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肋综合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手术探查所见和手术方法。本组臂丛下干受压型8例,臂丛中、下干受压型3例,全臂丛受压型2例。13例均有下颈部肿块,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见不完整颈肋4例,完整颈肋7例,颈肋由两个节段组成2例;同时合并前、中、小斜角肌异常和纤维索带,共同构成对臂丛特别是下干的卡压。结果随访6个月~5年3个月,手术疗效优6例,良5例,可2例。结论颈肋综合征和颈肋两者内涵不同。颈肋可分为横突增长、不完整颈肋、完整颈肋和特殊形态等4种。而臂丛下干支配区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及下颈部肿块是颈肋综合征的重要特点,臂丛下干受压型是其主要临床类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应将颈肋等卡压组织逐一切除或切断。建议将颈肋综合征作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特殊类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国内临床上常采用颈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 1 998年 1月~ 1 999年 4月 ,我院用此法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损伤 6例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超过 1 8个月 ,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0~ 67岁 ,平均 3 7岁。伤因 :车祸伤 4例 ,颈部刀砍伤 2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1例 ,颈5 ,6 撕脱伤 3例 ,颈5 ,6 撕脱伤合并膈神经损伤 2例。 5例上干损伤者其所支配的肌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肌力均为 0级。肌电图检查 ,5例均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1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上肢…  相似文献   

3.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临床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常易与“脑动脉硬化”、“美尼耳综合征”、“植物神经紊乱症”等疾病相混淆,因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笔者自1996年始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上千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后经研习多流派正骨手法,逐渐形成我院特色颈椎六步手法。总结2006年里采用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126例,疗效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伟居  黄桂忠  王少伟 《中国骨伤》2007,20(10):633-633
颈性眩晕属中医学之“眩晕”、“项强”、“颈筋急”范畴,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我科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采用仰头摇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配合预备手法及善后手法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2569岁,平均41·6岁。病程5d7年,平均2·75个月。诊断标准:①主诉无外伤;②眩晕,变换体位可加重,或伴视物模糊,或伴恶心呕吐;③颈肌紧张,C2-C7颈椎棘突旁无压痛点,寰枢关节周围可扪及异常突起块,伴有压痛;④X线检查颈椎张口位:寰枢关节齿状突偏歪。排除诊断:①内科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意外、美尼尔氏综合征、脑部肿瘤等;②眼科方面疾病;③脊  相似文献   

5.
健侧颈7神经移位与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为提高健侧颈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屈指功能,寻找一种新术式.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设定左侧为臂丛神经损伤侧,右侧为健侧.将健侧通过颈7神经根的前后股向远端进行干支分离,使其长度增加后再切断.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颈7向患侧颈部牵拉,测量其远端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患侧经锁骨上、下切口显露臂丛神经,将下干向近端游离至颈8、胸1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切断之.然后沿下干向远端游离至上臂中段.在患侧肩关节前屈、内收位,将下干经锁骨后向对侧颈部牵连,测量其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临床选择7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果颈7神经根与前股和后股长度之和分别为(6.8±0.7)cm、(6.3±1.0)cm,前后股过颈7椎体中线的长度分别为(2.8±0.67)cm、(2.3±0.98)cm;患侧下干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为(1.0±0.3)cm.临床应用7例均成功将健侧颈7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论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可直接与患侧下干进行缝合.  相似文献   

6.
报告2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16例合并低钠血症,其中轻度7例,中度6例,重度3例。认为低钠的出现主要与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而引起的水潴留,钠丢失有关。治疗要点控制水的摄入量,形成一定程度的水负平衡。并提出将其与颈脊髓损伤后出现的高温、低温等症共同命名为颈髓损伤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有年轻化趋势,环枢关节错位是颈性眩晕的重要病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环枢关节错位的患者中78%具有眩晕症状[1].颈性眩晕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重者可出现猝倒,伴有呕吐、头痛、颈肩部不适、视物模糊、失眠、耳鸣、心慌、汗出等症状,颈部活动可诱发或加重.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颈肩背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它是以颈、胸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疼痛不适甚至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病症。笔者运用走罐加手法相结合治疗颈肩背综合征,取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颈椎融合伴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并非罕见,其治疗方法有非手术和手术疗法二种[1],笔者采用“松扳牵按点”五步整骨推拿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8~64岁。来院前已发现有先天性颈椎融合者9例,2例系因颈部外伤后出现症状来院摄X线片始发现畸形。2.临床表现:本组有9例因长期颈部酸痛不适活动受限而去医院摄颈部X线片发现颈椎融合畸形。11例均有颈部僵硬酸痛、活动不灵;6例伴有肩臂痛、肌力减弱和上肢腱反射减弱,3例伴有后头痛,2例表现为轻度颈髓受压,出现四肢麻木乏…  相似文献   

