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伏隔核 (NAc)、中脑导水管灰质 (PAG)、杏仁核 (AMG)、海马CA1区 (HIPCA1)突触素Ⅰ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吗啡组大鼠ip吗啡 10d ,每日两次 ,剂量递增 ,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 3h及 72h处死 ,取脑并做冰冻切片。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脑区突触素ⅠmRNA的水平并作同期比较。结果 :3h处死时 ,吗啡组大鼠突触素ⅠmRNA表达水平在VTA显著高于同期对照 (P <0 .0 1) ,在NAc、HIPCA1显著低于同期对照 (P <0 .0 5 )。自然戒断 72h时 ,吗啡组大鼠突触素ⅠmRNA表达水平在VTA仍显著高于同期对照 (P <0 .0 1) ,在AMG、HIPCA1显著低于同期对照(P <0 .0 5 )。结论 :吗啡慢性处理及戒断大鼠突触素ⅠmRNA表达在不同脑区有选择性的改变 ,可能是阿片依赖及戒断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前脑啡肽(PEN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吗啡组、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吗啡组大鼠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 mg/kg,2次/d,逐日递增5 mg,至第10天为50 mg/kg;干预组大鼠每次注射吗啡前30分钟腹腔注射地卓西平0.075 mg/kg;对照组按平行对照原则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3 h取脑并冰冻切片,留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杏仁核(AMG)、海马CA1区(HIPCA1)的切片.利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脑区PENK mRNA的水平(吸光度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大鼠各脑区A值均明显降低,干预组大鼠在除AMG外的其它被检脑区也明显降低;与吗啡组相比,干预组大鼠VTA、NAc、AMG、HIPCA1区A值升高.结论:吗啡依赖大鼠多个脑区PENK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合并使用地卓西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PENK基因表达的下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相关脑区D2R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组:在大鼠腹腔内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kg,逐日递增5 mg,至第10天为50 mg/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用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3 h及72 h处死(每组每时间点各6只),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尾壳核(CPU)、海马CA1区(HIPCA1)等脑组织.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脑区的D2R mRNA的吸光度(A)值,并作同期平行比较.结果:末次注射3 h,吗啡组大鼠五个被检脑区D2R mRNA A值均低于同期对照;末次注射72 h,尾壳核高于同期对照,其它四个被检脑区仍低于同期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可抑制大鼠相关脑区D2R基因表达,戒断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NAc)、尾壳核(CPu)及海马(Hip)中NSF附着蛋白(SNAP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戒断不同时间组,吗啡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吗啡8d,每日3次,剂量递增,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吗啡组末次注射吗啡4h后处死,断头取脑。自然戒断组分别在戒断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各组均设平行对照。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脑区SNAP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吗啡依赖大鼠CPu内γ-SNA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25%左右(P<0.01),NAc及Hip脑区则无明显变化,自然戒断d2、d3、d7组亦未观察到γ-SNAP明显的表达改变。α-SNAP和β-SNAP在吗啡依赖和自然戒断状态下3个被检脑区(NAc、CPu、Hip)均未检测到明显的表达变化。结论慢性吗啡依赖可增加CPu内γ-SNAP的表达,对α-SNAP和β-SNAP的表达没有影响,提示SNAPs 3种亚型在慢性吗啡依赖过程中行使不同的功能,可能与特定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引起的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改变可能不是由α-SNAP和β-SNAP表达量变化介导的,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其内在活性变化或蛋白在细胞内的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背盖区(Ventraltegmentalarea,VTA)、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NAc)、前额皮质(Prefrontalcortex,PC)、海马(Hippocampus)及去甲肾上腺能神经中枢蓝斑(Locuscoeruleus,LC)五个脑区Gi2蛋白的改变,探讨慢性吗啡依赖的可能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慢性吗啡依赖组、戒断组和空白对照组。慢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成瘾模型,戒断组腹腔注射纳络酮(5mg/kg)30min后断头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Ac、PC、LC、VTA和Hippocampus五个脑区相对Gi2蛋白水平。结果慢性吗啡成瘾组和戒断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c区Gi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LC区Gi2蛋白水平却明显升高(P<0.01),其它脑区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慢性吗啡成瘾可引起大鼠脑内Gi2蛋白水平发生改变,但各脑区Gi2蛋白水平的改变并不相同。Gi2蛋白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吗啡耐受和依赖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吗啡成瘾后大鼠腹侧背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PC)、海马(Hippocampus)及去甲肾上腺能神经中枢蓝斑(Locus coeruleus,LC)五个脑区Gi2蛋白的改变,探讨急性吗啡成瘾的可能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是急性吗啡成瘾组、急性吗啡戒断组、空白对照组。吗啡成瘾组和戒断组腹腔注射吗啡,直到吗啡成瘾模型建立。戒断组腹腔注射纳络酮5mg/kg,作用30min后断头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Ac、PC、LC、VTA和Hippocampus五个脑区相对Gi2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吗啡成瘾组和急性戒断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c区Gi2蛋白水平有明显降低(P<0.01),其它脑区则未发现明显的改变。结论急性吗啡成瘾可引起大鼠脑内Gi2蛋白水平发生改变,NAc区Gi2蛋白水平有明显降低,其它脑区则未发现明显的改变。Gi2蛋白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吗啡耐受和依赖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自然戒断时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中腹侧被盖区 (ventraltegmentalarea ,VTA)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建立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VTA多巴胺神经元着色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1)短期 (2d)戒断组神经元的光密度 (P <0 0 5 )、面积 (P <0 0 1)、周长 (P <0 0 1)、偏心率 (P <0 0 5 )、形态指数 (P <0 0 1)等参数指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性改变 ;(2 )长期(14d)戒断组神经元的形态指数 (P <0 0 5 )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性改变 ;(3)短期戒断组的周长 (P <0 0 1)、偏心率(P <0 0 5 )、形态指数 (P <0 0 1)与长期戒断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吗啡依赖自然戒断时 ,VTA多巴胺神经元发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形态学改变 ,这种改变随戒断时间延长而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大鼠相关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以及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左旋千金藤啶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慢性依赖模型后分别给予左旋四氢巴马汀、左旋千金藤啶碱和等体积蒸馏水(作为自然戒断组)治疗30 d。