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辅助关节镜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月于我院的住院冻结肩患者15例,应用数字医学技术辅助关节镜关节囊松解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及住院期间无死亡;15例患者均获得6~18个月术后随访,平均11.6个月。手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比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6个月肩关节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与UCL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采用数字医学辅助关节镜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治疗冻结肩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关节囊黏连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经过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而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行肩关节镜下关节囊黏连松解术,指导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并于手术前、后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21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术后3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8±1.3)、(4.1±1.2)、(1.8±1.0)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23.4±10.3)、(48.2±13.1)、(73.1±8.3)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较肩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该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肩关节镜下关节黏连囊松解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理想方法,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刀松解治疗冻结肩理论依据。方法 60例患者行小针刀粘连松解术,术后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平均7.3个月,对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分别以ASES评分、VAS疼痛评分法、Constant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ROM)评分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术后3个月,本组患肩活动明显改善,外展(90.66±14.34)°,前屈(124.21±16.44)°,内收(75±12.31)°;(2)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1.81±1.02)分较术前(7.86±1.35)分显著降低;(3)术后未出现肩关节不稳症状;(4)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52.2±13.2)分较术前(22.4±19.4)分明显改善。结论针刀松解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冻结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与功能障碍程度,创伤小,疗程短,见效快,疗效可靠,且中远期随访显示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全面处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关节镜微创治疗全面处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年龄34~65岁,平均(55.6±9.1)岁。术前均拍摄肩关节前后位和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片及行肩关节MRI检查,均行选择性封闭帮助确定诊断。13例患者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外还合并其他疾患,合并冻结肩5例,合并肩袖撕裂5例,合并冈上肌钙化1例,合并肩锁关节炎2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并对合并症进行全面处理:冻结肩行关节囊松解,肩袖损伤行肩袖修补或清创,钙化性腱炎行钙化灶清除和肩袖修补,肩锁关节炎行锁骨远端切除。结果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8±6.4)个月。ASE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学会肩关节评分):术前总分(42.7±13.4)分,随访(92.5±12.9)分,较术前提高(P=0.001);UCLA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术前(17.2±4.1)分,随访(31.1±3.4)分,也较术前提高(P=0.000),优良率为93.8%。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往往合并其他肩部疾患,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影像学资料、选择性封闭试验和关节镜检查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时对各类合并症进行全面处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89-92+97
目的 比较麻醉下单纯肩关节松解与联合关节镜下囊内松解治疗骨质疏松合并冻结肩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外科及温州市运动医学中心,将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有冻结肩的3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行麻醉下单纯肩关节松解,B组行麻醉下肩关节松解联合肩关节镜囊内松解。对比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VAS)、肩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S),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后VAS[(1.16±0.83)分vs.(6.63±1.21)分],肩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主动:(156.58±16.16)°vs.(82.11±13.98)°;被动:(168.16±7.30)°vs.(105.79±14.27)°],CMS评分均有显著好转[(82.21±6.19)分vs.(43.79±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VAS[(1.65±0.79)分vs.(6.76±1.25)分],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主动:(151.64±9.41)°vs.(86.47±13.67)°;被动:(169.12±6.67)°vs.(108.53±17.48)°],CMS评分均有显著好转[(84.47±4.72)分vs.(43.0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麻醉下单纯肩关节松解与麻醉下肩关节松解联合肩关节镜囊内松解两种治疗方式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有冻结肩患者均有显著疗效,最终选用何种治疗方式应根据术者自身的经验与条件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14-117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和保守疗法治疗于冻结肩的疗效差异。方法患者诊治时间介于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间,共计冻结肩患者45例。以随机法分组,A组23例,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关节囊松解术;B组22例,予以保守治疗,即口服药物+功能训练。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比于两组的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A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96±1.51)分,B组为(6.12±1.42)分;A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01±0.69)分,B组为(3.64±0.65)分;A组的疼痛评分为(6.77±1.15)分,B组为(6.01±1.21)分;A组的肌力评分为(3.75±0.93)分,B组为(3.12±0.91)分;A组的主动前屈活动度评分为(3.89±0.77)分,B组为(3.14±0.75)分;A组的肩关节功能总分为(26.38±1.22)分,B组为(22.03±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A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率(8.70%)略低于B组(13.64%)(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A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冻结肩患者行关节镜引导关节囊松解术可改善肩关节功能与活动度,且安全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手法松解术与关节镜下肩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5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松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肩关节囊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肩关节不稳、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评分系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治疗冻结肩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松解与液压扩张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冻结肩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液压扩张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优于液压扩张法,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其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江涛  吴在顶 《安徽医学》2019,40(1):38-40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治疗的38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左侧18例,右侧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小切口锚钉缝合肩袖的方法治疗,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VAS评分由术前的(6. 