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10
<正>方剂始终是中医药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因为方剂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理、法、药、方)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使得方剂研究一方面能为寻找新药的研究提供全新的先导模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揭示中医药学理论的现代生物医学或生命科学原理,并促进两者融会贯通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径,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研究模式从单一成分药物(monocomponent drug)到多组分药物(multicomponent drug)的转变以及新一代网络药物(network drug)概念的提出[1],方剂重新受到国际上药物科学界的普遍关注,且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国际视野中的新的药物科学研究领域。方剂研究有许多种角度和方法,对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  相似文献   

2.
解颅的证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及统计学方法,对历代治疗解颅(西医称先天或后天性脑积水)的方剂进行研究,分析各个历史时期解颅的证治规律和特点,从整体上对本病的证、治、方、药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今后的中医临床和科研提供较有价值的药物和方剂,从而为有效防治解颅提供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并为临床开发新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治疗面部色斑的内服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方,以期为色斑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华本草》,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治疗面部色斑的内服方剂进行名词术语规范化处理,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有效方剂录入系统,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无监督熵聚类等方法,从药物出现频数、核心药对、药物之间关联度、性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挖掘新方。结果筛选出治疗面部色斑的内服方剂41首,涉及中药170味。其中常用中药33味,以辛味药、甘味药、温性药为主,常用药对10组,核心处方18条,新方9个。结论古方分析结果可为防治面部色斑的新药研发及临床用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线索,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是将经典的药动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模型相结合以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确定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PPK参数,包括群体典型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内变异定量,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自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允许群体分析法在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中用于特殊生理病理受试对象的药动学评价以来,  相似文献   

5.
风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类型之一,文中对风药的起源及特点进行归纳。对《伤寒杂病论》中经典方剂桂枝汤、小柴胡汤、薯蓣丸药物配伍进行分析,探讨风药在《伤寒杂病论》方剂中配伍应用的作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探讨古今哮喘方中十八反药对应用特点。建立古今哮喘方数据库,检索含有反药的哮喘方,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进行分析。收集到哮喘方剂共1 196首,其中含有反药的方剂为46首,占总方数的3.8%;各朝代含反药哮喘方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宋和金元时期相对较少;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反药药对为附子-半夏,其次为附子-贝母、甘草-芫花;配伍关系较密切的为乌头类与半夏。药物性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辛热,其次为苦寒;剂型以丸剂应用最多,其次为汤剂、膏剂。结果提示医家在遵循十八反配伍禁忌原则的同时,也有少量的应用,集中在治疗顽固性哮喘的方剂中,并且在反药药对、剂型、配伍药物性味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创新药物药动学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通量筛选体系在创新药物药动学筛选中的应用是新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回顾了国外创新药物药动学筛选及高通量筛选体系在药动学筛选中的应用,指出药动学的体外高通量筛选在新药开发研究的早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候选化合物的淘汰率,缩短研究开发的周期,降低开发费用,还可以根据筛选的结果对先导化合物结构改造或修饰提出建议,以获得具有良好药动学特性的新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基于Sirc-Tcm中医药数据库的方剂数据库、中药数据库;中药化合物数据库以及化合物活性数据库,收集与中药化合物相关的经典方数据库以及代谢数据,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向用户展现出代谢物从始至终的演变过程,并显示某经典方在经历人体代谢之后可能产生的具体代谢终产物,为中药新药的研发以及经典方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加强药学领域中药物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药物代谢作为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迅速发展.药物代谢对药动学、药效学、毒理学以及其它生物医学学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药物代谢研究资料已成为世界范围新药申请注册的必备条件.药物代谢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涉及临床药学个体化治疗用药、多药的合理联合应用、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创制新药发现、指导药物设计与结构修饰、体内药物生物转化途径与代谢物研究;药学基础研究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组学、药物代谢的调节、药物吸收转运与代谢作用机理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方剂学的萌芽与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发现药物,如浆单味药视为单方,那么方剂的出现就很早了。而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至迟应在春秋末战略初,剂国“献方”之俗就可说明。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五堆医方方,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复方配伍、辩证论治等内容,可以代表战国时期我国方剂学的最初水平。中医理论经典《内经》从具体方剂命名、组成,到方剂配伍原则、临床运用规律,尤其是治法和组方理论,均对中医方剂学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 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控制不稳定、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等瓶颈问题, 中药复方屡遭质疑, 难以获得国际认可, 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十分受限。如何科学有效开展中药复方基础研究, 使其更好为临床服务成了中医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 转化医学浪潮的兴起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思路。该文简述了中药复方临床应用和开发面临的困境, 转化医学视角下开展复方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凝练研究思路与方法, 以期为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化学药品开发逐渐趋难,以及采用天然药物的兴起,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关注逐渐增加。