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放化疗同步与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序贯治疗组采用EP化疗方案,放疗于第1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同步治疗组采用E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开始放疗。两组患者治疗中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并应用集落刺激因子(CSF)等升白细胞药物。所有病例随防5年以上。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的近期疗效有效率(CR+PR)分别为82%和64%;两组主要的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下降,且同步组发生率均略高于序贯组;同步治疗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序贯治疗组。结论同期放化疗的效果要优于序贯化放疗,但毒副作用方面同步组的患者稍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比较放射治疗联合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同步或序贯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2组,同步放化疗组(30例):放疗第1天即同时开始化疗;序贯放化疗组(30例):入组后先予化疗2个疗程,再单独予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2~3个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同步放化疗组为76.7%,序贯放化疗组为53.3%(x^2=3.590,P=0.058)。1、2、3年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组70%、43.3%、20%,序贯放化疗组53.3%、20%、10%。2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74,P=0.052)。同步放化疗组血液学毒性与放射性食管炎较序贯放化疗组严重,P〉0.05;但经治疗后,患者大多能耐受。结论:放射治疗联合NVB加DDP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不良反应增大但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方法将89例符合条件的局限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放交替组和化放序贯组。所有患者均行EP方案化疗:顺铂40mg/d,第1~3天静脉滴注;依托泊昔100mg/d,第1—5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4~6个周期。放疗常规分割,DT56~60Cy。结果交替组与序贯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率、有效率分别为38%、51%、89%和23%、61%、84%(P〉0.05);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8%、23%和21%、30%(P〉0.05),1、2、3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71%、38%、17%和67%、31%、15%(P〉0.05)。两组Ⅱ+Ⅲa病例的CR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33%、52%和39%(P〈0.05)。结论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SCLC近期效果满意,化放交替组和化放序贯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NM分期可能为影响预后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化疗序贯疗法与同时疗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放疗化疗序贯疗法与同时疗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7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组38例,泰素135mg/m^2,d1;顺铂(DDP)50mg, 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2个周期,第2个周期后休息3—4周开始放疗。放疗照射野包括肺部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6MV—X,总剂量(DT)60Gy/30次/6周。同时组38例,化疗开始第1天即开始放疗,放疗方案同序贯组;放疗过程中化疗方法为泰素60mg每周1次、DDP50mg每周1次,放疗结束后休息3-4周再给予2个周期化疗,其化疗方案同序贯组。结果近期疗效(CR+PR)序贯组为60.53%,同时组为86.84%(P〈0.05),序贯组与同时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18.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47%、26.32%、21.05%和63.58%、42.11%、28.95%;2组病例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均可耐受,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同时疗法治疗Ⅲ期NSCLC疗效明显优于序贯疗法,其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7例符合条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30例,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组(37例,同期放化疗)。放疗方法采用 CT 扫描定位,ACQ Planning System 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直线加速器6-MV X 线外照射,常规分割,5次/周,2 Gy/次。总剂量:同期放化疗组 DT 50 Gy,单放组 DT 66~70 Gy。化疗:PF 方案,DDP 75 mg/m 2第1天+5-FU 600 mg/m 2第2~5天,于放疗开始第1、4、7和10周应用,共4个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差异。结果同期放化疗组的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基本相似(P =1.000);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同期放化疗组89.2%比单放组73.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分别为58.8%、20.8%、13.8%和81.1%、45.9%、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的局部失败分别为19例(19/30)和12例(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5,P =0.009)。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比单纯放疗好,能提高局部控制及生存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同期放疗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同期放化疗,化疗在放疗开始时同期进行,用药长春瑞滨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40mg/m^2第1、2天静脉滴注。28d为1个周期,共给6周期。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1.8~2Gy/次,5次/周),总剂量为45~55Gy。治疗结果与同期单纯放疗的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对照。结果放化同期组的近期有效率为57.6%,单纯放疗组为34.1%(x^2=4.06,P〈0.05)。放化同期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9.4%,单纯放疗组分别为29.3%、14.696(1年生存率的卡方检验:x^2=8.74,P〈0.01;2年生存率的卡方检验:x^2=5.87,P〈0.05)。放化同期组肿瘤进展时间平均为10.2个月,单纯放疗组为4.5个月(Log Rank检验:x^2=6.34,P〈0.05)。两组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以及放射性食管炎等。但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同期放疗可以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D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步放化疗组36例,单纯放疗组34例。同步放化疗组应用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30mg/m^2,d2~d4,常规止吐对症处理,放疗第1天开始,21天为1个周期,放疗过程中共2个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2~4个周期化疗,全程x线三维适形放疗DT60~66Gy/30—33次/6~6.6周,2Gy/次,5次/周;单纯放疗组放疗方法与同步放化疗组相同。治疗完成4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70例均完成治疗,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61.8%,完全缓解率(CR)8.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0%、20.5%、8.8%;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83.3%,完全缓解率(CR)13.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44.4%、22.2%。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皆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DP方案治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副作用有增加,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种治疗模式对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近4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采用3种治疗模式(同步放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单纯放疗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①近期有效率(CR+PR):同步放化疗组为91.6%,高于序贯放化疗组(65.1%)和单纯放疗组(46.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x2=5.20,x2=5.28,均P〈0.05);②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组(83.3%),高于序贯放化疗组(74.4%)和单纯放疗组(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年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组(50.0%)高于序贯放化疗组(41.8%)和单纯放疗组(20.5%)。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x2=4.20,x2=4.10,P〈0.05);③毒副作用:同步放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的骨髓抑制、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均〈0.05),而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组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虽不良反应增多,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每次2.0Gy,每周5次,肿瘤灶总量为60~70Gy。