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津市农村地区脑卒中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一农村地区脑卒中6年流行病学监测,发现本市农村脑卒中发病率为178.22/10万人年,而且男性发病率(227.01/10万人年)明显高于女性(129.05/10万人年)(P<0.05)。男女发病高峰均为70~74岁年龄组。未发现脑出血与脑梗塞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别(P>0.05);研究还发现10月份为发病高峰。该地区脑卒中死亡率为103.72/10万人年,男性为133.88/10万人年、女性为73.33/10万人年;脑出血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脑梗塞(P<0.05);同时发现死亡高峰也在10月份。  相似文献   

2.
无锡市区脑卒中发病,死亡分析和死亡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无锡市区1987年~1995年脑卒中发病,死亡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区脑卒中发总发病率为166.07/10万,总死亡率为115.15/10万,都呈逐上上升趋势,且年龄越大,发病率,死亡率越高。发病类型分析显示,脑梗塞在脑卒中中比例的逐年上升,而脑出血则反之,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脑卒中死亡率进行预测:至2000脑卒中死亡率将达到152.13/10万,比1990年上升,38.26%,因此应加强无锡  相似文献   

3.
应用国产甲型肝炎(下称甲肝)减毒活疫苗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效果考核,经一年半时间观察,疫苗组发病率为15.91/10万(5/31421),对照组为95.92/10万(30/31277);而接种组中拒(漏)种的2081人中,发病1例,发病率为48.05/10万,对照组误种760人中则无病例发生。外对照的714461人中,发病644例,发病率为90.14/10万。外对照人群、对照组、接种组拒(漏)种人群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接种组发病率与以上三组人群发病率比较,保护率分别为82.35%、83.41%和66.89%,而与对照组的误种人群比较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城区居民脑卒中社区干预效果的横断面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天津市城区三个脑卒中干预社区与三个非干预社区共319237人群1995年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等状况及453名存活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横断面评价。干预社区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14.52/10万、46.95/10万、21.88%,比非干预社区分别低26.45%、49.90%、31.65%。干预社区平均发病年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68.4岁和72.2岁,较非干预社区分别推迟了6.0岁和7.6岁。干预社区脑卒中发作尚存病人生活质量状况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新疆城乡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乌鲁木齐、鄯善、库车三地的31256人进行了脑血管病(CVD)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患病率(国际调整率)城乡分别为876.96/10万、558.09/10万,发病率346.04/10万、310.85/10万,死亡率123.51/10万、106.53/10万。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u=1.76,P<0.10),发病率和死亡率城乡接近(u=0.88,P>0.05,u=0.22,P>0.01)。缺血性CVD占74.04%、出血性占20%、难分类占5.95%。同一地区内,城乡之间的环境不同,并不影响CVD的发生。本病主要危害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某高校教职工1982~1992年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教职工病伤死亡情况。结果:1982年1月1日~1992年12月31日,11年间教职工累计人年数为61552人,死亡人169人,死亡率为274.56/10万,男女死亡率分别为406.40/10万和165.94/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死亡率为68.23/10万)、呼吸系疾病(死亡率为55.24/10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43.87/10万)、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5.74/10万)、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为22.75/10万)。教职工平均死亡年龄为63.25岁,工人最高(65.49岁),干部次之(63.32岁).教师最低(60.31岁)。  相似文献   

