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及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酚酸及总黄酮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所测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均以花蕾期最高,确定金银花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时各指标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金银花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及其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金银花药材的采集,药用价值的提高及质量优劣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14批不同产地、采收期及加工方法金银花药材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金银花药材项下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检测。结果:14批金银花药材中有4批次木犀草苷含量不符合药典规定。结论:不同产地、采收期及加工方法会影响金银花药材中木犀草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变化,考察硫熏工艺对金银花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结果:硫熏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升高,而木犀草苷含量变化不大。结论:硫熏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木犀草苷含量基本无影响,不同产地两种成分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产地生态因子对金银花活性成分的影响,为金银花适宜种植区域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5—7月份在全国金银花种植区海拔在4~2 100 m采得11个海拔高度上的金银花样本,经HPLC分析得到10种活性成分含量,同时获取各样地相应的气候因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金银花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海拔高度是影响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主导生态因子,随着金银花种植区海拔的升高,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呈增加趋势;咖啡酸含量与7月份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异绿原酸A含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槲皮素含量与1月份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推测,金银花种植区随着海拔升高,花期温度降低,有利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北川3个引种栽培产地金银花和山东原产地金银花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对药材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各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的含量,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川马槽乡、桃龙乡和永安镇引种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47%、2.63%和2.37%,山东平邑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2.53%;北川3个产地金银花木犀草苷的含量分别为0.080%、0.083%和0.084%,山东平邑金银花木犀草苷的含量为0.088%。北川3个产地引种栽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与山东平邑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木犀草苷含量明显低于山东平邑(P0.05),但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北川引种的金银花药材可用于临床使用。结论:北川3个产地引种栽培金银花中绿质酸、木犀草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江苏省东海县金银花药材基地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银花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2010 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结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和干花收率等指标考察金银花药材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及金花期的质量。结果: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存在明显变化,干花质量与产量也存在明显变化。结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最佳采收期为二白期与大白期,与地道产地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对比主产区和部分新产区金银花的差异,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分级规律,建立广泛通用的金银花等级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8个地区共计78批样品,测定外观性状指标,包括颜色、黄条率和枝叶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总酚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使用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 8个地区金银花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为1.17%~3.66%,总酚酸质量分数为3.34%~6.59%,木犀草苷质量分数为0.045%~0.185%。主成分分析对比发现甘肃通渭、云南云龙地区金银花同主产区金银花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金银花区分较为明显。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将金银花分为4个等级。结论 部分样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总酚酸含量不达标。主产区金银花特征相似,不同新产区的金银花质量差异较大。建立的金银花等级质量标准能够反映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金银花样品进行鉴定,探讨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草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为指标成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提取金银花、山银花对照药材及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样品DNA,检测DNA浓度和纯度,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样品。结果: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质量分数3.1%~3.3%,河北、山东产地金银花中木犀草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49%~0.050%,0.069%~0.078%,2个产地样品中均未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成分。采用基于PCR方法鉴定出河北和山东产地各3批样品均为金银花。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作为含量测定常规方法的补充,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山东10个不同种质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木犀草苷含量为指标,结合药材产量及绿原酸含量,评价山东产金银花10个不同种质的内在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10个不同种质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为0.075%~0.221%。结论:不同种质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以木犀草苷含量结合产量及绿原酸含量,筛选出4个优良种质,1个淘汰种质,为金银花优良种质的筛选与评价积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方法:超声波提取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分析法对5个产地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个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湖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木樨草苷含量: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结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为不同生产目的选用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控制的专属性方法,为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5%~20%A;15~30 min,20%~30%A;30~40 min,30%A),检测波长327 nm。比较金银花提取物与山银花、杜仲叶原药材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分析银黄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结果:原药材、提取物中均是山银花所含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56%~5.09%,4.62%~6.12%;金银花提取物与杜仲叶提取物无明显差异,绿原酸质量分数约4%;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酸化后绿原酸含量均提高,分别为6.90%,7.35%,6.47%。