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肠造口术始于18世纪,1776年Pillore因治疗直肠癌导致的肠梗阻创建了第1例袢式结肠造口,随后相继出现了端式结肠造口、双腔结肠造口等多种术式。1879年Baum完成了第1例回肠造口术,但因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使用受限。1953年Brooke提出"黏膜外翻缝合"的造口技术,亦即"玫瑰花蕾"的造口方法,大大降低了回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此后,造口手术日趋成熟,成为胃肠外科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2.
结肠造口并发症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省人民医院1984年至2002年间1263例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形、造口类型及构造、患年龄、性别、体形等个体因素对造口并发症的影响。观察存活时间与造口并发症的伴随情况。结果 1263例结肠造口中有443例(35.1%)出现637个造口并发症。主要为:造口局部坏死2.4%,造口周围皮肤刺激21.9%,造口回缩狭窄5.6%,造口黏膜脱垂10.5%,造口旁疝9.3%;其它如肠梗阻、造口出血等发生率为1.3%。82.7%的并发症出现于术后1年内。急诊造口的局部坏死、回缩狭窄的发生率高于择期造口。袢式造口与末端造口相比,局部坏死率低,但早期皮肤刺激发生率高,后期黏膜脱垂和造口旁疝的发生率高。末端结肠造口通过腹膜外隧道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年龄超过60岁的患,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体形消瘦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体形肥胖造口局部坏死、皮肤刺激和回缩狭窄的发生率增加。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造口皮肤刺激并发症减少而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结论 结肠造口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与手术情形、患年龄及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有助于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0年6月间341例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结果 341例结肠造口中有99例(29.1%)出现138种造口并发症.主要为:造口局部坏死、造口周围皮炎、造口回缩狭窄、造口黏膜脱垂、造口旁疝;其它如肠梗阻、造口出血等.结论 结肠造口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有助于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壁造瘘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腹壁造瘘手术299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造瘘口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33.1%(99/299),其中造瘘口周围皮炎91例(30.4%),造瘘口狭窄8例(2.7%),造瘘口梗阻3例(1.0%),造瘘口脱垂17例(5.7%),造瘘口坏死2例(0.6%);端式造瘘组219例,其造瘘口周围皮炎、造瘘口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袢式造瘘组(80例)(P0.01);在端式造瘘组中,经腹膜外途径造瘘者(213例)其造瘘口梗阻及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又较经腹膜内途径造瘘者(6例)为低。结论术中对造瘘相关因素的及时处理及造瘘术式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造口方式对还纳手术的影响及造口还纳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肠造口还纳手术的患者90例,统计分析造口原因、造口肠段和方法、造口方式、还纳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端式造口59例(其中单腔造口39例,双腔造口20例),袢式造口31例(其中改进式袢式造口18例),端式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袢式造口还纳手术(P<0.05)。手法吻合72例,吻合器吻合18例;端端吻合50例,端侧吻合40例;共发生近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8.9%,是否使用器械与使用不同吻合方式其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结论暂时性肠造口应尽量选择袢式造口,尤其是改进式袢式造口;肠造口还纳术前应充分检查排除远端肠道狭窄或损伤处未愈合,造口术后3~6个月可行还纳手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端端或端侧吻合、手法或吻合器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 随机选择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132例 ,分为两组 :A组 67例采用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B组 65例行常规夹闭结肠远端的腹壁造口 ,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并发症如严重腹胀、主切口及造口感染、造口狭窄 ,A组分别发生 10、7、 4例 ,与B组的 2 4、15、 2 0例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外置肠管血运不良A、B组分别为 5例和 6例 (P >0 .0 5 )。结论 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兼备腹膜外隧道法及结肠内插管端式造口的优点 ,克服了其缺点 ,手术简单易行 ,是一种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好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大部分须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而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1%~30%。选择恰当的造口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作者在1995~1997年作乙状结肠造口52例中,经腹腔造口20例,并发症3例(3/20),结肠末端襻式造口4例,并发症1例(1/4),腹膜外结肠造口28例,无并发症(0/28)。认为;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并发症少,手术操作亦不复杂,只要条件允许应作为首选方法。而急症行直肠癌根治术或造口肠管及系膜较短,为避免因系膜张力过大而发生并发症,宜选用经腹腔结肠造口或结肠末端襻式造口术。  相似文献   

8.