7.
1981~1995年哈尔滨市居民糖尿病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哈尔滨市15年居民因糖尿病死亡资料分析,揭示该市糖尿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81年为3.13/10万,1995年10.10/10万,死亡率以年8%的速度增长,女性糖尿病死亡率为7.24/10万,男性为5.38/10万,标化后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死亡年龄最低为6岁,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长,45岁组前死亡率增长速度较缓慢,45岁组以后各年龄组成2~3倍迅增,5~35岁组死亡率男女之差异无显著意义,45岁组以上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15年间城区死亡率为6.85/10万,郊区死亡率为2.95/10万,标化后城区死亡率明显高于郊区(P<0.01)。5~35岁年龄组郊区死亡率为1.36/10万,城区死亡率为0.92/10万,标化后郊区死亡率较明显高于城区(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华路街道人群中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对该街道1997 年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1997 年该街道脑卒中粗发病率为179 .44/10 万( 标化发病率为115 .83/10 万),粗死亡率为120.66/10 万( 标化死亡率为76 .34/10 万) 。缺血型脑卒中分别占该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64.65 % 和56.41% 。在78 例死亡病例中,83.33% 伴有高血压史,其中不规律服药占48 .72% ,规律服药占34 .61% 。结论 1997 年新华路街道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低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可能与新华路街道从1996 年起开展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社区人群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杭州市区1986~1990年死因调查资料,对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5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600人,年平均死亡率为153.98/10万,标化死亡率92.41/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159.71/1O万。不同性别、年龄癌亡谱显示,肺癌和消化道癌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5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4318人,其中心脏病死亡1618人,脑血管病死亡2700人;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9.21/10万和115.49/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16/10万、59.80/10万,心脑血管病具有冬季死亡率高于夏季的分布特征。寿命损失率经统计表明,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可分别增寿2.96岁、2.89岁和1.26岁。  相似文献   

10.
参照WHO-Monica方案,1983~1992年对江苏省海门县37万自然人群中的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发病及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连续10年监测,初步摸清了该县主要心血管病的发病概况。监测表明该人群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脑卒中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51/10万、6.14/10万和77.47/10万。同时以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脑卒中的发病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778名农村1031名队列人群中分别进行了为期15年及11年的前瞻性观察。城市组脑萃中平均年标化发病率95.7/10万,较农村组183.1/10万明显为低。其发病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年龄外为农村人群的高嗜酒率、高吸烟率、心电图异常及女性收缩压的增加。另外血胆固醇水平偏低也可能为影响农村脑卒中特别是脑出血高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男性居民吸烟归因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吸烟对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天津市38 312例18~69岁的男性死亡者信息。调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分析吸烟导致不同疾病死亡的风险和超额死亡。结果 天津市18~69岁死亡男性中22.57%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者平均损失5年的寿命。吸烟者肺癌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10倍(95%CI:2.80~3.44),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7倍(95%CI:1.36~1.59),脑卒中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1倍(95%CI:1.30~1.53)。城市男性吸烟导致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农村男性,开始吸烟年龄早、每天吸烟支数多其死亡风险高。结论 吸烟是导致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凋查了142 660 482人年.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标化死亡率的计算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结果 2004-2005年调查地区脑血管病死亡个案共计有194 932例,其中男性108 414例,女性86 518例;城市63 397例,农村131 535例.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10万.男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8.6/10万,女性为12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4.2/10万和98.2/10万.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2.4/10万,农村为138.8/10万;标化率分别为107.3/10万和127.6/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5~岁人群为10.6/10万(1352/12 712 639),55~岁人群为177.6/10万(10 599/5 967 274),85岁以上组最高,为4051.4/10万(25 430/627 688).其中脑内出血死亡占比重最大,为98 324例,占脑血管病死亡的50.4%;脑梗死其次,为48 305例,占24.8%.脑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未分型卒中死亡个案分别为167 147、105 766、48 305、13 076例,粗死亡率为分别为117.2/10万、74.7/10万、33.9/10万和11.3/10万.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YPLL为535.5人年/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脑内出血是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2011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2011年河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方法 收集2011年河北省8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 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前10位恶性肿瘤顺位、构成、累积率;采用2000年中国标化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人口构成分别计算中国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率)。结果 2011年河北省8个肿瘤登记地区共覆盖人口4 573 293人(其中城市2 139 779人, 农村2 433 514人), 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1 269例, 死亡病例7 477例。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比例为75.26%, 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3.85%, 死亡发病比为0.66。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46.41/10万(男性264.55/10万, 女性227.75/10万), 中标率为207.13/10万, 世标率为206.61/10万, 累积率(0~74岁人群)为23.57%。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42.64/10万, 中标率为200.19/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49.72/10万, 中标率为214.11/10万。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3.49/10万(男性196.54/10万, 女性129.51/10万), 中标率为144.48/10万, 世标率为147.69/10万, 累积率(0~74岁人群)为14.71%。农村地区死亡率(167.91/10万)高于城市地区死亡率(158.47/10万)。胃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是河北省常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1.66%。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威胁河北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约占死亡病例的74.79%。结论 2011年河北省肿瘤登记地区主要恶性肿瘤为胃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天津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谱的特征、变化情况及城乡差异。