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改变的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 (AP)发病过程中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将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胰腺炎组和假手术组 ) ,每组 2 4只。经十二直肠行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 4%牛磺胆酸钠 ,诱导大鼠AP模型 ,于术后 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 2 4小时分批处死动物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 (TdT)介导的末端标记 (TUNEL)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的腺泡细胞凋亡。结果 :假手术组胰腺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的凋亡细胞 ,数量相对恒定 ,与时间无关 ;胰腺炎组术后病变加重 ,胰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3小时、6小时、12小时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术后 2 4小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急性胰腺炎胰腺存在腺泡细胞凋亡的改变 ,胰腺细胞凋亡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胰腺炎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经十二直肠行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P模型,于术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分批处死动物,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TdT)介导的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的腺泡细胞凋亡. 结果: 假手术组胰腺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的凋亡细胞,数量相对恒定,与时间无关;胰腺炎组术后病变加重,胰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小时、6小时、12小时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WTBXP<0.01),术后24小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结论: 急性胰腺炎胰腺存在腺泡细胞凋亡的改变,胰腺细胞凋亡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松弛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4代新西兰白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经钙荧光指示剂Fluo-2/AM负载后,用荧光离子数字成像系统观察Tet对平滑肌细胞内[Ca~(2 )]i的影响。结果Tet对平滑肌细胞内静息[Ca~(2 )]i无明显影响(P>0.05)。在细胞外钙浓度为2.5 mmol/L时,1、10和100μmol/LTet对高钾和去氧肾上腺素(PE)引起的细胞内[ca~(2 )]i升高有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作用。对40 mmol/L KCl引起的细胞内[Ca~(2 )]i升高的抑制率分别为22.0%、41.0%和73.0%(P<0.05)。对10μmol/L PE引起的细胞内[ca~(2 )]i升高的抑制率分别为15.0%、26.4%和46.6%(P<0.05)。在无细胞外钙时,1μmol/L和10μmol/L Tet对PE引起的细胞内[Ca~(2 )]i升高,无明显影响(P>0.05);而100μmol/L Tet能明显抑制PE引起的细胞内[ca~(2 )]i升高,抑制率为28.2%(P<0.05)。结论Tet可能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受体依赖性钙通道和抑制细胞内钙库释放,降低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Ca~(2 )]i水平,这是Tet松弛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与胰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定量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率。结果:单纯水肿性胰腺炎时极少有腺泡细胞凋亡。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有腺泡细胞凋亡,且随着出血坏死程度的加重,腺泡细胞的凋亡先较快地增加后逐渐减少,细胞坏死则逐渐增多。结论:在急性单纯水肿性胰腺炎时极少有腺泡细胞凋亡。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腺泡细胞的凋亡率在程度较轻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呈正相关,而在程度较重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组织蛋白酶B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对11只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犬和12只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犬(AHNP)的胰腺腺泡细胞内组织蛋白酶B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并与7只正常犬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犬AP早期即有胰腺腺泡细胞内组织蛋白酶B的再分布现象,AHNP犬尤为明显(P<0.01)。由此表明,组织蛋白酶B在AP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腺炎相关性腹水诱导的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ncreatitis associated ascetic fluid,PAAF)腹腔注射后引起的胰腺病理学改变。方法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pancreatitis,AHNP)(AHNP组,n=10),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NS组,n=8)以及PAAF组(n=8)。制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水后,腹腔注射到健康大鼠体内,7h后活杀,取胰腺进行光镜以及电镜观察。结果PAAF组胰腺病理改变表现为腺泡细胞完整,腺叶间隔略增宽。结论PAAF腹腔注射后引起的胰腺病理改变轻微。  相似文献   

7.
