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疗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的7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刺综合疗法(头针+体针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功能总疗效、儿童独立运动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Wee FIM评分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综合疗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平衡疗法”和常规按摩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GMFM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与常规按摩干预相比平衡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从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治疗师和特教老师们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敷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针灸对照组,前者在针灸基础上配合敷脐疗法,后者单用针灸治疗,治疗后用T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组与单纯针灸治疗组比较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敷脐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4.
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早期的临床治疗。方法将65例患儿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在高压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以小儿脑瘫粗大运动量表(GMFM)和改良的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运动功能、肌痉挛改善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可以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发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组(83例)、单纯针灸组(65例)、单纯运动疗法组(78例)进行治疗,另选同期60例脑瘫患儿采取一般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组总效率为91.57%,高于其它3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组经治疗后的综合评分也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针灸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明显,在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在本院治疗的5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2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24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运动治疗的同时结合脑电仿生电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Wee FIM,GMFM,FMF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Wee FIM,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Wee FIM,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F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治疗结合传统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苏炜  王建文 《甘肃医药》2013,(11):838-84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通督调神益智"的头针及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例,采用头针及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测GMFM指标,连续治疗8周,判定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通督调神益智"的头针及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优于常规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纳入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组B和组A,各30例。组A行单一康复指导,组B开展综合综合康复疗法。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PDI指数、GMFM评分,对比2组患儿家长对康复效果的满意情况。结果组B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B患儿PDI指数、GMFM评分跟组A比较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B患儿家长对康复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升患儿家长满意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头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针加高压氧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1个月至2岁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加高压氧)20例,对照组(头针)20例,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3个疗程(每疗程治疗10 d,休息10 d)60 d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效果较理想.结论 头针加高压氧对于小儿脑瘫康复的运动功能改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过康复治疗改善脑瘫(cerebralpalsy)患儿的跪位姿势控制能力并结合应用踝足矫形器在提高脑瘫儿步行水平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跪位姿势控制训练并佩戴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es,AFO),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跪位姿势控制能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的c区评定,步行水平采用Gillette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结果:对照组中途脱落2例,共有48例患儿进入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GMFMC区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GMFMC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Gillette功能性步行量表步行水平分级评定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步行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姿势控制能力(髋关节运动控制)、踝足控制的稳定性在脑瘫儿步行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2方面的作用主要在于维系步行中控制重心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步态才能改善,步行水平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P患儿按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进行近似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GMFM-88改善值和反映坐位、站立的能区(B区、D区)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高于单纯运动疗法,尤其在改善患儿坐和站能力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高压氧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高压氧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治疗小儿脑瘫(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CP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我科针灸协定处方针刺治疗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六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我科针灸协定处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CP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刺激胸腰段脊髓神经根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联合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治疗2个月后调整治疗组18例患儿治疗参数。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CF-CY)坐姿保持能力(d4153)评分评定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结果 处理方法与时间对GMFM卧位和翻身(A区)评分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3.999,P交互=0.020);时间对GMFM A区、坐位(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时间=29.304、6.328、9.257,P时间<0.05);处理方法对GMFM A区、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组间=5.158、17.639、10.670,P组间<0.05)。其中,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GMFM A区、B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CF-CY(d4153)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调整治疗参数的18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GMFM A区、B区评分均高于治疗2个月后(t配对=10.168、6.230,P<0.001);治疗3个月后ICF-CY(d4153)评分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1.458,P=0.163)。结论 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增强其核心肌群稳定性,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前2个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及CK-B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同时给予物理学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语言治疗(speech therapy,ST),A组40例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行为(BSA)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第2次及第3次评估,2组组间及组内相比ADL、BSA、FMFM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评估时2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医院感染例次显著低于B组(P〈0.01),由此引起的医疗费用增加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协同治疗可提高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