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自行性进展,不断恶化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以左心室功能和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为特征,伴有运动耐力下降,液体滞留及寿命下降。基于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我们对近两年来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利尿、强心、扩血管及抗神经内分泌激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脉、灯盏花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HF)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笔者针对不同病因的HF患者应用强心通脉饮治疗,疗效较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的一种以异常水、钠潴留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笔者用温阳强心方干预心力衰竭兔,目的在于观察温阳强心方对心衰兔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探讨重剂温阳强心方防治CHF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慢性心衰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心脏原发性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机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为主,RAS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来实现的。AngⅡ通过收缩血管、促进心肌细胞增生、醛固酮和内皮素分泌等多种机制造成心血管损害。神经内分泌失调是老年人慢性心衰的主要机制,所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调节神经内分泌为主,降低AngⅡ水平为关键。我们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机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是临床极为常见而严重的综合征 ,其 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虽然临床医生早已可以对心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地强心、利尿、扩管治疗 ,但预后仍很差 ,其死亡率仍呈稳步地增高。因此 CHF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 1 0年来的研究 ,使人们对 CHF的认识 ,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进一步深入到 CHF是具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 [2 ] 而对其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会加剧心室重塑 ,二者共同成为 CHF发生、发展、恶化的关键因素。干预这…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通常兼有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是以循环充血,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受损和进行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治疗比较棘手,我们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神经内分泌活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40例舒张、收缩功能障碍的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充盈和泵血能力下降的复杂综合征,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和终末期结局。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近些年开始逐渐明朗,其中生脉注射液研究较多,临床效果也尤为突出。现就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机制综述如下。1调节神经体液机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激活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终  相似文献   

8.
<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以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神经内分泌失常,循环功能异常,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亦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美怡  毛静远 《新中医》2009,(9):113-11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共有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或最后共同通道。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并与持续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共同作用,成为其重要的促进因素。随着对细胞因子与CHF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抗细胞因子为CHF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但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在辨证治疗CHF方面显示了一定疗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调节细胞因子的良性作用机制,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喘胶囊对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泵入戊巴比妥钠复制犬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十二指肠给予心喘胶囊水提取液,观察各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心喘胶囊具有明显提高衰竭心脏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的作用;还具有明显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的作用,这方面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倍他乐克加开博通作用相似。结论心喘胶囊对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具有调节作用。提出中医对心力衰竭的治疗,除了针对"心主血脉"功能失调进行治疗外,还应针对"心藏神"功能失调,即心神不宁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在心室重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长期过度激活可加重心肌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心脏病变自行进展和不断恶化。因此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和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塑。现将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妙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93-294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以及心排血量降低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表现为主。本病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此类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是心功能减退时调节心内与心外代偿与适应的基本机制,但其长期慢性激活会加重心肌损伤并使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前者形成恶性循环,故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平衡是治疗心衰的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严重阶段,其病理生理从单纯血流动力学的心脏收缩不良,发展为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心力衰竭征候群。因此,临床治疔不仅局限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更重要的是兼顾到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干预和对心室重构的干预。本研究运用中药生脉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临床上有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的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临床上以动脉系统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心排血量减少,肺静脉和体静脉压力升高,故有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据国外资料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人群中心衰的  相似文献   

16.
<正>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以满足组织代谢需要,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启动参与代偿,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学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启动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衰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心脏原发损害 ,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目前 ,仍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 ,临床治愈率较低 ,对血液流变学影响不大 ,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使心衰进一步加重及发展为血栓的基本条件。为此 ,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益气活血中药 ,治疗慢性心衰 ,对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明显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 6 0例 ,为 1 999年 7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依据性别、年龄 ,原发病、病程和心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的本质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又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的结果,而全面阻断这种神经内分泌的改变是阻断恶性循环的关键,中医药对其作用机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针对神经内分泌激活的治疗手段,中西医从方药、中医证型、针灸等多种途径对CHF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多组分、多途径和多靶点的特点,防治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近年来,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可促进心肌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my,HRV)即指逐次窦性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数。通过测量连续出现的正常心搏间期之间的变异数,即可了解心率变异性。HRV能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现已证实,心血管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是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