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状况,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对儿童痰标本及咽拭子中分离的55株HI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TEM-1、ROB-1的编码基因,并进行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分离的55株HI有17株产生β-内酰胺酶,并对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率30.9%。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阴性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的菌株。PCR法检测产酶HI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1阳性率为100%,不产酶HI中无TEM-1阳性者。在32株菌株(17株产酶菌和15株不产酶菌)中未检测到ROB-1基因。结论流感嗜血杆菌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主要由质粒介导的TEM-1型β-内酰胺酶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状况及耐药性。方法3985例手足口病患儿,取咽拭子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以及β一内酰胺酶检测。结果检出流感嗜血杆菌347株,分离率为8.7%。药敏试验显示,347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60%,头孢噻肟、利福平、氧氟沙星耐药率〈10%。β-内酰胺酶阳率为47.6%,β一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25株。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低,但耐药率高,近半数菌株可产B.内酰胺酶,B.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占一定比例,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地区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k-B法进行药敏试验,玻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PCR扩增TEM及ROB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48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门诊.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62.50%、35.42% 和22 9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曲南耐药率为12.50%;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氯霉素耐药率为8.33%;头孢吡肟、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2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为100%.10株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均产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0.83%,且均检测到TEM基因.结论 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已不再适于临床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氨苄西林仍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抗菌活性高,可望作为治疗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理想用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重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TEM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患儿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海口地区2010—2011年住院患儿2 730份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不重复流感嗜血杆菌158株,用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其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58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125株(占79.1%);其次为咽拭子18株(占11.4%)、脑脊液5株(占3.2%)、血培养4株(占2.5%)、其他标本6株(占3.8%)。β-内酰胺酶检测阳性率为9.5%(15/158),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8%(17/158);其中产β-内酰胺酶株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非产β-内酰胺酶株中有2株对氨苄西林显示耐药,但两种方法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该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74.1%,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0%左右。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率最高,复方新诺明已不能用于该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对该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机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12株流感嗜血杆菌耐药菌用纸片法作β-内酰胺酶测定,用PCR法检测产酶流感嗜血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结果:纸片法测得产酶菌株32株,产酶率28.6% (32/112);32株产酶菌中PCR法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菌株29株,阳性率为90.6% (29/32),其中质粒DNA 模板组阳性为25株,基因组DNA模板组阳性为4例。结论:(1)流感嗜血杆菌耐氨苄西林主要由质粒介导产生β-内酰胺酶所造成。(2)PCR法是研究流感嗜血杆菌是否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及该基因所在位置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84株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 采用纸片扩散法 (K-B法) 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Nitrocefin纸片检测定β-内酰胺酶, 用WHONET5.6软件对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株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 达46.7%, 其次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3.2%、13%.该菌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 (56.9%) 高于成人分离株 (42.1%) ;除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和氯霉素外, 儿童株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成人株高.产β-内酰胺酶株总检出率为52.8%, 其中儿童分离株产酶检出率为64.3%高于成人分离株产酶检出率47.6%.共检出氨苄西林耐药而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1株, 占0.5%.