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主要指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种种退化。延缓衰老或抗衰老研究,是衰老生物学和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1中医对衰老的认识中医传统主要认为衰老是由阴阳失调、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所致。近年来中医学衰老学说多集中在肾虚衰老说、脾胃虚弱衰老说、津液不足衰老说、肾虚血瘀衰老说、气虚血瘀衰老说、脾肾两虚夹瘀衰老说、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衰老说。其中虚实夹杂多因素致老说日益引起关注[1]。近年来,随着科技及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阐释衰老的原因及抗衰老的机理均已深入到基因水平,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抗衰老研究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其中中医药对线粒体DNA、端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等研究尤为活跃。2中医药对线粒体DNA的影响线粒体DNA是由16565个碱基对构成的双股环状DNA,有特殊遗传特征,m tDNA未受组蛋白的保护,易受自由基袭击及某些药物副反应损伤,由于不具有核酸校读作用,故错误率较高,其突变率是细胞核DNA的10~100倍。自1989年Linnane等提出m tDNA突变的积累是衰老的重要原因以来,人们开始关注线粒体DNA与衰老的关系的研究。线粒体DNA是细胞能量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性疾病的增多,抗衰老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重点。[1],[2],寻找能够延缓衰老进程,减少老年性疾病发生的药物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实验通过研究自拟六味抗衰饮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mtDNh)相对含量的影响,探讨六味抗衰饮延缓衰老的可行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蜂胶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胸腺bcl-2、bax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蜂胶黄酮的抗衰老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以蜂胶黄酮治疗,RT-PCR法观察小鼠胸腺bcl-2、bax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基因表达降低,bax基因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bcl-2基因表达升高,bax基因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蜂胶黄酮能增加衰老小鼠bcl-2基因表达,降低bax基因表达,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瘀”现象的出现是增龄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衰老必瘀是衰老人群重要的中医病机特征之一。基于血瘀致衰理论探讨活血化瘀方药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常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三七、牛膝、姜黄、川芎、赤芍、银杏叶)及活血化瘀复方(血府逐瘀汤、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芍药散等)在延缓衰老方面基础研究的相关进展,为未来开展活血化瘀方药延缓衰老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薏苡仁汤镇痛消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薏苡仁汤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等致炎剂,观察薏苡仁汤对由此而产生耳壳肿胀等作用的影响;观察薏苡仁汤对醋酸等刺激所致疼痛的影响。[结果]薏苡仁汤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棉球性肉芽肿及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热板所致的痛反应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薏苡仁汤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衰老又称老化 ,是指生物发育成熟后 ,在正常状况下随年龄增加机能减退及结构与组分逐步退行性变化并最终走向衰老的过程。生物衰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是一系列基因的激活与阻遏、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内外环境交互影响的结果[1] 。近年来 ,衰老的分子机制 ,尤其在衰老基因表达与调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 ] [3 ] ,使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通过一些天然与人工合成化合物调控衰老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一些天然与人工合成化合物对生物整体或体外培养细胞衰老的影响 ,并探讨了其影响衰老的可能机制。一、氨基胍 (2 AG)Fujisa…  相似文献   

7.
芦笋多糖对衰老小鼠p16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芦笋多糖对衰老小鼠p16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芦笋多糖的抗衰老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以芦笋多糖水煎剂治疗,RT-PCR法观察小鼠脑海马p16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治疗组p16基因mRNA表达降低。结论:芦笋多糖能降低p16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抗衰汤对秀丽隐杆线虫因氧化应激诱导所致生育缺陷的作用。方法:将终浓度为0.33g/mL的补肾抗衰汤按25%、50%、75%和100%梯度稀释后对L4期线虫培养。应激方式采用紫外线照射[20J/(m^2·min)]、热休克(36℃,2h)和百草枯(2mmol/L,2h)处理。通过子宫内卵数、卯的大小和传代时间来评价秀丽隐杆线虫的生育能力。结果:野生型N2线虫经过紫外线照射、热休克和百草枯处理后,子宫内卯数、卵的大小均显著减少,传代时间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被抑制。补肾抗衰汤对野生型线虫没有毒性或其他副作用。高浓度补肾抗衰汤不仅能够减轻由紫外线照射、热休克和百草枯所导致的生育缺陷,而且可以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被各种应激抑制的活性。此外,高浓度补肾抗衰汤可以明显恢复mev-1突变体线虫受损的生育能力。结论:氧化应激对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高浓度补肾抗衰汤可明显逆转氧化应激所致的线虫生育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抗衰Ⅰ号方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血清MAO-B活性及脑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分离脑组织称重计算脑指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清MAO-B活性;考马斯亮蓝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蛋白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抗衰1号方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中MAO-B活性(P<0.05),增加脑蛋白含量(P<0.05),对脑指数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抗衰Ⅰ号方抗衰老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AO-B活性,提高脑蛋白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延缓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的衰老学说主要是脏腑虚损致衰 ,尤其是肾脾虚损 ,故常采用补肾健脾延缓衰老。近年来随着对衰老机理的探索 ,出现了“血瘀致衰”的理论 ,并采用活血化瘀延缓衰老。其理论和实践为中医传统的养生术增加了新的内涵。1 血瘀致衰的证据1.1 气虚血瘀致衰 [1~ 3]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循行全身 ,环周不休 ;而气血升降出入 ,无器不有 ;两者并行供脏腑组织以营养 ,气血流畅是健康的必要条件 ,生命与气血关系密切。人体长期受到七情六淫、劳倦外伤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心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CY的水平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心方。