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三焦为六府之一。《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同时,三焦也为十二官之一。《素问·十二藏相使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素问·五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则所谓三焦,好  相似文献   

2.
<正>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的范畴,早在《内经》时期即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为利为癃。”《灵枢·胀论篇》说:“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并谓此症可用针刺治愈。作者数十年来用针灸治疗尿潴留8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三焦竭部”,语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其文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自明·赵以德言“竭者,涸也。”后世医家多将“三焦竭部”理解为三焦各所属脏腑功能衰弱,如《金匮悬解》即言“三焦竭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贫血”这个名称,但根据各类贫血的临床特征,历代医家不仅对本病有其名、而且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侯及治疗方法均可散见于中医文献之中。《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提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素问·腹中论》又说:“病名血枯此得自年少时,有所大脱血”。《金匮·血痹虚劳》篇云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没有肾功能衰竭的病名,只能根据肾功能衰竭常见的证候,在肾病、癃闭及关格等找到,如《素问》:“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二胁支痛,三日不已死.”《灵枢·终始篇》:“内闭不得溲.”明·李用粹《证治汇补》:“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吐,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  相似文献   

6.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滴沥不爽,点滴短少而言。在古籍中亦称之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篇》亦云:“癃者,小便不利”。《金匮》中凡小便不利的原文达36条,方剂20首,共涉及《水气病》等九篇。详细论述了小便不利的证治体系。本文试就该书中有关小便不利的病理机制及其辨治,归纳探析如下:1 气化失司 水停下焦 如“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上述小便不利,皆为外邪随经入  相似文献   

7.
浅谈下合穴     
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它是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治内府奈何”,“取之于合”而提出的。具体内容是“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1 下合穴的位置 下合穴均位于下肢。正如《灵枢·本输》篇:“六府皆出……  相似文献   

8.
“卫出下焦”还是“卫出上焦”历代均有争议。两说均能从古典医籍中找到依据。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隋杨上善《太索·营卫气篇》则说:“营出中焦,卫出上焦”。《中藏经》亦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而卫出上焦”。笔者试从“肾与免疫”的角度来探讨“卫出下焦”的机理。一、卫气抵御外邪的功能即机体免疫功能“卫气”亦称“卫阳”是祖国医学用来  相似文献   

9.
试论肝位中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灵枢·胀论》指出:“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肝位胁下,已为定论。然而,一旦运用三焦学说,却又大多把肝归属於下焦。三焦学说主要是划分人体部位的,《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杨玄操注释云:“自膈以上,名曰上焦。”“自脐以上,名目中焦。”“自脐以下,名日下焦”。后世兰焦之分,多相沿此说。《中医学基础》就  相似文献   

10.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四大内容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素问·方盛衰论》说:“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灵枢·逆顺篇》:说:“脉之盛  相似文献   

11.
吐法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理论概述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 ,排出体内病邪的一种疗法。《诗·大雅·丞民》说“柔则茹之 ,刚则吐之”,是关于吐法的最早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高者 ,因而越之”一直奉为吐法的主要理论根据。汉朝张仲景精于伤寒 ,亦重视吐法 ,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说 :“宿食 ,在上脘 ,当吐之 ,宜瓜蒌散。”通观仲景用吐法 ,规范严谨 ,病位局限于“胸中”“心中”“中脘”,宜实而忌虚 ,沿《内经》之理论 ,匡定了吐法治病的定势。南宋许叔微 ,恪守经方 ,尤有发挥。屡用吐法治中风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证。在《普济本事方》中…  相似文献   

12.
剖析《内经》中的人气在其心脾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诊要经济论》篇云:“……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素问注释汇粹》注说:“三月、四月在脾,九月、十月在心,尤难曲解,诸注均随文衍义。姑存疑待考。”余仅从《周易·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之泰、否二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近代医家推崇的温病学名著之一。该书凡例中说:“首卷历引经文为纲,分注为目,原温病之始。”称为原病篇。原病篇相当于全书的总纲,此篇引《内经》原文十九条,内容涉及温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诸方面。其中针刺治疗热病条文有七条,尽管如此,但吴鞠通在上、中、下三焦篇中却没有一处是用针刺治疗温病的。那么,原病篇刺热内容与吴氏治疗温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眩晕”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美尼尔氏病,位置性眩晕,晕动病,脑性眩晕(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等。《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  相似文献   

15.
一、“閇”字的不同释义“閇”字在古本《灵枢经·九针十二原》凡三见。即:“犹‘閇’也,……閇虽久……犹决閇也”。该篇有一‘闭’字,即“外门已闭”。闭字见于《灵枢经》书中者,约三十字。甲:明·赵开美等刻印《灵枢经》时认为,‘閇’系载医经典籍,不能更改,如《古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炎在祖国医学的“水肿”、“虚劳”、“腰痛”等篇中可找到类似本病的记载。对其症状,《症因脉治》有“面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时闭”的描述,对其病因病理,《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及《素问·水热穴论》有“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的记载,对其治疗,《景岳全书》有“温补即所  相似文献   

17.
葛根汤加味治疗外感风寒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之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将其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或汗、浴之后,感冒风寒而得之。病因多以风、寒为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所说:“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中所说:“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素问·举痛论篇》中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相似文献   

18.
已故老中医蓝云祥主任医师,治疗结石病有独到之处.选方简便,易于掌握,疗效可靠.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症包括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属于祖国医学淋病中石淋的范畴.中医典籍对于本病症状早有详细描述,《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说:“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就是指石淋而言.巢氏《诸病源候论》中更具体指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闷绝.”并言其病机“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本病临床表现为尿中有时挟有沙石,小便困难,色黄赤而混浊,时或突然阻塞,尿来中断,或小便刺  相似文献   

19.
“汗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 ,指高热病人可因出汗而热退病解。于是便出现了多种发汗法 :如服汤药、浴法、蒸法、熏法、烧针等 ,均可使疾病因汗出而解。《素问·玉机真藏论》说 :“今风寒客于人 ,使人毫毛毕直 ,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 ,可汗而发之”。此即后世医家应用汗法的理论依据。吴又可《温疫论》云 :“疫邪留于气分 ,解以战汗”。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更对“战汗透邪”的临床应用、作用机理作了明确的阐述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 ,可冀其战汗透邪……。…  相似文献   

20.
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发于女子居多。临床主要表现:尿意频数而急、小便欲行而不畅、滴沥不尽、尿道刺痛、腰痛、甚则发热,属于中医学之淋证范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景岳全书·淋浊篇》说“淋之为病,小便痛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