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黄解毒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胃溃疡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芪黄解毒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HP根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周均进行胃镜检查,并比较2组治疗后A型+B型胃小凹所占百分比和规则微血管网所占百分比,治疗前后取胃溃疡周围相同部位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2组胶原纤维沉积面积、胶原蛋白Ⅰ/Ⅲ比值、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表达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检查显示治疗组A型+B型胃小凹占比、规则微血管网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胶原纤维沉积面积、胶原蛋白Ⅰ/Ⅲ比值、羟脯氨酸含量、TGF-β1表达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黄解毒方联合四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促进胃黏膜生成TGF-β1,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组织功能成熟度,提高溃疡黏膜愈合质量,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益气养阴汤对眼底出血患者视力、眼底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卵磷脂络合碘片口服; 观察组在该方案基础上另采用针刺和益气养阴汤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眼底出血面积、最佳矫正视力、血液流变学、VEGF和TGF-β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时中医症候评分和眼底出血面积明显降低(P<0.05),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时中医证候积分和眼底出血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时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HSV、LSV、PSV和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时外周血VEGF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VEGF和TGF-β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益气养阴汤用于眼底出血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降低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疗效较单用卵磷脂络合碘片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火针腧穴疗法联合湿毒清胶囊、丹皮酚软膏对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最小红斑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火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湿毒清胶囊口服、丹皮酚软膏外用治疗,火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火针腧穴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瘙痒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皮损面积、中医症状、生活质量)评分、最小红斑量、血清TGF-β1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火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最小红斑量均高于治疗前,且火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火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火针组有两例患者出现局部刺痛,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95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甘草泻心汤,10天后观察2组患者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高于对照组的47.1%,观察组Hp根除率为86.4%,高于对照组的60.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溃疡面积和Hp 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3±5.2)mm~2、6.8%,均低于对照组的(17.5±5.1)mm~2、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联合甘草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四联疗法,且有助于减小溃疡面积,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筋骨痛消丸对骨关节炎(OA)大鼠关节软骨和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组织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建立SD大鼠骨关节炎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及筋骨痛消丸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并于4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查各组大鼠关节软骨TGF-β1的表达情况。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并采用筋骨痛消丸进行干预,分别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观察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A模型组大鼠TGF-β1表达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骨痛消丸高剂量组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mRNA及蛋白水平TGF-β1均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骨痛消丸低、中、高剂量组呈现剂量依赖地降低TGF-β1的mRNA及蛋白...  相似文献   

6.
张振山  姚天宇  许迪 《四川中医》2020,38(3):119-122
目的:观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98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清胃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停药后1个月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各单项中医证候疗效。对两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中医证候中,上腹痞满、胃脘胀痛、口苦咽干、口中异味、恶心呕吐、纳差、嗳气反酸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改善脾胃湿热型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根除后复发率,在HP感染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12):1679-1682
目的:研究二陈汤加乌贝散对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0例,给予单纯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100例给予二陈汤加乌贝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胃黏膜TGF-β1蛋白的表达、胃镜溃疡的疗效、HP抑制率、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胃黏膜TGF-β1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胃镜溃疡有效率88%优于对照组70%(P0.05),治疗组的HP抑制率91%优于对照组72%(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陈汤加乌贝散联合三联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降低胃黏膜保护蛋白TGF-β1蛋白的表达,且能有效根除HP,促进溃疡的愈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在泮托拉唑四联疗法基础上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进一步分析患者短期复发率等。方法:回顾性选择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四联疗法,观察组则同时应用甘草泻心汤。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胃镜总有效率88.9%,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溃疡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胃溃疡的疗效尚可,同时辅以中药方甘草泻心汤能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小溃疡面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疏肝清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Hp清除、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Hp阳性胃溃疡116例,对照组患者58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58例采用四联疗法结合疏肝清胃汤治疗。两组均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以6个月为随访期。以相关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为观察项,并对比两组治疗疗效。远期疗效参考Hp清除率与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疗效低于研究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胁肋疼痛、善太息、反酸嗳气和心烦易怒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清胃汤结合四联疗法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甚佳,和单纯的四联疗法相较,中医联合治疗可提高Hp清除率,改善胃脘、胃痛、嗳气反酸等症状,且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结果:溃疡面积减少、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6个月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溃疡面积,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GF-β1、MMP-2、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96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8例。对照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变化、盆底肌力评分变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MMP-2、TIMP-2表达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GF-β1、TIMP-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MP-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能显著提高PDF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清TGF-β1、MMP-2、TIMP-2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马艳  毛志田 《陕西中医》2020,(3):357-359
目的:运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84例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西医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运用四联疗法联合中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观察两组HP清除率、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腹痛、胃胀、反酸、烧心4项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HP根除率90.48%、总显效率85.71%均高于西医组73.81%、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IL-6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组治疗后血清NO、IL-6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香砂六君子汤能提高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疗效和HP根除率,显著降低血清NO、IL-6水平,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清幽I号方联合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PU)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及对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88例PU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片,2粒/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1 g/次,2次/d;克拉霉素,500 mg/次,2次/d。疗程为14 d。14 d后再采用法莫替丁,20 mg/次,1次/d,再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幽I号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共28 d。记录治疗后Hp清除情况;采用组织学再生黏膜成熟度评价溃疡愈合质量;进行1年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清除率为90.9%,对照组为75%,观察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3例复发,复发率45.16%,观察组8例复发,复发率2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10.1±1.9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8.7±1.84)个月(P<0.05)。结论:在常规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清幽I号方能提高Hp清除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延缓PU复发,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痰湿型反复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56例痰湿型反复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汤剂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汤剂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治疗14d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柴胡桂枝汤对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柴胡桂枝汤可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1的表达,与模型组及西药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组织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观察在基于气机论治运用四君子汤加减对脾胃虚弱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及抗H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脾胃虚弱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Hp阳性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抗Hp三联疗法加胃动力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四君子汤加减口服,分别在治疗前及6周后对2组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电镜下食管黏膜细胞的变化。结果:在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 55%)优于对照组(84. 44%)(P 0. 05); 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Sc值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转阴41例(91. 11%,对照组37例(82. 22%),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细胞间隙宽度变小,细胞间隙内单位面积桥粒数目增多(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脾胃虚弱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抗Hp治疗时,结合使用中药四君子汤加减可明显提高疗效,提高Hp转阴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采用DN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疗程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MMP-9,TIMP-1水平,同时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GF-β1,TIMP-1水平下降(P<0.05,P<0.01),MMP-9水平、MMP/TIMP-1比值升高(P <0.05,P<0.01),β2-MG,UAER指标改善(P <0.05,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TGF-β1,MMP-9,TIMP-1及Ⅳ型胶原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清TGF-β 1,MMP-9,TIMP-1水平而影响细胞外基质(ECM)代谢调控系统,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软肝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火炽盛型肝源性溃疡病的疗效。【方法】将肝源性溃疡病且中医辨证为胃火炽盛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的同时加用软肝清胃汤辨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软肝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源性溃疡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刘氏菖郁汤对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刘氏菖郁汤组(44例)。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指南进行基础治疗,刘氏菖郁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刘氏菖郁汤,干预期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Treg、Th17数量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刘氏菖郁汤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为65.9%(29/44),明显高于对照组[36.4%(16/44),P<0.05];刘氏菖郁汤组Treg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刘氏菖郁汤组Treg数量上升,对照组Treg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菖郁汤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10、TGF-β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降幅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刘氏菖郁汤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的升高,提高IL-10、TGF-β含量,增加Treg数量,调整Th17/Treg平衡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