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64-69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全冠修复患牙对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与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及实验组,牙周炎患者部分经牙周基础治疗,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未完成治疗。对比各组在全冠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AL)2项指标。结果统计学分析,经牙周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牙周情况在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均无显著性意义;未完成牙周治疗患者与经治疗牙周患者和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冠修复前需经良好的牙周基础治疗与口腔健康维护,全冠修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种以进展迅速、牙周破坏严重为主要特征的牙周炎,对牙周健康危害严重。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对于这种牙周有侵袭性破坏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疗效。目前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中。本研究对近年来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倍伶  黄姣  白远亮  徐凌 《重庆医学》2021,50(19):3351-3355
目的 探究牙周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109例经过牙周治疗和为期1年以上的定期牙周维护治疗的牙周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138例诊断为牙周炎且无牙周治疗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指导所有患者填写中文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简化版(OHIP-14),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OHIP-14得分(8.33±7.04)分,对照组得分(12.19±8.05)分,两组患者在OHIP-14总分及各维度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学历与牙周治疗后患者OHRQoL相关.结论 经过积极的牙周治疗并定期牙周维护治疗能提高牙周炎患者的OHRQoL.对于年轻和高学历的患者,牙周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龈沟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正常健康者、牙周健康2型糖尿病患者和伴牙周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IL-6含量。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龈沟液IL-6含量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龈沟液IL-6可作为牙周炎患者治疗和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病人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状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探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以及牙周干预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就诊于青岛市口腔医院的中、重度牙周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牙周炎治疗组(50例)与牙周炎非治疗组(50例),并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牙周治疗前、牙周治疗后12周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研究对象牙周治疗前、牙周治疗后24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牙周治疗前牙周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71~5.35,P<0.05);牙周炎治疗组牙周干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牙周炎非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t=2.18~7.34,P<0.05)。结论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治疗牙周炎可能逆转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对老龄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预后的影响,评价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在维护老龄人群牙周健康中的作用.方法 50例老龄牙周炎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实验组进行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记录治疗前后受试者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牙占比、牙龈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情况,同时评价患者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治疗后口腔卫生状况.结果 实验组受试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依从性、满意度及治疗后口腔卫生状况皆优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有助于控制老龄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提高牙周治疗效果,促进牙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患牙周炎孕妇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为预防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孕妇牙周状况分为牙周健康组和牙周炎组。牙周健康孕妇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患牙周炎孕妇在知情同意下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初诊和每次复诊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牙周健康孕妇牙周组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CRP浓度亦维持在(1.17±1.03)mg/L左右;患牙周炎孕妇经过牙周基础治疗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都明显改善,CRP水平也由(4.16±1.45)mg/L降低到(1.90±1.13)mg/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改善患牙周炎孕妇牙周组织炎症的同时显著降低其血清CRP浓度。  相似文献   

8.
