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探讨腹腔镜腔内吻合后经自然腔道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术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腔内吻合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B组患者接受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指标:两组患者肠切除长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和B组比较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情况: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腔内吻合后经自然腔道术在治疗直肠癌时,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有益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有利,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肛裂主要症收,解除疼痛也就成了治愈肛裂的关键。为了能彻底缓解疼痛,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复发,分析探讨肛裂疼痛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病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为4%~15%[1],国内报道为3.2%~8.9%[2,3].我们自1998年6月~2004年1月共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372例,术后21例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6%.现就其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映  郑伯安  邓高里  董全进  赵仲生 《浙江医学》2014,(3):170-174,I0001
目的研究E- cad、Snail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E- cad、Snail在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 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静脉、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否及Dukes分期状况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均P>0.05)。45例Dukes B期的大肠癌患者中7例E- cad染色阴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57.14%、0.00%;38例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7%、65.79%、39.4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nail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静脉、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否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均P>0.05)。45例Dukes B期的大肠癌患者中26例Snail染色阴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69.23%、42.31%;19例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57.89%、26.3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E- cad表达强度、Snail表达强度可预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均P<0.05)。E-cad与Snail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08,P<0.01)。结论 E- cad与Snail可作为大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预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中,E- cad阴性者预后明显较阳性者为差;Snail阳性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为差。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1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9.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x^2=1.46,r=0.035,P〉0.05)和肿瘤部位(x^2=3.86,r=0.012,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年龄(x^2=13.1,r=0.064,P〈0.05)、肿瘤大小(x^2=77.161,r=0.245,P〈0.01)、大体类型(x^2=144.831,r=0.341,P〈0.01)、组织学类型(x^2=128.310,r=0.318,P〈0.01)、分化程度(x^2=120.418,r=0.319,P〈0.01)及浸润深度(x^2=227.287,r=0.434,P〈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按密切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x^2=509.599,r=0.661,P〈0.01)。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术前血清CEA水平的上升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结肠造口并发症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省人民医院1984年至2002年间1263例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形、造口类型及构造、患年龄、性别、体形等个体因素对造口并发症的影响。观察存活时间与造口并发症的伴随情况。结果 1263例结肠造口中有443例(35.1%)出现637个造口并发症。主要为:造口局部坏死2.4%,造口周围皮肤刺激21.9%,造口回缩狭窄5.6%,造口黏膜脱垂10.5%,造口旁疝9.3%;其它如肠梗阻、造口出血等发生率为1.3%。82.7%的并发症出现于术后1年内。急诊造口的局部坏死、回缩狭窄的发生率高于择期造口。袢式造口与末端造口相比,局部坏死率低,但早期皮肤刺激发生率高,后期黏膜脱垂和造口旁疝的发生率高。末端结肠造口通过腹膜外隧道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年龄超过60岁的患,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体形消瘦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体形肥胖造口局部坏死、皮肤刺激和回缩狭窄的发生率增加。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造口皮肤刺激并发症减少而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结论 结肠造口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与手术情形、患年龄及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有助于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院自2001年2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痔病患者268例,其中内痔均为Ⅲ~Ⅳ期.对其中76例行PPH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oids),对192例行传统手术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价值。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接受再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中有32例(51.6%)获根治性切除,其中16例行联合脏器切除;6例获姑息性肿块切除手术;单纯造口11例;单纯剖腹探查13例。术后超过5年局部复发者其肿瘤切除率为100%(11/11);术后2年内复发者切除率为62.9%(22/35);术后超过2年、但在5年以内局部复发者,肿瘤切除率为31.3%(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P<0.01)。单纯局部复发者肿瘤切除率为80.0%(32/40);局部复发伴有附近脏器侵犯者肿瘤切除率为27.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术式为Dixon根治术者,再手术的肿瘤切除率为61.9%(26/42);首次术式为Miles根治术者,再手术的肿瘤切除率为30.0%(6/20);两组的肿瘤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根治性切除病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59.4%和18.8%;姑息性手术及其他治疗者生存时间为2-2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再手术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胡鑫晔  郑伯安  屠世良  李波 《浙江医学》2020,42(18):1960-1964
目的观察痔体半切除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痔体半切除联合消痔灵注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每组2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继发大出血等)、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12周的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远期并发症(残留痔、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术后1、3、5、7d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14d两组患者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继发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术后12周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2周肛管静息压均低于术前(均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残留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狭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肛门溢液。结论痔体半切除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