方法 1999-2021年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计算不同亚组人群和主要伤害原因的构成比、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比较城乡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死亡原因构成比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伤害死亡风险的季节差异用死亡率比值及其95%CI表示。结果 1999-2021年,伤害是天津市0~14岁儿童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死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为31.08%,低于城市的37.82%。儿童伤害的总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4%,P<0.001)。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P<0.001)。意外中毒的标化死亡率仅在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AAPC=-8.09%,P<0.001),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自杀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在10~14岁农村儿童中呈上升趋势(AAPC=4.58%)。跌倒/坠落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伤害死亡的总体风险和溺水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夏季最高;道路交通伤害在城市为秋季最高,在农村为夏季最高;意外中毒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冬季最高。结论 近年来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儿童伤害死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未来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市区成人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防治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区的30个社区居委会居民进行调查,获取人口学信息、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采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患病率。结果共调查18岁及以上居民28515人,报告脑卒中826例,其中单纯缺血性脑卒中691例,单纯出血性脑卒中117例,同时合并有两者18例,脑卒中患病率为2896.72/10万,其中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2486.41/10万,出血性卒中患病率为473.44/10万,年龄结构标化后患病率分别为1289.93/10万、1073.30/10万和249.80/10万。脑卒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为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男性、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危险最高(OR=4.225,P=0.001)。结论天津市区成人脑卒中的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应强化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的措施,尤其是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Bulgaria's official stroke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er for rural than urban areas. Official mortality data has indicated that these rates are amongst the highest in Europe.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studies measuring stroke incidence i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 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使用Segi's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 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国胃癌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算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死亡情况和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501个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其中36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按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分层,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计算。结果 2015年368个登记地区覆盖人口309 553 499人,男性156 934 140人,女性152 619 359人。估计全国胃癌新发病例40.3万例,发病率为29.31/10万,中标率为18.68/10万,世标率为18.57/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29%,居发病癌谱第二位。胃癌死亡病例29.09万例,死亡率为21.16/10万,中标率为13.08/10万,世标率为12.92/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5%,居癌症死亡顺位第三位。总体上,胃癌发病率(男性中标率为26.54/10万,女性中标率为11.09/10万)和死亡率(男性中标率为18.75/10万,女性中标率为7.72/10万)男性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均高于城市地区(农村中标发病率为21.82/10万,城市中标发病率为16.37/10万;农村中标死亡率为15.84/10万,城市中标死亡率为11.05/10万)。胃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40岁后开始上升,在80~岁达到高峰。胃癌病例数自50~岁开始显著增多,高峰出现在60~70岁组,大量病例累积在55~80岁。不同性别、城乡地区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全人群总体趋势相似,但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我国胃癌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分布差异,可根据高发年龄和高危人群特征优化筛查项目和防控方案,以期降低我国胃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 capita pesticide consumption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from CNS and CVS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n microregions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Region of Brazil.

Material and Methods

An ecolog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data on pesticide expenditure in 1985 and 1996, and deaths caused by CNS and CVS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under 1 year old in 1986–1990 and 1997–2001, respectively. Per capita pesticide consumption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microregion. Microregion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quintiles of pesticide consumption, taking the first quintile as referenc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sticide consumption and infant mortality was examined by calculating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and mortality rate ratios (RR), stratifying by gender and type of microregion (urban or rural).

Results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 capita pesticide consumption and rates of mortality due to CNS and CVS defects were observed in rural but not urban microregions. In general, mortality RRs for the 2 types of malformations in rural microreg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ach quintile of pesticide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the lowest quintile in the 2 study periods, with elevations ranging between 10% and 30%. Likewise, mortality RRs in these microregions showed significant trends of increase across quintiles of pesticide consumption in both study periods. In urban areas, however, mortality RRs from both CNS and CVS malformations were weak and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a trend of increase of mortality with increasing pesticide usage was not observed.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e relevance of pesticide exposure in rural areas with intense agricultural activity, suggesting that such prenatal exposures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certain congenital de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