同步放化疗组采用EP方案化疗,第1天开始行放射治疗,化疗2个周期。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同步组CR25.9%,PR51.8%,CR+PR77.7%;单放组CR7.4%,PR48.1%,CR+PR55.5%;1、2、3年生存率同步组为56.4%、26.1%、13.8%;单放组为32.2%、17.9%和7.1%(P〈0.01)。同步组和单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8个月(P〈0.05)。结论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放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对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为治疗组26例,序贯放化疗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同时给予EP方案化疗和钴-60伽马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为60~64Gy;对照组采用EP方案,4周期后放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8.8%和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治疗组略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是目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0例LS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3DCRT联合化疗治疗,并与采用普通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26例(86.6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苦参素 +山莨菪碱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毒性的机理。方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39例 ,随机分为A组 2 5例 ,为治疗组 ;B组 1 4例 ,为对照组。 2组均用吡柔比星(THP) +异环磷酰胺 (IFO) +卡铂 (CBP)方案与卡铂 +依托泊苷方案交替化疗 ,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用苦参素 +山莨菪碱。 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为 68.0 % ,B组有效率为 57.1 % ,2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组与B组Ⅲ~Ⅳ级骨髓毒性发生率分别为 2 8.0 %和 42 .9%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心脏毒性发生率A组为 1例 ,为 1 3 .6 % ,B组未发生。结论 苦参素 +山莨菪碱能有效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与手术后化疗生存期的差异。方法98例ⅢA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放、化疗组(A组)42例应用立体定向全身伽玛刀放疗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手术后化疗组(B组)56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4周开始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结果A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19%、45.24%、23.81%,中位生存期23.4月;B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14%、51.79%、37.50%,中位生存期29.5月。两组比较B组生存率优于A组,但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中位生存期延长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比较,对ⅢA期NSCL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Selectivebronchialarterialchemotherapy(BAC)isoneoftheeffectivemethodsoftreat mentformid advancedlungcanceratpresent.FromJanuary 1 994on, 45casesofmid ad vanced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havebeentreatedeffectivelybytheauthorswithChineseherbalmedicine(CHM)…  相似文献   

15.
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田  葛海波  张久荣 《西部医学》2010,22(4):616-6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方法48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甲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化疗,乙组为单纯GP方案化疗。结果甲组疼痛缓解率79.2%,乙组45.8%。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甲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乙组(P〈0.05)。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甲组为54.2%,乙组为20.8%(P〈0.05)。两组肺部原发病灶有效率,甲组为41.7%,乙组为33.3%,中位生存期甲组9.6个月,乙组8.8个月。结论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化疗对NSCLC骨转移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有提高化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潜在获益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8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0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66~70Gy/33~35次,6~7周完成。B组44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化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9%和80.5%,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9%和29.3%,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65.7%、80.5%和39.5%、53.7%(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5个月。两组患者早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食道炎和骨髓抑制,后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P与E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用NVB DDP(NP组)与VP-16 DDP(EP组)联合化疗方案分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近期疗效,并相比较.结果NP组有效率为46.4%(18/28),EP组为34.6%(9/2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显著,但副作用较多,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方法:7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分组治疗。A组采用常规放疗加化疗,共30例,放疗量60~66Gy,B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共30例,放疗量64~70Gy;C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加化疗,共12例,放疗量70~76Gy。3组均采用铂类联合诺维苯方案化疗1周期后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3~5周期。结果:A组有效率(CR+PR)43.3%,B有效率70%,C有效率83.3%,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A组1年生存率40%(8/20),B组为66.67%(12/18),C组为100%(4/4)。B、C组合并后的1年生存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组的骨髓抑制等基本相同;放射性食管炎:A组56.7%,B组43.3%,C组2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急性放射性肺炎:A组56.7%8,B组33.3%;C组16.7%。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相比,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轻、病人容易耐受等特点;适形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放疗副作用的同时,能够提高1年生存率和靶区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魏萍  刘淑红 《中外医疗》2011,30(35):1-3,5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方法 6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联合组:EP+沙利度胺治疗。静脉滴注依托泊苷(Vp-16)100mg/m2,d1~3,顺铂(DDP)70~80mg/m2,d1;沙利度胺200mg/d,第1天起连续给药。化疗组:单化疗,用EP方案,剂量同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76.6%(23/30);化疗组有效率为63.3%(19/30)。2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化疗无效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EP能改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沙利度胺能够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和紫杉醇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经确诊的小细胞肺癌共76例患者,均为一线EP方案治疗失败且在3~6个月内出现进展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B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毒性发生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全部完成化疗,均可评价。A组有效率为65.7%,其中CR者为23.7%,B组有效率为44.7%,其中CR者为15.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均高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A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难治性小细胞肺癌均有显著效果,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