制备相关脑区的冰冻切片,进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吸收度。结果:自然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伏隔核壳区、海马CA1区、黑质、杏仁核的GFA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中脑腹侧背盖区(VTA)GFA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组大鼠脑VTA区GFAP表达较自然戒断组均显著降低,且可达到正常水平。结论:GFAP表达持续升高反映吗啡处理对VTA区的损伤,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可以使GFAP表达恢复正常,可能是它们对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性有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脑内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褪黑素 (MT)对吗啡戒断大鼠不同脑区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脑内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 :(1)MT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的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AMP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P <0 0 1) ,cGMP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与吗啡依赖组比较 ,催促戒断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内cAMP的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cGMP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其他部位则无明显变化 ;(3)褪黑素急性治疗可使吗啡戒断大鼠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AMP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cGMP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MT可显著抑制大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与调节中枢cAMP和cGM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电针是否可以促进吗啡戒断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 (LH)的恢复 ,并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吗啡戒断大鼠模型上 ,进行 2Hz和 10 0Hz电针治疗后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测定大鼠血清LH的含量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下丘脑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 (nNOS)的表达变化。结果 :多次 10 0Hz电针刺激可以显著增高吗啡戒断大鼠血清LH水平 (P <0 0 1)。吗啡戒断状态下 ,大鼠下丘脑终板血管器官 (OVLT)至喙侧视前区 (rPOA)nNOS阳性细胞数减少 (P <0 0 1,P <0 0 5 )。 10 0Hz电针治疗一周可使nNOS阳性细胞数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多次 10 0Hz电针可促进吗啡戒断大鼠血清LH的恢复 ,增强OVLT至rPOAnNOS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 10 0Hz电针促进吗啡戒断大鼠血清LH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原mRNA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状态下脑内前阿黑皮素原 (POMC )mRNA的变化。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法 ,按剂量递增原则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动物模型 ,同时建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大鼠随机分为依赖组和戒断组。对照组和依赖组动物于末次注射后3h ,戒断组大鼠于末次注射后72h迅速断头处死取脑 ,收集各个脑区组织总RNA标本。以POMC反义RNA探针对得到的RNA标本进行NorthernBlot印迹杂交 ,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POMCmRNA的表达仅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的69.56%±s4.7 % ,戒断72h状态下的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POMCmRNA的表达恢复至生理盐水对照组的78.26 %±s5.3 % ;海马、纹状体和垂体POMC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POMCmRNA的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戒断72h状态下的吗啡依赖大鼠其下丘脑POMCmRNA的表达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 ,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此结果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阿片类药物依赖机制与其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大鼠相关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以及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左旋千金藤啶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慢性依赖模型后分别给予左旋四氢巴马汀、左旋千金藤啶碱和等体积蒸馏水(作为自然戒断组)治疗30d。制备相关脑区的冰冻切片,进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吸收度。结果:自然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伏隔核壳区、海马CA.区、黑质、杏仁核的GFA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中脑腹侧背盖区(VTA)GFA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组大鼠脑VTA区GFAP表达较自然戒断组均显著降低,且可达到正常水平。结论:GFAP表达持续升高反映吗啡处理对VTA区的损伤,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可以使GFAP表达恢复正常,可能是它们对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性有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达尔康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达尔康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 14d和3 0d ,分别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观察达尔康大、中、小 3个剂量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和自然戒断的戒断症状及体重的影响。结果 :达尔康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大鼠ip纳洛酮引起的催促戒断症状 (P <0 .0 5 )和体重下降(P <0 .0 1) ,能抑制自然戒断大鼠体重下降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达尔康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中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吗啡依赖或吗啡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NOS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大鼠降低 ,纳洛酮 ( 4mg·kg-1,ip)激发大鼠吗啡戒断症状 1h后脊髓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戒断 2h和 4h后NOS基因表达较 1h组减少。