDT处理后A431细胞Gadd45a蛋白表达水平随ALA浓度上升而上升,而ALAPDT组DNA总体甲基化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治疗通过促进Gadd45a蛋白表达抑制皮肤鳞癌A431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过表达的Gadd45a蛋白可抑制A431细胞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表达下调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正常培养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皮肤鳞癌SCL?1和A431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G6PD蛋白的表达。当A431细胞生长至85%~90%融合时,将siRNA对照(siRNA对照组)和G6PD siRNA(G6PD siRNA组)分别转染A431细胞,未转染的A431细胞则为未转染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3组不同处理的A431细胞中G6PD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D1、CDK4的表达,CCK?8法检测3组A431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3组A431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正常培养的2株皮肤鳞癌SCL?1和A431细胞中G6PD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8±0.023和0.643±0.046)均显著高于HaCaT细胞(0.100±0.019),且A431细胞显著高于SCL?1细胞(均P<0.05)。A431细胞G6PD siRNA组G6PD、细胞周期蛋白D1和CDK4蛋白的表达(0.134±0.027、0.154±0.017、0.166±0.017)显著低于未转染组(0.425±0.029、0.344±0.024、0.330±0.020)和siRNA对照组(0.444±0.033、0.350±0.027、0.348±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6PD siRNA组在24~96 h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siRNA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01),而siRNA对照组与未转染组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6PD siRNA组G0/G1期A43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siRNA对照组及未转染组(P<0.001),而G6PD siRNA组S期A431细胞比例又显著低于siRNA对照组及未转染组(P<0.001)。结论G6PD可能在调控皮肤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DNA水平探讨紫外线启动人皮肤光老化的机制,以加深对光老化的理解,并为减缓光老化进程提供新靶点.方法:紫外线照射原代人成纤维细胞,用比色法测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用1 000 mJ/cm2紫外线照射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照射与未照射细胞不同代数的端粒长度;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同代细胞,并测定端粒长度.结果:紫外线照射与未照射细胞的端粒长度均有随着细胞的复制传代而逐渐缩短趋势;在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的同一代细胞之间,紫外线剂量越高,端粒长度则越短,高剂量组与未照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以使端粒长度变短.急性光损伤可能启动光老化的早期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