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虽然该菌对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但是产β内酰胺酶仍是流感嗜血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 表现为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 因此不建议作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山市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201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06株流感嗜血杆菌,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用PCR 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ftsI 基因检测。结果 在406株流感嗜血杆菌中,来源痰液标本363株,占89.4%,咽喉分泌物31株,占7.6%。科室分布中,以呼吸内科和普通儿科比例最高,呼吸内科占16.3%,普通儿科占17.2%。年龄10岁以下占22.4%,51岁以上占57.9%。性别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占68.9%。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逐年增高,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远低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泊肟、头孢曲松、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未发现耐药株。在地域分布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β-lactamase nonproducing-ampicillin-resistant, BLNAR)在这四年间检出率2015年最高,达21.3%,2017年降为14.4%。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均检出ftsI 基因突变以Ⅲ型为主。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泊肟、头孢曲松、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未发现耐药株,临床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和耐药基因传播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544株,随机选取276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的筛查,对筛出的耐药菌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MIC值测定和PCR扩增分析。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进行TEM、SHV、OXA型三种β-内酰胺酶的筛查。结果TEM型46株,SHV型1株,0xA型6株,TEM型和SHV型均阳性1株,TEM型和OXA型均阳性5株。产TEM型β-内酰胺酶中TEM-1型最常见,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IRT)未发现。结论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本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TEM型耐药基因的检出及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54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DDS)进行ESBLs表型确证,多重PCR.法扩增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TEM特异性引物对其整个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并对PCIL产物测序,通过BLAST分析确定基因型;并对携带有TEM基因的革兰阴性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进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多重PCR扩增,105株肠杆菌获得阳性结果,其中85株菌携带TEM基因,26株菌携带SHV基因,10株菌携带OXA-1基因;6株非发酵菌获得阳性结果,均携带TEM基因,且全部为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携带blaTEM耐药基因的菌株所含RAPD类型:大肠埃希菌12种,肺炎克雷伯菌6种,阴沟肠杆菌7种.结论 TEM-1型β-内酰胺酶是湖南地区主要流行的TEM型酶;大肠埃希菌产TEM酶情况尤为突出;在同一医院以及同一病区存在TEM-1型β-内酰胺酶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痰培养中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情况,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改良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对阳性标本以头孢硝噻吩(Oxoid产品)测定β-内酰胺酶,以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从1 563份呼吸道感染痰标本中检出72株嗜血杆菌,总分离率为4.6%。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9株(54.2%),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5.6%(10/39),产β-内酰胺酶为17.9%。结论:呼吸道患者痰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大多数抗菌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仍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对常用的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却在不断增加,临床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时应注意嗜血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给予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通过特异性的PCR和DNA序列测定方法检测试验菌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54.1%,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6.4%、39.3%,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很低,对三代头孢的敏感率均低于20%;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7株扩增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占12.6%,包括TEM 16株,占7.4%,SHV 4株,占1.9%,CTX-M-1 4株,占1.9%,OXAⅡ3株,占1.4%,经测序分型分别为TEM-1型、SHV-1型、OXA-21型、CTX-M-15型和CTX-M-22型,未检测到VEB、GES、CTX-M-2、CTX-M-8、CTX-M-9、TLA、IBC、OXA-10、OXAⅠ、OXAⅢ、OXAⅣ、OXAⅤ等基因。129株扩增到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占60.0%,其中ADC阳性82株,占38.1%,DHA、EBC、ACC、CIT基因阳性株分别为35株(占16.3%)、8株(占3.7%)、3株(占1.4%)和1株(占0.5%),未检测到MOX、FOX、CARB基因;215株菌株中检出OXA-23阳性98株,占45.6%。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其携带TEM、ADC、DHA、OXA-23等多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肠道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方法选取16株临床分离的肠道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DHA和ACT-1型AmpC酶基因、aac(6′)-Ⅰ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结果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全部耐药,其余药物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对卡那霉素耐药的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aac(6′)-Ⅰb基因检测阳性,大肠埃希菌qacEΔ1-sul1基因检测均为阳性而志贺菌均为阴性。