一种研究急性胰腺炎加重病理机理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一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向坏死性胰腺炎(ANP)转变的大鼠模型。10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EP组和ANP组。AEP通过胰管结扎、外分泌刺激诱发。在AEP模型基础上静注大剂量Dextran110诱发ANP。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水平在AEP、ANP组明显增高,胰腺泡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在ANP诱发后持续增高;胰腺出血、实质坏死、钙沉积在ANP组常见。超微结构显示ANP组胰毛细血管内皮剥脱、坏死。由此表明,胰腺缺血可能通过腺泡细胞钙超负荷的作用促发AEP向ANP转变。该大鼠模型因临床联系较好、病变渐进,不失为一种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急性胰腺炎加重病理机理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腹水对离体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清、腹水对大鼠离体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AP细胞钙超载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3%去氧胆酸钠复制AP模型,分别在1、5、10h取动物的血清、腹水备用。胶原酶法分离、培养正常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给予1、5、10hAP大鼠血清、腹水刺激;采用MTT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的存活率;用荧光染料Fura-2/AM负载后,给予1、5、10hAP大鼠血清、腹水刺激,采用钙离子成像系统,观察单个胰腺腺泡细胞游离钙水平的变化。结果:AP模型复制后1h,血清淀粉酶活性即明显升高,同时胰腺组织破坏严重;经AP腹水、血清刺激的胰腺腺泡细胞,其存活率降低;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随AP病程时间延长,AP腹水、血清的刺激作用越明显。结论:在AP大鼠血清、腹水刺激下,胰腺腺泡细胞存活率下降,同时有细胞钙超载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的早年动物模型是经胰管注入牛磺胆酸或阻断十二指肠,可致坏死性胰腺炎,但病情太重,发展太快,来不及研究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细胞变化.现最常用方法是用缩胆素或蛙皮素引起,可惜不能造成坏死性胰腺炎.高血钙是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用猫可将钙输入脾动脉造成坏死性胰腺炎.给猫与豚鼠中心静脉输钙引起压缩空泡及酶原颗粒的细胞内积聚,蛋白质沉淀在胰管内及腺泡坏死.如此输注12小时大鼠可见巨大胞浆空泡.3小时和6小时猫与豚鼠的主要早期超微结构为高尔基体扩张和肥大及压缩空泡的积聚和融合.高血钙模型似适于研究早期使腺泡易发生调节功能失代偿最终导致急性胰腺炎.作者取8只雄鼠插入颈静脉导管,分两组,一组输氯化钙(0.6mmol/kg/每小时),对照组输0.9%氯化钠液,共输12小时,取胰腺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生化变化及与组织学改变相关的功能变化.用组织匀浆查脱氧核糖核酸(DNA)、乳酸脱氢酶(LDH)、蛋白质、淀粉酶和钙含量.取基础胰液和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茵陈承气汤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ax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胰胆管内注射去氧胆酸钠制备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模型组 ,中药 (茵陈承气汤 )治疗组 ,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血清淀粉酶、IL - 6、IL - 8的变化 ,应用TUNEL法分析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调控基因 -Bax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中药组大鼠血清淀粉酶 ,IL - 6、IL - 8水平较模型组低 ,病情明显改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模型组凋亡指数为 2 34± 1 15 ,中药组为 11 5 2± 3 41,P <0 0 1;模型组Bax的表达水平为 96 8± 2 76 ,中药组为 1331± 112 ,P <0 0 1。 结论 :茵陈承气汤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水平 ,诱导已受损的腺泡细胞发生凋亡 ,减轻腺泡细胞坏死 ,减少胰酶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从而有利于防止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损害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和5-FU治疗组(5-FU组)。各组均行胃左动脉置管,AP组和5-FU组以大剂量雨蛙素(每小时腹腔注射50 μg/kg,连续6 h)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5-FU组在第一次腹腔注射雨蛙素1 h后立即区域动脉灌注5-FU(40 mg/kg)治疗,C组和AP组区域动脉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3 h取标本并处死大鼠,检测血淀粉酶浓度,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内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胰腺标本送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同时TUNEL法检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AP组比较,5-FU组血淀粉酶浓度明显降低(P<0.05);胰腺组织内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胰腺组织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5-F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善胰腺缺血和防止钙超载在阻止急性胰腺炎理症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报道278例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及体会。第一阶段(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第二阶段(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取改善微循环和防止细胞钙超负荷的措施。结果 后阶段的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轻型胰腺炎向重症胰腺炎的转化率,减少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治愈时间。结论 重点改善胰腺缺血和防止细胞钙超负荷的治疗有助于阻止AP由轻型向重型的发展,限制胰腺坏死,改善AP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白蛋白的干预效应。方法分别用Triton WR1339、Cerulein制作大鼠高脂血症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同时应用两者制作伴有高脂血症的AP模型.应用白蛋白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AP.比较各组胰腺病理损害评分、腹水量、胰腺湿/干比、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组织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PKC的膜转位。结果Triton WR1339诱导大鼠高脂血症以TG升高为主.6h达高峰.升高达20倍,使部分大鼠出现轻型急性胰腺炎。伴有高脂血症的AP组病理评分、腹水量、胰腺湿/干比和血清淀粉酶较Cerulein胰腺炎组均显著升高(P〈0.05),白蛋白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NEL法测得伴有高脂血症的AP腺泡出现凋亡数量最多,白蛋白治疗后无明显的变化。合并高脂血症胰腺炎组PKC膜转位比例最高.白蛋白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脂血症可以诱导AP或加重AP的胰腺损伤.白蛋白治疗不能减轻胰腺的病变。