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及气道三维重建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咽壁软组织和上气道狭窄情况。方法选取该院9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9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及气道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统计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咽壁软组织和上气道狭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舌后区、腭后区及喉咽部的气道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狭窄(P<0.05);观察组患者的咽壁软组织较厚,软腭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及气道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咽壁软组织和上气道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经药物诱导方法,在睡眠状态下行上气道多层螺旋CT的可行性,研究多层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14例,先行清醒状态下吸气末上气道CT扫描;后对其中109例患者经静脉缓慢注射咪唑安定,待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时,行上气道相应部位CT扫描;比较并测量两种状态下上气道狭窄水平的截面积及气道最小直径,并运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直观显示上气道形态.结果:①本组109例OSAS 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②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时62例患者软腭后气道完全闭塞,其中 26例伴有舌后气道闭塞,27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较睡眠前狭窄,9例睡眠前后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40例患者软腭后气道较睡眠前狭窄,其中20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较睡眠前狭窄,10例伴有舌后气道睡眠后完全闭塞,10例睡眠前后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7例患者睡眠前后CT扫描软腭后气道及舌后气道无明显改变.③软腭后气道平均最小截面积清醒相 (72.60±45.15)mm~2,睡眠相(8.26±18.16)mm~2(P<0.01);舌后气道平均最小截面积清醒相(133.21±120.36)mm~2,睡眠相(16.73±30.21)mm~2(P<0.01).软腭后气道平均最小直径清醒相(6.91±2.23)mm,睡眠相(1.18±2.14)mm(P<0.01);舌后气道平均最小直径清醒相(8.68±4.32)mm,睡眠相(1.68±2.22)mm(P<0.01).结论:①运用药物诱导方法的睡眠状态下,对OSAS患者进行CT检查是安全可靠的.②多层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真实再现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发生时上气道的形态,对临床准确定位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部位和范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辅以Muller检查法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的诊断价值,观察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法治疗解剖狭窄不明显的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OSAHS患者73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60例,设为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气道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上气道各测量参数。另选取观察组中气道狭窄不明显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亚组和B亚组,A亚组给予咽腔与颏舌肌功能锻炼治疗,B亚组不行任何治疗,观察两亚组患者埃普沃思嗜睡量表(Epworth)、匹兹堡睡眠指数及最长低通气时间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结果(1)观察组腭后区、舌后区气道矢状径、横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咽侧壁和后壁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舌后区、腭后区、喉咽部各气道平面狭窄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腭长度和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A亚组Epworth、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明显低于B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组最长低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亚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高于B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气道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OSAHS患者的咽壁软组织和上气道狭窄情况;对于气道狭窄不明显、上气道扩张肌功能下降、咽侧壁顺应性高者进行咽腔与颏舌肌功能锻炼治疗可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螺旋CT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确诊的104例OSAHS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其清醒状态下的软腭后区和舌后区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咽壁厚度,比较其与25例正常人各解剖数据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OSAHS患者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程度越重,相应的气道面积越狭窄,咽壁厚度越大。结论OSAH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狭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可以有效判断上气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舌后区上呼吸道的CT影像,探讨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原因。