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β-amyloid protein25-35,Aβ_(25-35))诱导的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HT22细胞,孵育不同浓度的黄连素(0,5,10,20,40,80μmol·L~(-1)),24 h后行甲基噻唑基四唑法确定黄连素的保护浓度。随后将HT22细胞分为空白组,Aβ组,黄连素组,TAK242组。空白组加入培养基,Aβ组加入Aβ_(25-35)(40μmol·L~(-1)),黄连素组和TAK 242组加入黄连素(20μmol·L~(-1)),TAK 242(1μmol·L~(-1))预处理1 h后加入Aβ_(25-35)(40μmol·L~(-1))。共作用24 h后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并行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磷酸化(p)-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0μmol·L~(-1)的黄连素促进细胞增值,40μmol·L~(-1)和80μmol·L~(-1)的的黄连素抑制细胞增值(P0.01),在各药物组中,20μmol·L~(-1)的黄连素组的细胞增殖率最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Aβ组的细胞生存率降低(P0.01),与Aβ组比较,黄连素组和TAK 242组的细胞生存率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Aβ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且染色质凝集,核萎缩,凋亡小体增多,与Aβ组比较,黄连素组和TAK 242组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且染色质凝集,核萎缩和凋亡小体较少;与空白组比较,Aβ组的TLR4,p-NF-κB和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多(P0.01),与Aβ组比较,黄连素组和TAK 242组的TLR4,p-NF-κB和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HT22细胞中由Aβ_(25-35)活化的TLR4/NF-κB通路,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刘氏菖郁汤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降低患者依赖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评价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共204例,对照组、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各51例。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进行治疗,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联用10天醒脑静注射液、刘氏菖郁汤、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注射液。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简化改良Rankin评分问卷(smRSq)进行90天依赖情况随访。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0天后,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NIHSS评分下降(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83)。90天后刘氏菖郁汤组依赖情况低于对照组(P<0.0083);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2);与对照组比较,刘氏菖郁汤组获得生活自理的比值比为3.1[95%CI(1.406,7.747)]。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早期使用刘氏菖郁汤10天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可降低90天时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刘氏菖郁汤对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刘氏菖郁汤组(44例)。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指南进行基础治疗,刘氏菖郁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刘氏菖郁汤,干预期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Treg、Th17数量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刘氏菖郁汤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为65.9%(29/44),明显高于对照组[36.4%(16/44),P<0.05];刘氏菖郁汤组Treg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刘氏菖郁汤组Treg数量上升,对照组Treg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菖郁汤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10、TGF-β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降幅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刘氏菖郁汤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的升高,提高IL-10、TGF-β含量,增加Treg数量,调整Th17/Treg平衡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急性期中风病患者后期(第7天)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与smRSq的功能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组2016年12月1日~2017年4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脑病科首次中风病急性期住院患者140例,对入组患者逐一于起病90 d根据smRSq进行电话随访,最终符合标准且完成电话随访纳入研究共1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起病第7天中医证候要素量表评分及起病90 d smRSq评分,各证候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证候要素与smRSq功能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中风病后期合并内风证候的患者smRSq功能结局评分3(2,4)分,高于不合并内风证候的患者2(1,3)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内风证候r=0.579,P=0.000,其余证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期合并内风证候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与smRSq的功能结局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