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和2012级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医学班中取两个,将其作为临床实验班和临床对照班,另相应地取两个护理班随机分为护理实验班和护理对照班。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验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照班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药理学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评价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医学实验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81.9±9.4)分,临床医学对照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74.7±9.7)分,护理学实验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82.5±8.1)分,护理学对照班药理学总评成绩为(74.0±11.3)分,临床医学实验班和护理学实验班学生药理学总评成绩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班(均P〈0.01)。问卷调查显示,临床医学实验班和护理学实验班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药理学知识掌握程度、沟通和交流能力、检索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能力、互相协作和团队精神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班(均P〈0.01)。结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药理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混合课程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7级中医学专业1班、2班学生111人为对照组,3班、4班学生91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对分易平台的混合课程新教学模式,以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级临床专业入学平均成绩、年龄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的8个班,共249名学生进行实验,249名学生分为实验组(1-4班)和对照组(5-8班)2组。实验组采用"教师指导、学生授课、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闭卷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同学的平均分88.38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77.26分。结论:"大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部分教学内容中的应用的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实验室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1名(6个自然班)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3个班,190人)和对照组(3个班,19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实验组采用完全实验室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即将课程的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护理实验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结果实验组护理技术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完全实验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55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56名学生为实验组,分别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字2检验、秩和检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更接近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为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79分(P〈0.01),且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呈正相关(r=0.865,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结论形成性评价提高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医护心理学》为教材,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高职护理班学生共10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实验组(n=52)和对照组(n=52)。实验组采用启发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用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采用自制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并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87.48±3.1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43±4.89)分,P=0.016;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1级药剂专业32班和33班学生(共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组期末总评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中职药事管理学教学中PBL结合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述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健康评估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级护理专业的8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以2014级10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健康评估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同时统计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平均(92.88±10.26)分,对照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平均(81.19±16.20)分,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程度评分为9.05±1.05分;对照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程度评分为(7.16±1.78)分;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任务驱动法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操作能力,可于健康评估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护理技术教学改革,提高护理技术教学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卫生学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9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50人,对照组学生49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个班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对实验组学生就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理论考试结果,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8.5分,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65.4分,实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操作考核结果,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6.4分,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56.2分,实验组学生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0%的学生对情景式教学方法感兴趣.结论 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技术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理技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同年级的高职护理班128名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63),实验组采用病例讨论法、Taba教学法及PBL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雏能力;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得分、理论考核成绩、学生自信心及学生自我满意度评价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价等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97.6±30.7分)高于对照组(253.4±27.9分),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81.2±7.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71.6±7.3分),实验组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可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提供学习资源",结合临床护理岗位能力要求及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探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系统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级护理专业43名学生分为实验班(20人)和对照班(2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而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采用高端模拟教学法教学。教学内容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理论考核表明,实验班平均分数为(81.4±6.2)分,而对照班为(65.4±7.6)分,两班成绩有明显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均有较好的帮助。结论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开展高级智能综合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特别是可结合护理岗位要求进行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06级护理45、46班学生96人为对照组,以2006级护理48、49班学生92人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于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内科护理学理论和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78.04±9.23)分和(71.29±9.43)分(P〈0.00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操作考试成绩分别为(81.85±8.17)分和(75.81±8.48)分(P〈0.00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反馈情景模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论实验证明情景模拟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学生对教师所授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教学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8班共400人,其中对照组1-4班198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5-8班202人采用TPACK教学。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8班共385人,其中对照组1-4班189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5-8班196人采用TPACK教学,将微课程、网络平台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翻转课堂主要分为课外、课内两大学习环节,即课外自学、课内消化。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定步调展开自学;课上增加了生生协作、学生讲授制作的PPT、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对两届同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5.0处理,组间数据比较行t检验。结果2013级实验组个人测试成绩得分[(17.94 2.02)vs.(12.28 4.17)]和2014级实验组个人测试成绩得分[(18.21 1.78)vs.(12.45 5.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级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得分[(78.28 11.18)vs.(68.65 12.51)]和2014级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得分[(81.73 9.12vs.(74.41 11.8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认为TPACK教学引发了学习兴趣的有373人(93.7%),认为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有357人(89.7%),认为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339人(85.2%)。结论 TPACK教学对破解传统教学困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效果。方法将在胸外科进行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6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对实验组学生(35人),制定详细的教学路径表,指导学生按照教学路径表进行临床实习;针对对照组学生(41人),实施传统临床带教。两组学生实习期满后统一进行考试,各项成绩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42.26±3.93)分、(81.69±6.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8.88±4.76)分和(77.39±6.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6)。结论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应用临床路径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应结合实践,不断完善临床路径教学及其考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0级和2011级学生按班级随机选取4个班,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实施教学活动。最后将考评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122人,对照组119人。两组学生期末测试成绩总评无显著差异(p>0.05),是非题测试结果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难度大,传统课堂教学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方法 选择成人医学教育6个自然班的30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50人)和对照组(151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实验组运用“双轨制教学”,如示意图法、肢体语言法、“幽默语言”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并组织教师之间进行互评.采用试卷分析软件分析考试试卷,考试成绩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绩以均数±标准差(i±s)表示,各组之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教结果均显示,有93.7%的学生和90.9%的教师认为实验组采用的双轨制教学方法比对照组的教学更受欢迎.教学结束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成绩分别为(66±25)分和(83±22)分,t值为6.261,P值为0.000.结论 “双轨制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双轨制教学”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动脑、动口,更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明显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提高了考试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级影像专业92名学生共2个班,一班47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二班45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考试和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的平均成绩(80.69±7.663)高于对照组(71.96±8.795)(t=5.068, P=0.000),实验组学生在80~89、90~100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好于对照组(Z=3.713, P=0.000)。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实验组72. 6%的学生认可基于SPOC的混合课程教学模式。结论 基于SPOC的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从线上资 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置、线下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形成性评价及教学评价方面开展基于大型开 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 2017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2组总评成绩,并开展课程教学评价。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终总评成绩分别为(78.9±2.2)分和(76.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 明不同教学模式间总评成绩存在差异。教学反馈显示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效 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编写病理学校本教材,并应用于高职高专教学,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校2011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班级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实验组(1班,58人)和对照组(2班,60人).两组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验组使用校本教材,对照组使用统编教材.应用SPSS 13.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教材使用满意度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行秩和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课前预习得分(84.4±6.2)高于对照组(7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01);实验组学生的案例分析得分(78.6±6.6)亦高于对照组(72.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02);但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材难易度、促进阅读兴趣、是否重点突出、对自学效果的影响方面,实验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听课效果评价方面(实验组,满意38人,一般20人,不满意0人;对照组,满意36人,一般23人,不满意1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P=0.497).结论 本校编撰校本教材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学习,观察转化学习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等多种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七年制临床医学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人.对照组以传统讲授加病例讨论方式教学,实验组采用传统讲授加转化学习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期末考试、授课前后两次批判性思维测试和调查问卷评分等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对两组学生各项得分均数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77.43±12.82)分,对照组为(75.36±15.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授课前实验组批判性思维测试成绩为(59.73±13.15)分,对照组为(60.29±11.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授课后实验组的测试成绩为(61.92±16.07)分,对照组为(59.72±16.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就教学方式对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等于0.00).结论 转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开放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是培养医学生执业胜任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