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100例OSAHS患者,采用螺旋CT行上呼吸道连续扫描,测量舌后区呼吸道横截面积,对存在舌后区呼吸道狭窄(24例)和无舌后区呼吸道狭窄(76例)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舌后区狭窄组的舌后区呼吸道左右径、前后径明显小于非狭窄组,狭窄组的咽后壁、咽侧壁软组织厚度、舌体宽度、舌体长度和舌体截面积等CT测量数据明显大于非狭窄组。结论:24%的OSAHS患者存在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除舌体肥厚外,咽侧壁和咽后壁的软组织增厚也是导致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闾长安 《当代医学》2007,(10):64-6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类型.OSAS以睡眠时出现严重打鼾,阵发性呼吸暂停为特征.主要病因为各种因素引起的上气道狭窄,笔者讨论了OSAS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和睡眠状态下的多层螺旋CT的扫描方法,比较两者的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客观评价多层螺旋CT在检查OSAS患者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MS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闾长安 《当代医学》2007,(19):64-6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类型.OSAS以睡眠时出现严重打鼾,阵发性呼吸暂停为特征.主要病因为各种因素引起的上气道狭窄,笔者讨论了OSAS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和睡眠状态下的多层螺旋CT的扫描方法,比较两者的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客观评价多层螺旋CT在检查OSAS患者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PR呼吸道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4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实验1组,3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狭窄患者为实验2组,另选取4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经螺旋CT对所有患者自鼻咽顶部至环状软骨下缘进行平扫检测,同时采用MPR图像处理技术对所有患者上呼吸道的4个平面的横截面积、前后径等指标进行测量,观察对比对照组与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上呼吸道测量数值。结果实验1组的舌后区、悬雍垂区及软腭后区的横截面积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4个平面左右径均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的悬雍垂区前后径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4个平面的咽侧壁软组织厚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两个平面(悬雍垂区、软腭后区)咽后壁软组织厚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PR呼吸道测量对确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极其有益,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上气道成像,探讨上气道各平面的测量参数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42例OSAHS的患者行平静呼吸和深吸气末时的上气道CT扫描,测量上气道各平面的截面积及相应平面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并计算气道塌陷度。结果OSAHS患者上气道最小截面积主要位于腭后区;中度组与重度组患者腭后区不同时相各测量指标与AHI呈负相关,舌后区深吸气末各测量指标与AHI呈负相关;各组患者各平面塌陷度与AHI无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气道塌陷度与AHI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状态下气道狭窄的确切部位及程度,探讨X线睡眠监测动态观察在OSAH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临床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诊断为OSAHS的病人,拍摄常规颅咽侧位片,进行颅咽X线测量,然后做X线睡眠监测。回顾性分析30例OSAHS患者行X线睡眠监测所得图像,总结OSAHS患者软腭悬雍垂和气道的形态学改变。结果:X线睡眠监测动态观察结果: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24例,悬雍垂卷曲6例;其中舌体后坠8例,软腭、舌体同时后坠7例,气道狭窄24例,口咽腔周围软组织塌陷15例,气道闭塞致张口呼吸10例,1例软腭悬雍垂稍后坠、咽腔无明显狭窄,5例软腭悬雍垂无明显后坠。结论:X线睡眠监测能更确切地反映OSAHS患者在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形态学改变,进一步认识该疾病。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阻塞CT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清醒及睡眠期不同呼吸时相的上气道阻塞情况,并探讨该方法在OSAS患者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OSAS患者,在呼气末二氧化碳仪的监控下,对其清醒及睡眠呼吸暂停期的上气道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18例同龄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OSAS患者上气道截面积较正常者狭小,并以腭咽及舌咽平面为主。此差别在睡眠呼吸暂停期表现得比清醒期更为显著,尤以舌咽部明显。所有患者在腭咽平面都存在阻塞性病变,其中65%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舌咽平面的阻塞性病变。结论 该方法能反映OSAS患者上气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阻塞情况,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定位诊断信息,对OSAS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疗效的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上气道狭窄部位手术配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方法: 将80例OSAS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仅施行上气道狭窄部位鼻腔和咽腔相应的手术;综合治疗组准确判定上气道阻塞平面,施行鼻腔和咽腔狭窄部位相应的手术,并辅以CPAP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0.5年,经多睡眠监测判定,综合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2.5%;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OSAS患者行上气道狭窄部位手术配合CPAP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的核磁共振影像学(MRI)分析,探讨上气道软组织结构与青少年人群OSAS发病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多导睡眠监测和体质量指数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肥胖OSAS组(28例)、肥胖对照组(28例)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28例)。