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200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通液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通液术后的妊娠情况.方法 对新疆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04年7月~2009年7月200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行通液术后的怀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行通液术,总受孕率为41.00%(82/200),以2次通畅者受孕率最高(52.94%), 3次以上通畅者受孕率最低(20.00%);通液后1~3个月受孕率为57.78%,通液1年以上者受孕率最低,为23.08%;原发不孕者受孕率与继发不孕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通液术对不孕症既能做到初步筛查诊断,又能起到直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加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达92.86%,远高于对照组的78.57%,随访l年内治疗组宫内妊娠14例(50.00%),异位妊娠2例(7.14%),未孕12例(42.86%);对照组宫内妊娠6例(21.43%),异位妊娠3例(10.71%),未孕19例(67.8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疗效显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治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妇产科自2004-01~2011-03期间收治的385例不孕症患者,对146例原发性不孕者与239例继发性不孕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疗术,以判断输卵管通畅程度及治疗后疗效,并统计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的受孕情况.结果 经通液造影治疗后,原发性不孕组双侧输卵管通畅者98例;继发性不孕组双侧输卵管通畅者134例,通畅率分别为:67.1%(98/146)与56.1%(134/239),均较治疗前的40.4%(59/146)与16.3%(39/239)有所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内的总受孕率为46.9%(107/232),高于4~6个月内的总受孕率24.6%(57/232)与7~12月内的总受孕率12.9%(30/23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治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方法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且有简便、无创、费用低廉、可重复操作等诸多优点,应为临床诊治输卵管病因所致的不孕症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Cook导丝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按门诊挂号单、双号分为2组:多种措施组(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联合术中加用透明质酸钠及留置Cook导丝组)和单纯手术组(单纯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组),每组28例。2组均行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而多种措施组术中加用透明质酸钠及留置Cook导丝24h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观察2组患者术后1年输卵管通畅、输卵管再阻塞及宫内受孕、异位妊娠的情况。结果多种措施组术后1年输卵管通畅率、受孕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均P<0.05),而输卵管再阻塞率、异位妊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均P<0.05)。结论 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中加用透明质酸钠及留置Cook导丝24h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预防术后再阻塞的发生,提高宫内受孕率,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异位妊娠腹腔镜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对预防患侧输卵管阻塞,再次发生异位妊娠,提高正常妊娠率、降低不孕症发生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患者,50例均为未婚或已婚未育且有强烈生育要求。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或输卵管伞部压出术,为降低绒毛组织残留的风险,术后妊娠部管腔注射MTX 20 mg;观察组在上述手术基础上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创面及周边组织粘连。将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输卵管阻塞、再次发生异位妊娠、术后1年内正常妊娠及不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3个月后再次行输卵管造影术,观察组7例转为通畅(87.5%),对照组5例转为通畅(3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能有效降低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提高正常妊娠率,降低不孕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治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妇产科自2004-01~2011-03期间收治的385例不孕症患者,对146例原发性不孕者与239例继发性不孕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疗术,以判断输卵管通畅程度及治疗后疗效,并统计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的受孕情况。结果经通液造影治疗后,原发性不孕组双侧输卵管通畅者98例;继发性不孕组双侧输卵管通畅者134例,通畅率分别为:67.1%(98/146)与56.1%(134/239),均较治疗前的40.4%(59/146)与16.3%(39/239)有所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内的总受孕率为46.9%(107/232),高于4~6个月内的总受孕率24.6%(57/232)与7~12月内的总受孕率12.9%(30/23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治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方法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且有简便、无创、费用低廉、可重复操作等诸多优点,应为临床诊治输卵管病因所致的不孕症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应用于输卵管复通中的效果.