AmpC酶基因检测结果有2株菌ACT-1阳性而DHA全阴。结论多重耐药细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培养,采用APINH鉴定卡和ATBNH药敏条进行细菌鉴定和抗生素试验,β-内酰氨酶试验采用Cefinase纸片法。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嗜血杆菌共检出121株,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占嗜血杆菌的41.4%。8个生物型中,以Ⅱ、Ⅲ型为主,Ⅱ型占副流感嗜血杆菌的22.0%,Ⅲ型占副流感嗜血杆菌的32.0%。检测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0%和62.0%,检出β-内酰胺酶11株,产酶率为22.0%。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以Ⅱ、Ⅲ型为主。对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对产酶菌株的抗生素使用,临床应考虑复方阿莫西林或联合用药,以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调查β-内酰胺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广东省两家医院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设计合成β-内酰胺酶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 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亚胺培南32.17%,美罗培南34.78%,头孢他啶24.35%、头孢吡肟35.65%、庆大霉素51.30%、阿米卡星35.65%、环丙沙星32.17%、左旋氧氟沙星37.39%、氨曲南48.70%、哌拉西林35.6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2.17%,多重耐药菌占34.78%(80/230);8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PER-1引物扩增阳性25株(31.25%),PSE-1阳性24株(30%),TEM-1阳性12株(15%),OXA-10阳性8株(10%),OXA-1阳性2株(2.5%),另各有2株分别扩出VIM-2和IMP-9基因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PER-1、PSE-1、TEM-1和OXA-10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是否产β-内酰胺酶。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到的23株肺炎链球菌进行β-内酰胺酶TEM基因PCR检测与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23株肺炎链球菌经TEM基因PCR检测21株阳性,阳性率达91.3%。测得1号菌株(SR001)基因序列为TEM-1型,已登录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注册号:AY392531。结论:从肺炎链球菌中检出β-内酰胺酶TEM基因。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包括产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尿液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ECO菌共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在60株ECO菌中,TEM基因阳性51株(85.0%),经测序比对均为TEM-1-like;OXA-1群基因阳性6株(10.0%),经测序比对均为OXA-30-like;CTX-M-1群基因阳性38株(63.3%),经测序比对均为CTX-M-55-like。膜孔蛋白ompC基因经测序比对60株中有6株(10.0%)无突变,其余54株均有突变(突变率90.0%),其中6株经BLASTn比对确认为新的突变类型。结论:产CTX-M-55-like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是本组ECO菌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6株ompC基因新的突变类型中,3株为同时携带TEM-1-like、CTX-M-55-like基因的新菌株;2株为携带了TEM-1-like基因的新菌株;1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TRNG菌株,PCR方法对TRNG菌株鉴定并进行term基因分型;纸片酸度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PCR方法鉴定B-内酰胺酶质粒并行TEM-1基因分型。结果2011年检测101株淋球菌,检出TRNG54株(53.47%),其中22株(40.74%)对四环素和青霉素耐药;tetM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2株为荷兰型,有2株为美国型。22株对四环素和青霉素耐药株的TEM-1基因分型21株为亚洲型,1株非洲型且合并美国型;未见多伦多型、里约型。结论海南地区TRNG流行株以荷兰型tetM基因为主(96.30%),美国型偶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的临床感染特点以及其耐药性。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42例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痰培养中分离菌株,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菌株鉴定、β-内酰胺酶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在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临床感染的病例分析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60岁以上患者高于60岁以下患者;42例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患有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95.24%(40/42);感染菌株的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41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占比52.38%(22/42),本组实验以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以亚胺培南、氨曲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多发生于一种及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中β-内酰胺酶和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20株Ab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ADC、DHA、SHV、PER等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氯己定-磺胺(qacE△1-sul1)耐药基因。结果 20株Ab菌中TEM基因阳性12株(60%)、ADC基因阳性11株(55%)、DHA基因阳性10株(50%)、SHV基因阳性1株(5%),PER基因阴性,qacE△1-sul1基因阳性14株(70%)。结论 该20株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氯己定-磺胺基因携带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和耐药情况。方法 1132份患儿呼吸道标本接种于流感嗜血杆菌巧克力平板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PINH、ATB-HAEMO检测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头孢硝基噻酚显色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132份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86株,分离率为7.60%。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株占43.0%,对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47%、45.34%、6.98%、25.58%、13.95%、46.51%、52.32%、20.93%、3.49%、3.49%。结论采用流感嗜血杆菌巧克力平板并加强耐药性检测,对临床诊疗及降低选择性耐药菌株增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