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余文景  许静  梁翼  李敏  沙湖   《四川医学》2018,39(1):83-8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床疗与安全性。方法选我院80例RA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RF、ESR、CRP、IL-1、IL-6、TNF-α)、疗效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临床可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袁咏  葛燕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88-2189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RA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白芍总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较对照组[79.07%(34/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F、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RF、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来氟米特治疗RA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可提高疗效,下调血清RF、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RA患者98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来氟米特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日2次,20 mg/d)、美洛昔康组(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每日2次,15 mg/d)、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来氟米特10 mg/d,每日1次;美洛昔康7.5 mg/d,每日1次)。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个月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1、2、3、4个月后ESR、CRP与RF均呈下降趋势,但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下降速度更快,三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1、2、3、4个月后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等临床症状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下降速度更快,三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RA能显著降低其ESR、CRP与RF水平,是治疗RA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后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晨僵等)、RF、ESR、CRP 等类风湿关节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CRP、RF、ESR 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来氟米特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LEF+MTX)和对照组(MTX),每组3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4%;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ESR、CRP水平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甲氨蝶呤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云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44-164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本次试验的有64例。治疗组33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对照组31例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16周观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16周进行疗效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6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用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治疗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治疗组56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对照组52例,给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80.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RF、VAS指数及DAS28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芍总苷联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氢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甲氨蝶呤12.5 mg,每周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来氟米特,10 mg/次,1次/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氨基葡萄糖联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6月整群选取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给予氨基葡萄糖联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三联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数及晨僵改善情况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数及晨僵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措施。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观察组)60例和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60例,均采用甲氨喋呤结合来氟米特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都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观察,观察组治疗前的ESR、CRP、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伴随有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可能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有直接关系,药物联合治疗后可促进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实验组则再给予英夫利西单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英夫利西单抗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1月所收治的9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组49例,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结果:采用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71.4%。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89.8%。结论: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51例采用爱若华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西乐葆治疗,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62%,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显效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69.8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佳,且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赵明妹 《当代医学》2022,28(6):43-46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藤痹痛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法,连续治疗30 d,观察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血清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1β(IL-1β)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为48.1%,有效率43.3%,总有效率91.5%;对照组痊愈率为34.1%,有效率45.1%,总有效率79.2%,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NF-α、NF-kB、IL-1β、RF、CRP、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26-129+134
目的探讨蠲痹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RF、抗CCP抗体、ESR、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开放、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雷公藤治疗组(n=35)和甲氨蝶呤对照组(n=3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接受蠲痹饮治疗,甲氨蝶呤对照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结果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关节疼痛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僵时间缩短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降低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蠲痹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甲氨蝶呤治疗显著,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藤祛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五藤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每2月后均进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关节CT检查,并记录患者关节压痛个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关节肿胀个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对疾病的全面评分,疾病活动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有效率为7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ESR、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SJC、TJC、全面评分、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藤祛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软骨损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患者,对照组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无软骨损伤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RF-IgA、RF-IgM、ACCP、ESR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X线分期患者外周血中RF-IgA、RF-IgM、RF-IgG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发现,II期、III期患者血清中RF-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X线分期患者ACCP、CR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II期、III期患者血清中ACCP水平明显高于I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I期患者血清中ACCP水平明显高于II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期、III期患者ESR、CRP水平高于I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进行分析,血清中RF-IgA、RF-IgM、ACCP、CRP及ESR水平升高是RA伴软骨损伤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RF-IgA、RF-IgM、ACCP、CRP及ESR水平升高是RA伴软骨损伤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