2±1. 7)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 9±1. 4)分,UCLA评分由术前的(13. 3±3. 4)分升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32. 1±4. 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关节镜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缝合清理后肩袖缺损较深的部分(>50%),其中2例加行肩峰成形术.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ASES)、患者满意度评估其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7年.VAS由术前(6.971±1.016)分减至术后(1.524±0.981)分;UCLA由术前(11.571±2.521)分提高到术后(30.190±1.991)分;CMS由术前(50.476±7.567)分提高到术后(89.571±3.627)分;ASES由术前(52.048±6.614)分提高到术后(91.667±4.139)分.术前术后VAS、UCLA、CMS、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4.76%)于术后3~7 d出现切口炎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工期愈合.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是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84-87
目的 探讨改良关节镜入路在肩胛下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肩胛下肌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关节镜入路进行肩胛下肌损伤修补,试验组通过改良关节镜入路进行肩胛下肌损伤修补。术后两组均经过正规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患者ASES评分和UCLA评分。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长(61.95±15.61)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长(71.15±22.2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 d VAS评分为(3.24±1.68)分,优于对照组评分(5.11±2.6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半年ASES评分及UCLA评分分别为(82.05±3.30)分、(33.65±2.46)分,高于对照组ASES及UCLA评分(76.55±4.30)、(28.70±2.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关节镜入路对于肩胛下肌损伤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轻、术中暴露更清楚、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手术与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因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3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13例和肩关节镜组17例。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简明肩关节评分(SST)问卷调查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人术后获得随访7~27个月。2组病人术后6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2组术后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前屈、外展功能和SST问卷肯定答案个数方面肩关节镜组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肩关节镜下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具有微创、安全、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肩袖损伤并且行肩关节镜修复术的患者84例,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42例)和对照组(一般性常规护理模式,42例),并分别在围手术期间采用上述不同的护理模式。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的基本资料,术后在院期间疼痛缓解时间,术后随访期间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ROM评分、住院时间、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以评价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结果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快速康复护理模式(24.83±2.57天)能显著缩短术后疼痛缓解时间(37.02±5.42天,P<0.05),同时降低术后4周,8周以及12周VAS疼痛评分(P<0.05)。术后半年,快速康复护理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旋角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最后提高了满意度评分(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更好地辅助提升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住院时间,最终增加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肩凝症患者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76例肩凝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外用氟比洛芬贴,同时指导患者按照八段锦进行治疗后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肩凝症患者疼痛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UCLA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的83.78%(31/37)(P<0.05)。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关节镜肩胛下肌清理术与肩胛下肌修补术治疗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收治的52例LafosseⅠ型肩胛下肌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肩胛下肌清理术,研究组给予关节镜肩胛下肌修补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疼痛、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内旋、外旋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1)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无差异(P>0.05);(3)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肩关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UCLA)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学会肩关节评分(ASES)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肩袖损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流限制训练,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和SF-36健康状况量表比较两组干预4周和8周后的康复效果。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血流限制训练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经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的巨大肩袖损伤且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患者74例,其中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3±10.1)岁。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肩关节检查,记录双侧肩关节的前屈上举、体侧外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体侧外旋肌力,并记录Constant-Merl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UCL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前屈上举、体侧外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体侧外旋肌力及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的前屈上举程度、体侧外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及体侧外旋肌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Constant-Merly评分、ASES评分、SST评分、UCL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粘连、神经血管受损、内固定松动及再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