[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清HCY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CY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益心方对降低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法治疗百日咳的临床疗效。[方法]百日咳患儿10例.用自拟丹七双紫麻石汤治疗。[结果]治愈7例,占70%;有效3例。占30%;总有效率100%。[结论]凉血化瘀法对小儿百日咳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姜德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阐述姜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姜德友教授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是内外相因,本虚标实。本虚系心之本位正气不足,发病初期以心气虚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标实包括水饮、痰浊和瘀血,进而影响体内水液和血液循行,形成水饮内停、痰浊蕴肺、水血互结、痰瘀互结等证。姜德友教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气虚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5个临床证型,对其症型分别应用心力加、参景益心汤、补气通脉汤、补火汤、自拟参苈加进行治疗。所举验案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用参景益心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证,用补火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用补气通脉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姜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治分型及治法方药均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腰腿痛的效果。[方法]对312例腰腿痛患者给予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治愈190例,有效73,显效25例,无效24例。治愈率60.9%,总有效率92.3%。[结论]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腰腿痛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法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运用于痹证的治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和格列喹酮片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益气活血通络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说明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汤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名中医程锦国治疗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收集病例,对程锦国主任中医师运用温肾解毒汤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及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列举医案验证。[结果]名中医程锦国认为",肾劳"体现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以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为本,以阴浊内聚、瘀血内停为标的病理特点,以苏叶黄连汤清热和胃、大黄附子汤温阳散寒和四君子汤健脾安中,三方合成温肾解毒汤化裁治之,能够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所举验案为无法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辨证为脾肾阳虚、浊毒内蕴,治以温肾健脾、泻浊排毒,方用温肾解毒汤化裁,延缓了病情进展,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名中医程锦国运用温肾解毒汤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契合病机,疗效确切,值得学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汤对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衰老加血瘀动物模型,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清脂质、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影响。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能抑制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降低血脂、Fg含量,减少内皮细胞分泌PAI,增加t-PA的水平。结论六味地黄汤通过改善模型大鼠内皮细胞分泌功能,调节血脂和纤溶系统,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推拿督脉、膀胱经结合自拟"止汗汤"治疗老年(年龄≥60岁)顽固性盗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确诊老年顽固性盗汗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自拟"止汗汤"辨证加减治疗,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推拿督脉、膀胱经手法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645,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实验组提高生活质量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督脉、膀胱经结合自拟"止汗汤"治疗老年顽固性盗汗患者效果确切,在敛汗止汗基础上调节全身阴阳平衡,在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闫小宁教授运用克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证经验,提高中医药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整理、分析闫小宁教授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医案,从病因病机、临证拟方及配伍加减等方面探究闫小宁教授运用克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证经验,同时以两则验案佐证。[结果]闫小宁教授认为血瘀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为风热毒邪聚结肌肤,或营血亏耗,生风生燥,导致气血凝滞而发病。针对此病因病机,采用凉血活血、解毒化瘀、养血消斑的治疗总则,并自拟克银汤治疗此病。所列两则医案均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其中案一患者辨证为血瘀夹湿热证,治以凉血活血、清热利湿之法,投以自拟方克银汤加减治疗,疗效甚好。案二患者为典型血瘀证型银屑病,首诊以凉血活血、通络化瘀为主,经运用克银汤治疗后皮疹基本消退,故续用前方佐以滋阴之品巩固治疗。[结论]闫小宁教授运用克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个人见解值得学习推广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产后血瘀证大鼠子宫第10染色体缺失的碱性磷酸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in chromosome 10,PTEN)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祛瘀生新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灌胃法复制产后血瘀证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益母草颗粒4.3 g/kg),桃红四物汤高剂量(18.0 g/kg)、中剂量(9.0 g/kg)、低剂量(4.5 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麻醉大鼠并分离子宫,光镜下观察子宫血瘀状态,分别采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PTE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桃红四物汤能改善产后血瘀证大鼠子宫间质的充血、水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TE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PTE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仅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的祛瘀生新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TE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