方法 72例病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卵管复通术.病人分为绝育术后组,不孕组(输卵管炎性阻塞)及异位妊娠组;3组均使用外科显微器械行输卵管端一端吻合术或造口术,术中及术后常规行防粘连处理,术后第2次月经过后3~7 d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结果 72例中3例失访,其余69例中,59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通畅率100%;妊娠率82.60%(57/69),其中绝育组为85.71%(42/49),异位妊娠组为77.80%(14/18),不孕症组50%(1/2).结论 显微手术可应用于各种原因的输卵管复通术,术后复通率及妊娠率均较普通术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输卵管不通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通畅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0%。术后随访6~12个月,研究组术后妊娠17例(56.67%),其中宫内妊娠16例(53.33%),异位妊娠1例(3.33%);对照组术后妊娠9(30%)例,其中宫内妊娠7例(23.33%),异位妊娠2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弥补了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输卵管的通畅率及妊娠率,是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及其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我院5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根据结果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追踪其后的妊娠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子宫异常2例(鞍形子宫及双子宫各1例),占4%,子宫正常48例,占96%;输卵管通畅18例,占36%,输卵管阻塞28例,占64%,其中单侧阻塞16例,占32%,双侧阻塞12例,占24%,输卵管粘连4例,占8%。期待疗法或治疗后,1年内自然妊娠18例,其中异位妊娠3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能较准确判断输卵管内部通畅情况及形态,对轻度粘连有治疗作用,能为今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显微手术在输卵管复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侯巧芳  刘雪花  胡静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700-701,71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应用于输卵管复通中的效果。方法:288例病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卵管复通术。病人分为绝育术后组,不孕组(输卵管炎性阻塞)及异位妊娠组;3组均使用外科显微器械行输卵管端-端吻合术或造口术,术中及术后常规行防粘连处理,术后第2次月经过后3~7d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结果:288例中12例失访,其余276例中,236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通畅率100%;妊娠率82.27%(227/276),其中绝育组为85.20%(167/196),异位妊娠组为79。17%(52/72),不孕症组37。5%(3/8)。结论:显微手术可应用于各种原因的输卵管复通术,术后复通率及妊娠率均较普通术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不孕症患者256例中102例需行输卵管通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辅助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普通输卵管通液术,比较其疗效。结果:(1)宫腔镜显示宫腔内异常162例,占63.3%,明显高于子宫输卵管造影及B超(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为70.59%,明显高于对照组(50.98%)(P<0.05)。结论:宫腔镜在女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颖斐  王筑  孔元蓉 《河北医学》2011,17(12):1620-162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诊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对照组患者行普通输卵管通液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情况,观察术后1年内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的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3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性手术中凝血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宫外孕保守性手术中治疗组21例在清除病灶妊娠物后,将凝血酶敷于患处,观察其止血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并与对照组27例在宫外孕保守性手术中不使用凝血酶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中使用凝血酶后迅速止血,其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于术后一周、第一次月经干净后行输卵管通液术,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外孕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凝血酶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留输卵管,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有输卵管通液史的不孕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发生情况,探讨输卵管通液是否是EM的高危因素.方法:将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因不孕在本院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 563例.原发不孕3 355例,继发不孕4 208例.根据镜下所见输卵管通畅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输卵管通畅组3 704例,闭塞组3 859例;根据患者输卵管通液次数,将每组又分为4小组(无、1~5次、6~10次、10次以上).结果:①输卵管通畅组的EM发生率45.5%,明显高于闭塞组(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输卵管通畅情况与EM有关系.②输卵管通畅组的4小组EM的发生率分别20.0%、47.8%、59.0%、7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做过通水的患者EM发生率高于未做过通水者.通水次数越多EM发生率越高.而在闭塞组中无差异.