NOS抑制剂L N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 ,10mg·kg-1)处理后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减少 ,同时脊髓和脑干的NOS基因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明显降低。甲基东莨菪碱 ( 0 5mg·kg-1)处理组脊髓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明显降低 ;选择性毒蕈碱受体M1拮抗剂 pirenzepine( 10mg·kg-1)处理组动物脊髓中NOS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降低 ,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没有改变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 0 12 5mg·kg-1)处理后脊髓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没有差异。结论 吗啡慢性处理后脊髓和脑干中NOSmR NA水平降低 ,抑制内源性NO生成和阻断毒蕈碱受体可以减少吗啡戒断所引起脊髓和脑干中N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的大鼠停药后不同时间伏隔核(NAc)脑区多巴胺转运体(DAT)和5-羟色胺转运体(5-HTT)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即吗啡成瘾组(n=2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5)。实验组每天两次腹腔注射(ip)吗啡,起始剂量每次5mg·kg-1,逐日递增,直至d10时50mg·kg-1;其中根据动物存活的时间分为吗啡戒断后0d组(M0),1d组(M1),6d组(M6),14d组(M14),21d组(M21),每组5只;对照组,用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处死,取NAc脑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c脑区脑组织DAT和5-HTT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免疫阳性产物的灰度均值并进行同期平行比较。结果:(1)5-HTT灰度均值实验组组内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相同时点比较,除M21以外余各时点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M0、M1渐升高,M6、M14、M21降低。(2)DAT灰度均值实验组组内不同时点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相同时点对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在NAc脑区灰度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灰度均值M0最高。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后,NAc脑区DAT和5-HTT的表达在戒断初期先降低,后期有所升高,表明NAc脑区的DAT、5-HTT参与了阿片类物质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神经元功能变化以及四氢原小檗碱 (THPB)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ip递增剂量的吗啡 10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d 11起分别ipTHPB 30mg·kg- 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 (NS) ,每天 2次 ,治疗 12d或 30d。取脑 ,冰冻切片 ,用ABC法测VTA等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 (TH)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测定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吸光度值表示其含量。结果 吗啡成瘾大鼠VTA中GFAP和TH免疫阳性神经元含量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THPB治疗 12d或 30d显著降低GFAP和TH免疫阳性神经元含量的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吗啡成瘾造成大鼠脑VTA“特异性损伤” ,THPB可逆转此损伤 ,对吗啡成瘾大鼠脑有保护作用 ,提示其有可能用于阿片类成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伏核-前额叶皮质(VTA—NAc—PFC)奖赏环路3个脑区多巴胺(DA)递质和多巴胺2受体(D2受体)的同步变化,从神经递质和受体层面探讨该环路中多巴胺能系统的阿片类精神依赖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吗啡剂量递增注射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DA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D2受体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伴药箱停留时间增加;vTA、NAc、PFC的DA递质升高、D2受体平均吸光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均降低,同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奖赏环路3个脑区多巴胺递质的增加和D2受体表达下调的同步改变,与吗啡精神依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脑室给药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以及腹腔给药对小鼠不同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实验模型 ,在纳洛酮催促戒断前 30min侧脑室微量注射甲氧氯普胺 ,观察其急性给药对吗啡依赖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用放射性免疫法观察腹腔注射 (ip)甲氧氯普胺对吗啡依赖小鼠小脑、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四个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 (1 0mg·kg- 1 )可有效抑制纳洛酮催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反应 (P <0 0 1) ;吗啡依赖小鼠四个脑区中cGMP含量均低于正常鼠 (P <0 0 1)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 (2 0mg·kg- 1 ,ip)可使吗啡依赖小鼠cGM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是甲氧氯普胺抑制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反应的主要作用部位 ;脑区cGMP水平的恢复作用可能是其抑制吗啡戒断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垂体催乳素 (PR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及放射免疫分析。结果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大鼠垂体的PRLmRNA含量降低 ,戒断 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后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吗啡依赖及戒断显著影响大鼠垂体PRL的基因表达 ,表现为转录功能的下降和可能直接刺激催乳素的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20.
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脑内CaM和CaMKⅡ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 5d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 ,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放射酶法检测脑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和脑干内钙调蛋白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而CaMKⅡ活性则显著降低 (P <0 .0 5 )。纳洛酮催促戒断后海马和脑干内CaMKⅡ活性明显高于吗啡依赖大鼠 (P <0 .0 1) ,但钙调蛋白相对活性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与吗啡依赖组比较褪黑素可使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抑制作用可能与MT降低脑干和海马内CaM及CaMKⅡ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