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7例.结果 5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一次性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至24个月,5例复发,再次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 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羟基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重复使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采用比柔吡星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一周予盐酸比柔毗星1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药物于膀胱内保留2h,每周一次,连续6—8周,以后每月一次,连续12个月。结果所有膀胱肿瘤一次性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2min,无输血,未发生膀胱穿孔,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2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复发1例(3.6%)。结论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盐酸比柔吡星膀胱灌注治疗和防止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张洪宜  商亭 《吉林医学》2014,(36):8098-8099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临床价值,为治疗膀胱癌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进行膀胱癌治疗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手术后24 h,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40 mg表柔比星溶于40 ml 5%葡萄糖溶液中,每次灌注的药物在膀胱停留1 h。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术后12个月,随访记录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膀胱癌原位复发的例数分别为4例、7例,异位复发的例数分别为2例、3例,总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25.64%。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可反复进行、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别应用吡柔比星及表柔比星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抽取6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TURBT术后患者,其中32例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30例行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术后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每3个月检查膀胱镜,2年后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结果 随访时间18~93个月,平均56个月,吡柔比星组无肿瘤复发26例,6例复发,复发率18.8%,32例均可完成治疗;表柔比星组无肿瘤复发25例,5例复发,复发率16.7%,30例均完成治疗.结论 吡柔比星与表柔比星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效果与吡柔比星减少复发率,或是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加羟基喜树碱治疗浅表性多发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1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的治疗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效果满意,总复发率为14.7%。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是治疗膀胱肿瘤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25~71岁,平均43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伴血尿8例,排尿困难者4例,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隐痛、不适.25例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采用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病变组织电切,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20 mg+生理盐水50 mL,保留2 h,每周1次,连续8次,之后每月1次至术后2年.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24个月.20例治愈,4例好转,1例无效,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25例均无恶变.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可显著改善腺性膀胱炎症状,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60个月,疗效满意。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钱颖俊 《河北医学》2004,10(3):271-272
膀胱癌是常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8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表柔比星(EPI)和羟基喜树碱(HCPT)交替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方法 :对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 10mg加生理盐水 40ml膀胱灌注治疗。 结果 :随访 0 .5~ 2年 ,总复发率18.2 %。结论 :此方法预防膀胱肿瘤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烨  高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21-1422
目的:探讨膀胱镜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膀胱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36例,电切镜下行电灼术,术后表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每周1次,共6次,其后隔1.5月复查膀胱镜。结果:36例随访4~9个月,24例治愈膀胱粘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症状缓解明显,症状好转6例,复发6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尿道电切镜下病灶电切+电灼术联合术后表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对腺性膀胱炎治疗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HER-2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并进行辅助化疗的368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5例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的患者纳入试验组,193例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计101例患者随访3年观察远期疗效,其中多柔比星脂质体组45例,表柔比星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在脱发、恶心呕吐和心肌损害等不良反应方面,多柔比星脂质体组优于表柔比星组(P<0.05),但多柔比星脂质体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3年随访中,多柔比星脂质体组的45例患者中6例(13.3%)复发转移,表柔比星治疗组的56例患者中10例(17.8%)复发转移。多柔比星脂质体组3年无病生存期与表柔比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结论 多柔比星脂质体在HER-2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与表柔比星相当,而脱发、恶心呕吐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表柔比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表柔比星(EPI)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电汽化术(TUV-Bt)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术后定期应用EPI(30mg/30ml)膀胱内灌注(保留30分钟),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2例全部随访4~24个月,无1例复发。除2例创面不愈合并发溃疡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PI膀胱内灌注,初步疗效表明其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是常见的尿路上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2005年1月~2007年2月,我们对4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表柔比星(EP1)和羟基喜树碱(HcPT)交替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铮 《吉林医学》2010,(30):5331-5331
目的:总结评价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并有随访结果的病例,术后定期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60个月,复发率22.6%。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呲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在膀胱癌术后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85例我院诊治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THP灌注分为灌注组和非灌注组,非灌注组不进行灌注,灌注组用THP 30 mg进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8次,总疗程10个月,进行随访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灌注组1年复发率为11.3%,2年复发率为20.8%,非灌注组1年复发率为46.9%,2年复发率为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经过10个月的治疗后,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良反应症状出现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进行呲柔比星膀胱灌注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功效。方法 对82例接受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术后立即进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短期保留,1周后按疗程常规进行灌注,并进行随访。结果 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2年内复发5例,复发率为6.97%,3年复发7例,复发率为9.2%,3年内总体复发率为14.6%。全身及局部毒副作用较小。结论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34例,采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切除病变组织,术后1周开始用多柔吡星3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维持至1年,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随访7-36个月,34例患者中痊愈28例,好转6例。术后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以后每12个月复查1次。结论经尿道电切同时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相关诱因,术后多柔吡星膀胱灌注,可治愈或缓解腺性膀胱炎。术后定期复查膀胱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是否能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单独治疗及联合雷公藤红素治疗对肝癌细胞系Huh7的杀伤活性。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正常胎肝细胞系L-O2及肝癌细胞系Huh7、HepG2和PLC的PKM2表达水平。将Huh7细胞用雷公藤红素和多柔比星处理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uh7细胞PKM2的表达水平。将Huh7细胞用雷公藤红素和多柔比星处理后,检测Huh7细胞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和乳酸生成能力。构建PKM2真核表达载体,MTT法检测PKM2表达载体转染对雷公藤红素联合多柔比星杀伤Huh7细胞疗效的影响。结果: 0.5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对Huh7的细胞活力抑制率为2.6±0.9,1μmol/L雷公藤红素组为4.7±1.3,2μmol/L雷公藤红素组为8.8±1.9,0.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7.5±1.9,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61.4±4.2,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58.7±3.8,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89.7±6.7。L-O2细胞系的PKM2相对表达水平为1.0±0.05,Huh7细胞系为15.2±0.6,HepG2细胞系为11.8±0.5,PLC细胞系为13.4±0.7。雷公藤红素下调Huh7细胞的PKM2表达水平并减弱Huh7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乳酸的生成,0.5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的PKM2相对表达水平为0.70±0.05,1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为0.42±0.04,2μmol/L 雷公藤红素组为0.31±0.03,0.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0.98±0.07,1μg/mL多柔比星单治疗组为1.01±0.07,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0.44±0.04,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0.41±0.03。转染PKM2表达载体后,雷公藤红素对多柔比星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受到抑制,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对Huh7的细胞活力抑制率为60.5±4.3,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治疗组为91.6±6.9,1μmol/L雷公藤红素+0.1mg/mL多柔比星+pcDNA3.1-PKM2组为19.3±2.0,1μmol/L雷公藤红素+1mg/mL多柔比星+pcDNA3.1-PKM2组为69.6±4.5。结论:雷公藤红素通过下调PKM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糖代谢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系Huh7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9.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 10mg溶于 30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 ,每周一次 ,连续 10周 ;每两周一次 ,连续 10周 ;以后每月一次 ,维持 2~ 3年。结果  1年内复发 1例 ,2年内复发 1例 ,11例 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羟基喜树碱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疗效确切 ,且副作用少而轻。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复发率及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水平.结果 术后3、6、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GF、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均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吉西他滨的安全性高于表柔比星,且吉西他滨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