李培  郭云  唐宗江 《腹部外科》2007,20(5):301-302
目的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功能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6年~2006年行Miles手术腹壁永久性造口5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膜外结肠造口288例,发生造口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99%;经腹膜内结肠造口224例,发生造口并发症7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93%。经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术后2年造口功能优良率为56.25%,经腹膜内结肠造口者为30.80%(P<0.01)。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经腹膜内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特点、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00例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54/300),其中造口缺血坏死2.66%(8/300),造口旁疝1%(3/300),腹腔内疝2.33%(7/300),造口周围炎4.67%(14/300),造口狭窄3.33%(10/300),造口回缩4%(12/300)。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造口缺血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的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狭窄与腹壁切口直径、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旁疝和脱垂与患者体形有关。结论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和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应避免造口段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离断过多,实行一期黏膜皮肤缝合开放造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后还纳术的手术时机、术式及技巧。方法 对1989~2000年8月38例结肠造口还纳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袢式造口还纳手术16例,肠切除吻合术22例,平均手术时间2.1 h,并发症发生率10.5%,无死亡。结论 造瘘口还纳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充分准备、合理选择术式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 18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0例 (治疗组 )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68例 (对照组 )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分期开放术。 结果 所有病例经 2年以上的随访 ,治疗组有 4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 ,1例发生造口旁疝 ,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3 % ,55例病人获排便感觉。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8% ,其中造口周围皮肤感染 1.47% (1例 ) ,造口回缩 4.41% (3例 ) ,造口狭窄 14 .71% (10例 ) ,腹腔内疝 4.41% (3例 ) ,造口旁疝 4.41% (3例 ) ,造口脱垂 4.41% (3例 ) ;无一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 ,术后管理容易 ,排便功能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结肠襻式造口和回肠襻式造口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及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结肠襻式造口和回肠襻式造口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论文;检索文献发表时间至2011年4月15日.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两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Z检验分析数据,采用Q检验检测异质性.结果 本研究一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和8篇非随机对照研究,共有1752例研究对象.与回肠襻式造口术比较,结肠襻式造口发生造口脱垂的风险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46,95%CI为1.81~6.63,P<0.05);两种造口术后发生造口出血、狭窄、切口感染、造口坏死、造口周围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回肠襻式造口回纳术比较,结肠襻式造口回纳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44,95%CI为1.95~6.05,P<0.05);回肠襻式造口回纳术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3,95% CI为0.20~0.91,P<0.05);两种造口回纳术后发生肠液漏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襻式造口术后发生造口脱垂及回纳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较大,而回肠攀式造口回纳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术后还纳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8例结肠造口还纳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与临床效果。结果48例结肠造口还纳术中单纯袢式造口还纳手术20例,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8例,平均手术时间2.1 h,平均住院天数13.5 d,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切口感染3例,盆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8.3%,无死亡病例。结论结肠造瘘口还纳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充分准备、合理选择术式、术后科学管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关闭术的手术时机和经验。方法对32例暂时性结肠造口行造口关闭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袢式造口关闭术25例,单腔造口关闭术8例。手术时间1~2.5 h,平均1.3 h。并发症发生率12.5%。结论结肠造口关闭术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思想上要重视,术前准备要充分,选择术式要合理,术中操作要仔细。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治疗组,20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者(对照组,20例)资料,就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造口感染1例,其余造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造口感染1例,造口回缩2例,腹腔内疝1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狭窄1例,肠梗阻1例。治疗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1。结果表明,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相比,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需从手术及术后管理二方面研究解决.根据并发症在造口术后发生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分述如下。一、肠管坏死此并发症在端式造口比袢式造口多见。由于肠造口部供血不足,造成肠坏死。系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05-2019-03期间在孟津县人民医院行结肠造瘘术的50例患者,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5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22/50),其中:造瘘口脱垂为2.00%(1/50),造瘘口旁疝为4.00%(2/50),接触性过敏性皮炎为4.00%(2/50),造瘘口旁脓肿为6.00%(3/50),造瘘口狭窄为6.00%(3/50),造瘘口回缩为8.00%(4/50),造瘘口坏死为14.00%(7/50)。结论结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类型较多,原因不一,需根据其特点、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老年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患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对我院1990-2001年因直肠癌行Miles手术的病例317例按年龄分界,对168例60岁以上老年病例发生的结肠造口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将其与同期60岁以下的患进行比较,分析老年患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 本组168老年患中有92例(54.8%)发生结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年龄较轻患(36.2%)。其中结肠造口周围炎(38.7%)、组织水肿(12.5%)、组织坏死(5.3%)、脱垂(10.3%)、肠管回缩(7.7%)、周围疝(4.1%)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年龄较轻患(分别为12.1%、1.3%、1.3%、2.0%、2.0%、1.3%),而结肠造口狭窄的发生率(11.3%)低于年龄较轻患(21.5%)o。老年患中,结肠造口的多重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92例中共有161例次并发症发生;而年龄较轻患54例中只有60例次并发症发生。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结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应重视老年患的生理特点,采用规范化的手术和针对性的措施防治结肠造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部分患可出现末端结肠坏疽、造口结肠旁内疝、造口狭窄、粘膜脱出或结肠断端缩进腹腔等并发症。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医学院Bumin等设计了一种结肠造口新技术。具体步骤如下:近断端结肠末端双层关闭。  相似文献   

20.
Miles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其健 《护理学杂志》2004,19(24):25-26
回顾总结47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病人的护理.结果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7.02%,其中造口缺血坏死1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2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经治疗及护理,无1例再次手术.提示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不仅有赖于手术者的手术处理,同时应加强手术后造口的护理管理;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造口袋,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