PKC的活化可能是高脂血症加重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探讨高脂血症可能加重急性胰腺炎病程的机制.方法 D-果糖饮食诱导SD大鼠的产生高脂血症,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注射蛙皮素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且设立正常组、高脂血症组和急性胰腺炎组作为对照.8周后,取大鼠血浆检测血糖、血脂和游离脂肪酸等指标;收集大鼠胰腺以及胰周组织,检测组织匀浆中ADP与ATP比值,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8等蛋白以及其底物的表达情况,对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通过TUNEL法分析组织凋亡和坏死的情况.结果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血浆中血脂、游离脂肪酸等指标偏高;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片断表达下调,而其底物蛋白降解较少;TUNEL分析阳性率偏低,以上提示胰腺组织凋亡蛋白活性受到一定的抑制;另外,ADP与ATP比值相对较高,提示胰腺组织更易产生坏死反应.结论 笔者推测高脂血症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胰腺组织由凋亡趋向坏死,从而加重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54只按编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胰腺炎组(n=24)和I/R损伤组(n=24)。经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入3%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P模型,在此基础上,I/R损伤组通过暂时阻断脾下动脉造成局部胰腺I/R模型,对照组于术后lh,其余两组于术后1h、3h、6h和12h采取断颈方法分批处死动物,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缺血一再灌注区胰腺细胞凋亡。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胰腺炎组大鼠术后1h、3h胰腺组织仅为充血、水肿性改变,6h出现出血、坏死性改变;而1/R损伤组大鼠术后1h缺血一再灌注区胰腺呈现出血、坏死性改变,病变持续加重;AP后胰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I/R损伤组和胰腺炎组的凋亡细胞高峰值分别在术后3h和6h;I/R损伤组术后1h、3h缺血一再灌注区胰腺凋亡细胞显著高于相应时相的胰腺炎组(P<0.01,P<0.05).而6h、12h明显低于胰腺炎组(P<O.05,P<O.01)。结论I/R损伤在促发胰腺炎从水肿型向出血坏死型转化过程中,同时诱导胰腺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可能是阻止AP病变加重的一个有利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抑制低氧诱导因子(HIF)活化对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P组、吸氧组和HBO组,每组10只.造模后4 h,吸氧组和HBO组大鼠分别接受常压下吸氧治疗和HBO治疗90 min;造模后6 h检测大鼠体内氧代谢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胰腺组织中HIF活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检测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主要脏器干湿重比,以血清TNF-α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评估病情.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证实,AP组、吸氧组和HBO组腺泡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内HIF活化进入细胞核,并伴有VEGF高表达;与AP组[PaO_2:(86.6±5.6)nnn Hg(1 mm Hg=0.133 kPa);SaO_2:87.7%±1.8%]和吸氧组[PaO_2:(86.6±5.6)mm Hg;SaO_2:91.2%4±2.5%]比较,HBO组[PaO_2:(369.1±67.6)mm Hg;SaO_2:99.6%±0.7%]大鼠体内氧代谢水平升高(P<0,05);胰腺组织中HIF、VEGF和MPO含量减少,胰腺及胰外脏器水肿减轻,血清TNF-α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结论 HIF可促进AP炎症反应,HBO可以通过抑制HIF活化改善AP病情.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疗法对人膀胱癌细胞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作用后的膀胱癌细胞(T-24和SCaBER)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判断光动力学对体外人膀胱癌T-24和SCaBER细胞的杀伤效应.同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Fluo-3/AM探针技术测定光动力学作用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T-24和SCaBER细胞内钙离子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光动力学作用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在细胞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opexamine on pancreatic tissue oxygen tension (PtO2) and the extent of acinar injury in rats with acute necrotising pancreatitis DESIGN: Laboratory study. SETTING: Medical school, Turkey. ANIMALS: 68 Sprague Dawley rats. MAIN OUTCOME MEASURES: Cardiorespiratory measurements, pancreatic PtO2, effects on activity of serum amylase and concentration trypsinogen activation peptide (TAP). and histological picture. RESULTS: The four study groups (sham + saline, sham + dopexamin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acute pancreatitis + dopexamine) were each divided into two; in 9 rats in each, pancreatic biochemistry was studied, and in the remaining 8 in each group serum biochemistry and histology were studied. The groups were comparable with regard to mean arterial pressure, heart rate, arterial blood gases, packed cell volume, and serum amylase activity. The use of dopexamine increased pancreatic PtO2 in the sham + dopexamine group without the important blood pressure changes. The induction of pancreatiti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ancreatic PtO2 in the pancreatitis groups. The use of dopexamine did not increase pancreatic PtO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sma TAP concentration and the extent of acinar cell injury in the animals in the pancreatitis groups. CONCLUSION: Treatment with dopexamine does not improve the pancreatic microcirculation or reduce the extent of acinar cell injury in acute necrotising pancreatitis and is therefore unlikely to be of benefit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