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及其酸化提取物的特征谱图与金银花提取物标准图谱相同,部分银黄制剂中检测出了杜仲叶的主要成分京尼平苷酸和山银花的主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结论:金银花提取物中可能存在添加山银花和杜仲叶的情况,需加强质量控制,为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标准的提高及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RRLC-DAD-ESI-Q-TOF-MS技术分析和测定金银花中主要化学成分,建立山东金银花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RLC-DAD-ESI-Q-TOF-MS技术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快速分析,根据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推断化合物分子式,结合数据库和文献对金银花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采用RRLC-DAD法分析测定山东金银花、河南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东金银花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结果:从山东金银花中检测到51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2种化学成分;对比测定了山东金银花、河南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中10种主要化学成分(马钱酸、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断氧化马钱苷、芦丁、金桃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可以实现不同品种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的正确区分,所得结果与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RRLC-DAD-ESIQ-TOF-MS技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够提供化合物及其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信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和测定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山东道地金银花的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为山东金银花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金银花与山银花药学质量表征的共性与特性。方法采用HPLC-DAD法,Waters XBridge C18分析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1 nm,柱温30℃,建立金银花和山银花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方法;基于特征图谱中的特征峰的所属化学类型及代表性成分的峰面积和含量对15批金银花和10批山银花饮片进行药学质量表征,并对二者的药学质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建立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特征图谱及质量表征方法表征了二者质量表征特征值: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代表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含量。(2)金银花和山银花均具有特征峰30个,其药学架构涵盖4种化学类型,其中金银花/山银花各类型特征峰数目分别为:环烯醚萜类16/6,酚酸类8/11,黄酮类4/5,三萜皂苷类2/8个。(3)二者具有共有特征峰15个,其中环烯醚萜类6个、酚酸类6个、黄酮类2个、三萜皂苷类1个。(4)在金银花/山银花特征峰中指认了11个代表性成分:环烯醚萜类3/2、酚酸类6/6、黄酮类1/1、三萜皂苷类1/2;其代表性成分含量(mg/g)分别为:断氧化马钱子苷(21.756~29.826)/(6.936~14.643)、獐芽菜苦苷(12.204~30.139)/(26.109~31.608)、当药苷(13.806~23.27/(-),绿原酸(24.686~36.595)/(36.796~42.979)、异绿原酸A(14.010~20.452)/(50.544~58.013)、异绿原酸C(2.896~4.681)/(6.986~7.960)、异绿原酸B(0.935~1.260)/(1.389~1.738)、新绿原酸(0.888~1.560)/(2.025~2.635)、隐绿原酸(0.565~0.852)/(0.947~1.122),木犀草苷(0.579~0.690)/(0.527~0.642),灰毡毛忍冬皂苷乙(14.471~20.243)/(35.487~54.576)、川续断皂苷乙(-)/(31.191~35.731)。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方法可准确地表征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学质量,二者质量表征共性为:具有相同的药学架构及部分共有特征成分;又具有明显的特性:金银花环烯醚萜类特征峰较多,当药苷为其特有环烯醚萜类成分,断氧化马钱子苷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高于山银花;而山银花酚酸类和三萜皂苷类特征峰较多,川续断皂苷乙为其特有三萜皂苷类成分,异绿原酸A、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绿原酸、獐芽菜苦苷、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异绿原酸B和隐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金银花。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冬剪方式对金银花产量、质量的影响,为金银花的合理冬剪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轻剪、中剪、重剪3种不同的冬剪方式,然后测量其生长指标、分枝数、产量和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采用源库理论探讨金银花冬剪方式的合理性.结果:不同冬剪方式对金银花的各项生长指标、分枝、产量达到显著水平,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金银花冬剪宜轻不宜重,中剪分枝最合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快速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快速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测定样品的紫外光谱,选择和高效液相测得绿原酸含量相关性最佳的波长点,建立绿原酸含量的紫外预测方程,并另取11批金银花提取液对预测方程进行检验。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在0.09~2.25 μg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4%,精密度为1.1%(n=5)。紫外光谱中和绿原酸含量相关性最佳的波长点为294 nm,绿原酸质量浓度(C,mg·mL-1)与294 nm下的吸光度(A)相关方程C=2.703 425A-0.129 18(r=0.992 9,n=19);绿原酸含量测定值和预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5 2,n=11),方法精密度为0.2%(n=6)。结论:该方法检测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简捷,快速,准确,可用于金银花提取液的快速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指纹图谱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谱-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银花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HPLC获得金银花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并对色谱图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建立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方程,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将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准化峰面积比值关联。结果:4(绿原酸),10(异绿绿原酸B),12(异绿原酸C)号共有峰含量变化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负性相关(P0.05)。结论:金银花液相指纹图谱与清除DPPH自由基的谱效关系,对于金银花药用物质基础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马钱苷酸、獐芽菜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7-表-马钱子苷进行定量分析,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36.5 nm,进样量1μL。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单因素试验优选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选择H-103型大孔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100 g·L~(-1),吸附流速2.0 BV·h~(-1),上样量2.5 BV,吸附后加水2.5 BV和30%乙醇3 BV洗脱,洗脱流速2.0 BV·h~(-1)。总环烯醚萜苷的洗脱率达90.0%,浸膏中总环烯醚萜苷质量分数达25.6%。结论:H-103型大孔树脂对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分离和纯化效果,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