③在原发不孕患者中EM的发生率(36.3%),高于继发不孕者(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卵管通液术可能是不孕患者发生EM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叶菲  杨花峰  马会杰 《吉林医学》2013,34(13):2544-254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200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中通液术一次性成功情况,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完成通液手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能够提高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一次性成功率,有助于患者受孕,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并行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的124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63例,术中行输卵管切开前于着床部位输卵管系膜处注射垂体后叶素2 U;对照组61例,术中行常规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术后妊娠率及术后异位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7.0±7.5)min,短于对照组的(58.7±7.9)min(P<0.01);术中出血量为(17.3±7.3)mL,少于对照组的(41.0±9.1)mL(P<0.01);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3.3%(P<0.05);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55.6%,高于对照组的34.4%(P<0.05);术后不避孕1年内的妊娠率为46.6%,高于对照组的31.6%(P<0.01);异位妊娠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着床部位输卵管系膜处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注射后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保护术后患侧输卵管功能,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治疗输卵管中段及近端阻塞引起的不孕症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92例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及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通液,追踪术后1年内受孕情况。结果宫腔镜组14例患者输卵管通液通畅(通畅率35%),宫腹腔镜组30例输卵管插管通畅(通畅率65.2%),两者比较差异明显。术后1年观察宫腔镜组9例妊娠,宫内妊娠率19.5%;宫腹腔镜组14例宫内妊娠,宫内妊娠率30.4%。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是治疗输卵管阻塞尤其是近端梗阻行之有效的方法,宫腹腔镜联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异位妊娠(EP)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TVS)的影像学资料,并于同期经腹部超声检查(TAS)的120例EP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AS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8%,TVS组为95.8%,组符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TVS组的清晰显示子宫率(100%),子宫内膜厚度测定率(100%),肿块检出率(100%),肿块内孕囊样结构检出率(20.0%),肿块内血流信号检出率(85.0%)明显高于TAS组的51.7%,69.2%,55.0%,1.7%,21.7%两组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能清楚显示子宫内外情况、诊断符合率高,是目前临床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助孕并发异位妊娠9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助孕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ing embryo transfer,FET)助孕后发生异位妊娠病例的助孕指征、助孕方式、异位妊娠类型等进行回顾总结。结果:6007人次接受助孕治疗者,临床妊娠2322人次(38.7%),94人次为异位妊娠,发生率4.05%。其中输卵管妊娠92人次,发生率3.96%,占总异位妊娠病例的97.87%(92/94),其他部位2人次(腹腔妊娠和子宫角妊娠各1人次),发生率为0.86‰,占异位妊娠比例为2.32%。宫内宫外合并妊娠20人次,发生率为0.86%(20/2322),占异位妊娠病例的21.28%(20/94)。86例患者助孕指征为输卵管因素和/或盆腔粘连,占91.49%,其中24人有异位妊娠史(25.53%)。3种助孕方式(IVF-ET,ICSI和FET)比较,其总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IVF-ET组显著高于ICSI和FET组(均P〈0.05);FET组亦显著高于ICSI组(P〈0.05)。结论:体外受精助孕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受孕人群高,有输卵管病变史是发生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陈海玲  宁学玲 《吉林医学》2013,34(19):3778-3780
目的:探讨风疹病毒(RV)和巨细胞病毒(CMV)对不孕妇女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不孕妇女血清RV-lgM和CMV-1gM、CMV-1gG抗体检侧,并与早期妊娠(早妊)妇女作对照。结果:早妊组中,血清RV-1gM抗体阳性率为1.82%,CMV-1gM、1gG抗体阳性率为0.91%,97.97%。不孕组中,血清RV-lgM抗体阳性率为6.73%,CMV-1gM、1gG抗体阳性率为4.23%、96.42%。不孕组RV-1gM、CMV-1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早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P<0.01;χ2=4.94,P<0.05),CMV-1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在继发不孕组和原发不孕组不孕妇女中,血清RV-1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5%、7.81%,CMV-1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6%,3.51%,继发不孕组和原发不孕组血清RV-1gM、CMV-1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χ2=0.32,P>0.05)。结论:RV和CMV活动性感染与不孕症妇女密切相关,有助于对不孕妇女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治疗,对不孕妇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