在中药企业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药二次开发当是我国医药企业面对国际医药市场竞争的一个较好选择。从中药二次开发的内涵型和外延型开发着手,提出了在中药二次开发中应采取的策略。如中药复方二类新药的开发;中药基础研究的深化;研制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的重要性;提高制剂和工艺水平的重要性等。着重强调了应用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药现代化是目前中药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中药的纳米化是其中最有前途的一个领域。在对目前国内中药领域的纳米化研究进行评述的同时,对研究现状表明了一些看法,提出了进行中药纳米化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新方法、新观点以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可能在中药上的应用。新的研究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对中药纳米化研究中预计会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化疗相关性腹泻已成为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使用中医传统古方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西医不能替代的独特优势.笔者对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多的传统古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着重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探讨传统古方在化疗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为取得更满意的疗效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经方的定义、规范和标准、经方研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并回顾我国经方传承的现状,对经方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认为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标准性是经方的主要特性,经方的传承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传统领域,在人才培养、临床应用、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 要:中药是中国人千百年使用的药品,中药基原鉴定是对中药临床应用的传承性鉴定。药品基原和药材基原具有本质区别,不同版本《中药鉴定学》教材中的中药来源鉴定应该修正为基原鉴定,对其概念、方法和内容应定位在药品上。探讨了中药基原鉴定的定义与范围,分别论述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药复方基原鉴定的内容、方法与基本原理。认为中药的基原具有传承性、临床使用的连续性、药品的专用性和不可更改等属性,为中药的发展和中药鉴定方法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药的二次开发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现对中药二次开发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从分析目前形势人手,指出中医药发展虽机遇颇佳,但其本身却优势与不足并举,彼此相互错杂,甚至相互矛盾,形成了中医药发展的复杂形势,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中药二次开发是应对目前形势的积极方式,其既适应了现在开发新药的迫切局面,又保持了中医的固有特征,还针对了传统中成药工艺落后的不足。还从开发对象的选择、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工艺的革新等几方面对中药二次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做了详述,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药散剂使用历史悠久,以其剂型特色、制法简单、疗效确切成为中药的代表性剂型之一。中药外用散剂在口腔黏膜部位的临床应用历来较为广泛。由于剂型的特殊,临床用量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共识,而外用散剂处方中多含矿物类生药,因此会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隐患;随着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更新,一些新的粉碎工艺也不断应用于散剂制剂工艺中,但同时带来的相关问题也值得讨论。对上述中药外用散剂的剂量、安全性、工艺合理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为其规范临床应用、确保用药安全、进一步新药开发等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药物动力学研究50年发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回顾了该学科的世界发展,分析了这门较年轻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临床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等多个医学领域的应用,在药物设计、药物制剂、药品质量控制等药物研究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回顾了国内的发展历程,列举了国内学者的一些药物动力学著作和论文在该学科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贡献。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为药物动力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药特别是中药方剂十分复杂,其药动学的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的药动学更为困难,因此其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新理论、新方法的涌现使中草药药动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0年)主要进行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研究,第二阶段(1970--1990年)中药的药代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阶段,1990年以来,一门新的中药药动学正在形成。近几年来.国内代谢组学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也获得了可喜的发展。在分析中药药代动力学的难点和热点的基础上,认为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能为解决复杂体系的中药研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药物动力学研究50年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回顾了该学科的世界发展,分析了这门较年轻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临床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等多个医学领域的应用,在药物设计、药物制剂、药品质量控制等药物研究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回顾了国内的发展历程,列举了国内学者的一些药物动力学著作和论文在该学科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贡献。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为药物动力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药特别是中药方剂十分复杂,其药动学的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的药动学更为困难,因此其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新理论、新方法的涌现使中草药药动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0年)主要进行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研究,第二阶段(1970--1990年)中药的药代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阶段,1990年以来,一门新的中药药动学正在形成。近几年来.国内代谢组学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也获得了可喜的发展。在分析中药药代动力学的难点和热点的基础上,认为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能为解决复杂体系的中药研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