刘倩 《当代医学》2021,27(16):122-124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1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周炎发生情况分为牙周健康组(n=44)与牙周炎组(n=37).两组均行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牙周健康组直接行修复术治疗,牙周炎组术前进行牙周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及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治疗后1、6个月,两组PLI、PD、SBI、PI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存留率略高于牙周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近期种植体存留率较佳,且不影响牙周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牙周病是口腔的两大疾病之一,我国成人的患病率高达80%~90%。其中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是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妊娠早产低体重儿有密切关系;而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目前,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已是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口腔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此综述将根据近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实验室的相关工作进一步阐述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健康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差异,以及NO水平与牙周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22人作为实验组,牙周健康者4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样本,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中NO水平.结果 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含量分别为(86.65±40.45) μmol/L和(145±48.9) μmol/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经基础治疗后NO含量显著下降.血浆NO水平与牙周炎症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并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牙周炎被认为是牙菌斑、牙结石、宿主、咬合创伤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造成的以牙周袋生成并加深,牙周牙槽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1],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巨大的痛苦.本研究通过临床实验,评价洁治后,使用雅皓乳膏使用刷牙对不同程度牙周炎健康的影响,以探讨治疗控制牙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周健康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患者年龄39~48岁,平均年龄43.6±5.7岁、男68例,女32例。进行规范牙周基础治疗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病知识、口腔健康行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病知识及口腔健康行为比较有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规范的牙周治疗,可以改善牙周健康,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提高口腔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牙周炎是由牙周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免疫炎症反应,除导致牙周支持组织丧失、牙齿松动脱落等口腔局部问题,还作为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近红外光响应纳米材料因其组织穿透更深、药物控释精准及正常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在牙周炎抗菌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概述利用近红外光响应纳米材料进行牙周局部药物递送,通过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实现牙周抗菌治疗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近红外光响应材料在牙周炎治疗中尚存的设计及应用问题,为其在牙周炎治疗的临床或临床前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胡琮佼 《重庆医学》2021,50(21):3755-3759
2型糖尿病是引起、加重慢性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在缓解牙周炎症的同时,也可控制血糖.目前,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作用是牙周医学研究的热点,但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的关联机制仍不明确.该文从细菌微生物、炎性因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微小RNA等方面对2型糖尿病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及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基础治疗对血糖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5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0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和探诊出血指数BI)。结果: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和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牙周基础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和探诊出血指数以及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改善情况越明显。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对侵袭性牙周炎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魏秀丽 《中外医疗》2014,(29):61-62
目的对牙周炎危险因素及牙周基础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如口腔卫生指数、软垢指数、牙石指数等。对其中的80例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同时记录如吸烟、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对疗效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口腔卫生指数对照组(9.1±1.5),观察组(11.6±1.2);软垢指数对照组(10.2±1.8),观察组(12.2±2.5);牙石指数对照组(9.8±1.5),观察组(11.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是否应用抗生素及机械菌斑控制等均能显著影响牙周基础治疗效果(P〈0.05)。结论重视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及牙周基础治疗的影响因素,及时避免其影响,对防治牙周炎及提高牙周基础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严重危害牙周健康,若不治疗最终导致牙齿丧失,牙周基础治疗使牙周炎症消除后,在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和炎症控制下进行正畸治疗是可行且有益的,不仅可以消除咬合创伤,改善咬合关系,排齐牙列,关闭散在间隙,去除口腔卫生死角,同时对进一步牙周维护起到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对这65例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这65例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的深度(PD)以及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这四个方面的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的BOP、PD、AL、菌斑指数这四个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前后的这四项指数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侵袭性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牙周探诊的深度,减少探诊出血量,控制牙龈出血和菌斑的形成,因此,对侵袭性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艽  李纲  杨颖  王莉  朱帝翠  钟菲 《重庆医学》2013,42(11):1245-1247
目的探讨牙种植修复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48例(69枚)接受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牙周炎组,同期接受牙种植的牙周健康者40例(62枚)作为牙周健康组。分析两组患者植入后0.5、1、3、5年植入成功率及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牙周炎组6个月内总种植成功率为87.0%,1年内成功率为85.5%,与牙周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负载3年后牙周炎组总成功率79.7%,显著低于牙周健康组(85.5%,P<0.05);负载5年后,牙周炎组总计成功率降至72.5%,显著低于牙周健康组(83.9%,P<0.05)。牙周炎组在负载1、5年后牙槽骨吸收分别为(1.26±0.14)mm、(1.52±0.18)mm,均分别高于牙周健康组(0.25±0.03)mm、(0.33±0.06)mm(P<0.01)。结论牙种植修复慢性牙周炎近期疗效与牙周健康者无差异,但远期疗效不如牙周健康者,其主要原因在于慢性牙周炎导致骨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β-防御素2(HBD-2)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慢性牙周炎组,按纳入标准选取20位点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收集GCF并记录临床指标.以牙周健康者12例的24位点GCF为健康对照组.GCF采集后记录采集点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HBD-2及IL-1β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GCF中HBD-2表达水平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前、后HBD-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慢性牙周炎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后,BI、PD均较治疗前小(P<0.001).与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GCF中IL-1β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低,GCF中HBD-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表达水平无差异;与GCF中的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