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13年2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出通知,拟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分别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协作组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协作组成员单位,打造一批示范点,引领、带动全国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1):1159-1159
2013年11月20日讯: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发布,《指南》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的评价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为综合评价区域“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未病”服务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经验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闸北区区属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评估。结果:上海市闸北区区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绩效评价均分为82.2分,分值跨度为16.5。结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反映了城市区域“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现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导向性以及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为制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介绍了东莞市中医院在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中,坚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中医“治未病”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模式.具体表现为服务区域定位明确,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设备、设施配置能满足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医养生指导功能的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中医辩识仪器,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修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健康宣教,传媒推广“治未病”健康理念,完善服务流程,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为中医治未病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朱丽 《双足与保健》2009,(10):16-17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我国古代医著《黄帝内经》的这句名言道出了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为积极响应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首届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的号召,全国”治未病健康工程”拉开帷幕。随着“治未病”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使中医药的服务对象由病人拓展到未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方面,中医药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河北中医》2009,31(7):1017-1017
日前,唐山市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3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这次被确定的45家试点单位和5个试点地区将按照“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发挥中医特色,加大宣传传统医学保健理念,使“治未病”工作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7.
赵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4,(31):126-127
中医预防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实际开展相对落后,对我国妇幼健康保健、生活质量和卫生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治未病”理念,对在妇幼卫生推行“治未病”服务模式,设计服务流程、建立健全网络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机遇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而后许多中医院积极响应,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工程,拓展了中医药的服务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可能正是当今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有力武器。作为承载“治未病”功能的各级中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够降低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契合现代卫生健康工作重心前移的要求,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前景可观,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论述了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的有利政策、国内发展现状,分析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未病”,体现了重视预防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和研究的方向,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新导向。文章就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医院的实际,讨论了开展“治未病”的方法和内容,中西结合“治未病”的优势,目前开展治未病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鉴于针灸与“治未病”的特殊联系,结合长期在针灸临床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在针灸“治未病”的理论继承与创新、“治未病”与“亚健康”、“治未病”与环境及“治未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以利于针灸“治未病”乃至中医“治未病”工作沿着正确轨道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2.
刘志斌 《光明中医》2008,23(8):1051-1052
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其含义深刻,早在《黄帝内经》时期便提出了系统的“治未病”预防思想。本文就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加于总结,为今后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08,23(12):1895-1895
据李艳华朱婴报道:近日,上海市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健康教育小屋”,闸北区中医医院开设了“治未病”门诊,以推广“治未病”的理念,保障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4日讯:为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经过六年的试点,形成了“治未病”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据了解,“由点到面”开展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将成为下阶段工作重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加强对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向百姓提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形式多样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6月19日,2012年“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等出席会议,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人试点地区相关负责同志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培育单位和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努力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疾病医疗负担加重为基础的广泛社会问题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策略和服务模式成为众望所归。然而,目前社会上更多的强调是中医“治未病”,其实壮医“冶未病”不但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刘瑜  刘欣欣  李莲  林春秀 《光明中医》2023,(8):1579-1582
当前,治未病服务“宽泛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脱节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增强治未病服务的生活化属性、品牌的文化基础与群众基础,文章以赣州市中医院“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体系为例,阐释赣南客家人维系健康、对抗疾患及探索生命的过程中,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赣南特色治未病观。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观,为增强客户和患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因地制宜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中医药》2010,33(2):F0002-F0002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的总体要求,医院积极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通过应用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开展探索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当前中医“治未病”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治未病”社区推进工作“和睦模式”.方法:①分析背景与问题,②模式框架设计,③进行社区实验,④实验效果观察.结果:干预效果明显,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治未病”知晓率提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政府主导的“和睦模式”一是凸显了区域推进优势,使“治未病”理念形成了区域覆盖;二是整合了区域资源优势,提升了“治未病”服务水平;三是调动了区域各类组织的积极性,使“治未病”理念和技术服务呈现多元化拓展;四是顺应了区域人群的需求意愿,使中医药服务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和互动;五是体现了区域投入综合效应,使中医药服务的投入产生了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新年伊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治未病”健康工程深入开展之际,于2009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办了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总后卫生部有关领导、部分院士和知名专家、全国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代表和有关机构代表,再次相聚在钓鱼台国宾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