应用MRI技术对3组受试者的上气道进行矢状位和轴位扫描;应用Amira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对上气道MRI进行各个层面以及软组织的分析。结果:肥胖OSAS组和肥胖对照组患者舌体积明显大于正常体质量对照组(P<0.05);肥胖OSAS组患者扁桃体、腺样体体积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P<0.05或P<0.001),2个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OSAS组患者咽侧壁体积高于肥胖对照组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P<0.05或P<0.001),肥胖对照组高于正常体质量对照组(P<0.05)。肥胖OSAS组上气道软组织体积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相关分析,咽侧壁体积和腺样体体积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呈正相关(r = 0.879, P<0.01;r = 0.824, P<0.01)。结论: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仍然是肥胖青少年OSAS上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肥胖加重上气道周围部分软组织体积(如舌体和咽侧壁体积)的增大,从而加重上气道阻塞;咽侧壁和腺样体体积在青少年OSAS病情严重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肥胖青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临界压(Pcrit)的变化,探讨其在青少年人群OSA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和体质量指数(BMI),将受试者分为肥胖OSAS组(n=16)、肥胖对照组(n=18)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n=17)。在多导睡眠监测的基础上,应用上气道压力-气流流量分析技术计算3组受试者的压力-气流曲线斜率和Pcrit。并分析上气道压力气流曲线斜率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及上Pcrit与AHI的相关性。结果:肥胖OSAS组受试者上气道压力-气流曲线斜率和上气道临界压明显高于肥胖对照组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P<0.01);肥胖对照组受试者Pcrit低于正常体质量对照组(P<0.05)。肥胖OSAS组受试者上气道压力-气流曲线斜率与AHI呈正相关关系(r=0.789,P=0.005);Pcrit与AHI呈正相关关系(r=0.654,P=0.032)。结论:Pcrit的增高是肥胖青少年OSAS上气道阻塞的原因之一;肥胖且非OSAS青少年的Pcrit的维持对预防上气道阻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排螺旋CT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毅  贺锋  殷潇  周江枫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61-336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的定位作用。方法11例OS-AS患者在睡眠前后分别进行CT扫描,然后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进行观察。结果CT能明确显示阻塞部位并较其他方法有其优越性。结论多排螺旋CT用于OSAS患者阻塞部位的定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CT扫描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单纯鼾症患者及正常人之间上气道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评价CT对上气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6 6例OSAS患者、6 8例单纯鼾症和 34例正常人的上气道进行CT扫描 ,测量并计算其上气道截面积。结果 正常人上气道最小截面积为 (1 79± 0 5 8)cm2 ,均位于口咽上部 ;单纯鼾症组为 (1 0 6± 0 36 )cm2 ,最狭窄部位也多位于口咽上部 ;OSAS组为 (0 74± 0 4 9)cm2 。多数OSAS患者上气道口径在平静呼吸与深吸气后屏气之间变化较为明显 ,96例 (96 / 12 2 )患者在深吸气后屏气时口咽部截面积明显减少 ,其中 4 7例在深吸气后的一个或数个层面上出现完全阻塞图像 ,平静呼吸与深吸气后的变化范围为 (1 0 8±0 14 )cm2 。 32例单纯鼾症患者中 17例在深吸气后口咽部截面积减少 ,但变化幅度较小 ,为 (0 2 9±0 37)cm2 ,未发现完全阻塞者。对照组有 12例 (12 / 16 )在深吸气后口咽部截面积减少 ,均较单纯鼾症组轻 ,其减少值仅为 (0 17± 0 0 9)cm2 。结论 上气道CT检查有助于明确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的原因及程度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ilensor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确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佩带阻鼾器治疗,并在佩带前后用CT扫描观察患者上气道截面积的变化,同时采用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指数(AI)和呼吸紊乱指数(AHI),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对象上气道截面积均有增大,最小值从0.82cm2增加到1.70cm2;口咽上部截面积平均值由1.04cm2增加到1.93cm2;夜间多导睡眠仪图显示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ensor阻鼾器可使咽喉的空间扩大,空气流动的速度减慢,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卫阳  陈延华 《当代医学》2011,17(17):104-10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68例进行心率变异性各项HRV指标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OSAS组间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OSAS轻、中、重度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引起严重的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积极治疗OSAS,可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