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潜挖式扩大术治疗的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无出现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等严重并发症。根据Nakal评分标准,出现优的有31例,良的有7例,可的有2例,优良率95.0%。结论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对15例不同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棘突、椎板及韧带复合体切除并后移固定,使椎管容积扩大,从而使神经组织充分松解,根据神经受压范围决定椎板后移个数,腰椎后部结构基本保留原有状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标准,术后及末次随访治疗改善率分别为84.6%及78.3%,未发现症状明显复发及椎体滑脱病例。结论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比较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症状复发、维持脊柱稳定性及防止脊柱退变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有限切除和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组36例患者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变特点,施行病变节段有限手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5年,优良率91.7%。缩论采用小切口椎板有限切除和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损伤小,即可获得减压作用又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术式的改进已有一些报道,如:椎板切除自体棘突造盖术[1],椎板后移回植椎管扩大术[2],保留完整脊柱后部结构的椎管重建术[3].自2003年以来,笔者应用椎板可回植式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年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术后 3个月复查CT示 :椎管成形术后 ,椎管扩大显著 ,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 (88% )。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年评分与术后 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 ,椎管扩大明显 ,长期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rstry疗效评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据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目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目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目的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其中用舣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62例(开窗组),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除减压术治疗31例(保棘组).获随访82例(其中开窗组54例,保棘组28例),平均随访4年.以术后间歇性跛行足否消失做为减压是否充分目的标准,以术后遗留活动性腰痛做为术后腰椎不稳目的标准.[结果]开窗组术后间歇跛行消失40例(74.1%),残留活动性腰痛5例(9.3%).保棘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3例(82.1%),残留活动性腰痛3例(10.7%).x2检验P值>0.05.[结论]在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目的]减压果和对腰椎稳定性目的影响上开窗组和保棘组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目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管潜行扩大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侧旁型,中央型分别采用单开、双开窗,髓核摘除,合并椎管狭窄者则行椎管潜行扩大。结果手术病人86例并经随访5年,其中优41例,良36例,差9例。结论采用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同时对于合并椎管狭窄者行椎管潜行扩大。即准确取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减轻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开窗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窗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定位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节段及部位,先行椎板间开窗,切除同侧黄韧带,啃刮对侧椎板下黄韧带,从而扩大椎管。探查神经根,根据其受压情况,去除致压物,尽量保留骨质结构。结果治疗21例,17例得到随访,时间10~36个月。按Otanietal分级:优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开窗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微创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后路内镜)不同椎板开窗减压术已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但尚未对不同后路内镜减压术的临床实用性及最佳适应证进行研究.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后路非全内镜下椎间孔内口减压术(PE-MFD)及全脊柱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Endo-LOVE)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各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5例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有单侧症状的腰椎狭窄症病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优25例(70.6%),良7例(20%),好转2例(5.9%),差1例(3.5%)。其优良率达90.6%。结论:与后路椎板全切除或半切除相比该术式减少了手术损伤风险,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采用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6例。结果本组无硬膜囊撕裂和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根据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分[1]:术后1年以上随访,其中:优19例,良5例,改善2例,疗效优良率为92.31%。X线检查未发现腰椎不稳和滑脱的现象。结论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200例诊断为无骨性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术除突出之椎间盘髓核。随访1-5年,患临床症状缓解,优良率达97%。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创伤轻,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基层医院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结果疗效参照JOA分级标准评定,术后对45例获得随访,平均3.1年,优2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8.8%。结论该术式保留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关节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稳定性,避免了因手术瘢痕粘连和骨化造成的医源性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精确责任神经根定位微创开窗减压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2007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2例,男97例,女85例;年龄46~82岁,平均58.6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双斜、过伸、过屈位片及CT、MRI检查。中央管狭窄17例,侧隐窝狭窄95例,混合性狭窄70例,合并腰椎假性滑脱或不稳定者56例。患者分为:微创开窗减压治疗组88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94例。结果: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微创开窗减压组90.9%(80/88),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92.6%(87/94),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微创开窗减压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P〈0.01),两组间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失败综合证3例发生于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结论:微创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无明显差异,微创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应用于合并腰椎假性滑脱或不稳定患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有限性椎板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性椎板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8例,经术后平均27个月的随访,优良率94.1%。文中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分为中央性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混合性狭窄。分别采用中央开窗、潜行扩大减压,一侧或双侧扩大开窗、侧隐窝扩大,蝶形扩大减压术。作者还对有限性椎板切除术的理论依据及减压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椎板节段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椎板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1992~2000年连续收治的1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72例,女60例,年龄41~81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24 a,平均29个月。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伴有系统性疾病者为75.8%。影像学示退行性114例,发育性7例,混合性11例,其中11例伴有Ⅰ°退行性滑脱。结果随访48~142个月,平均78个月,优良率83.5%。3例Ⅰ°退行性滑脱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椎板节段开窗椎管潜行式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远期疗效与腰椎不稳、年龄及手术技术相关。  相似文献   

19.
保留棘突韧带扩大椎管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钙化,腰椎后路手术中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切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骨科67例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钙化等患者,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的术式.结果 67例随访2-12年,平均60个月,复查CT显示,椎管扩大,棘突骨性愈合,无一例塌陷入椎管内及腰椎不稳.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切除椎板扩大腰椎管术式是可靠的,扩大椎管减除症状,又重建腰椎后部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腰椎板切开后移关闭术在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老年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使用特制限深椎板骨刀由后路垂直切开椎板,椎管内彻底减压,将椎板后移3~4mm后关闭,使椎管扩大。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44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优良率为89.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便快捷,减压彻底,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纤维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