10.
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头痛 ,也是颈椎病的多发症状之一。医者以揉按风池穴、矫正枢椎移位为主治疗颈性头痛 32 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 8例 ,男 97例 ,女 2 31例。年龄 12~ 6 8岁 ,平均 41岁。病程 1天~ 10年 ,平均 4个月。全部病例均以枕项痛、头顶痛、偏头痛等为主诉。其中伴颈肩部酸痛不适或头颈活动不利 188例占5 3.7% ;伴头晕目眩者 15 1例 ,恶心欲吐者 133例 ,耳鸣、听力减退者 5 7例。检查 :触诊测痛按丹麦尼尔斯氏分级标准 [1 ] 风池穴压痛“ ”以上者 2 87例占87.5 % ,其中左侧 12 3例 ,右侧 99例 ,双侧 6 5例。…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0月至1990年6月,临床应用自制“支撑式可活动颈托”(以下简称“可动颈托”)。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116例,近期治疗效果满意,证明该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多用性和实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赴古巴医疗组治疗颈椎病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针刺“颈衡穴”,颈椎手法牵引治疗100例。结果 经过1-2疗程治疗痊愈96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 “颈衡穴”+手法治疗可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调节颈椎微关节错位,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近7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51例颈腰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67个月,平均37个月,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颈椎术前评分平均10.6分,术后评分14.5分,腰椎术前评分平均6.4分,术后评分13.2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胆囊颈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42例胆囊颈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加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6例,中转率4.2%,包括Mirizzi综合征1例、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呈"冰冻样"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结论 在术前高度重视、术中熟练操作的前提下,胆囊颈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疗效果不佳的颈段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放疗效果不佳的10例颈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接受全食管拨脱、全喉切除胃咽吻合术:3例患者行胸颈腹三切口全食管全喉切除胃咽吻合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7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经6-56个月的随访.死亡6例.生活质量较为满意。结论全食管全喉切除胃咽吻合术可用以治疗放疗效果不佳的颈段食管癌。  相似文献   

16.
梁冲 《护理学杂志》2000,15(7):411-412
痉挛性斜颈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属锥体外系疾病,是神经肌病的一种.局部扭转痉挛,其表现特征为头颈部不自主的偏斜、扭转、前屈或后仰,病人在睡眠时症状完全消失,运动、精神紧张、注意力集中时加重,给病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和痛苦.因其病因不明,在治疗上目前国内、国际尚无突破.我院1995年2月至1999年7月采用三联(即颈副神经切断、肌切断、颈脊神经1~6后支切断手术方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58.3岁。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以Neer评分评估其功能,优7例,良1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4%。结论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易、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医学显像在诊断不明性质颈痛中的价值.方法 70例不明性质颈痛患者,X线、CT或MRI结果提示骨质破坏或占位性病变,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拟手术治疗入院.为明确诊断,行99m 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像后1周内行手术或病灶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结果.10例骨显像多发骨转移瘤的患者进行了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FDG)肿瘤代谢显像.结果 骨显像阳性62例.33例颈部单发病灶,其中原发恶性肿瘤4例,转移瘤6例,良性病变23例.29例为多发病灶,其中转移瘤24例.25例患者骨显像后改变了治疗方案.10例转移瘤患者中的7例18F-FDG肿瘤代谢显像找到了原发病灶.结论 全身骨显像应作为诊断不明性质颈痛的重要辅助手段.18F-FDG肿瘤代谢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联合应用对于不明性质颈痛的明确诊断,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侧颈7神经根选择性移位术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针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合并膈神经损伤病例,采用新的同侧颈_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方法,并证实其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自96年6月~99年2月,运用同侧颈_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术12例。其中臂丛上干撕脱伤10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合并中干颈_7神经根部分损伤2例。全麻下行同侧选择性颈_7神经根前股前外侧份移位,直接与上干前股显微缝合。术后随访9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7例颈_7神经根前股外侧份移位至上于前股有明显疗效,术后2月肌电检查证实有移位神经长入;术后4~7月即见肱二头肌恢复屈肘动作,而原颈_7神经根支配肌肉功能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同侧选择性颈_7神经根纤维束组移位不仅不影响颈_7神经根原有支配肌的运动功能,而且提供动力神经源,不失为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福慧 《中国骨伤》2003,16(2):117-119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cutaneousnerveentrapmentsyndrome)是一个早已存在但未引起重视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生在颈肩背腰臀及四肢关节的骨突部位。以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不适为其临床特点。常被诊断为“慢性软组织损伤” ,“肌筋膜炎” ,“软组织风湿”等。病势缠绵 ,反复发作 ,有的甚至久治不愈。由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一病名属于初次问世 ,本刊特邀董福慧教授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几方面分 4次进行讲座。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 ,欢迎在本刊网页(http :www .corthoptrauma .com)的“骨伤论坛”栏目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