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龙仕居  陈忠仁 《重庆医学》2012,41(19):1970-197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痰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急性加重期组40例,缓解期组40例,将同期门诊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诱导痰及血清IL-6、IL-8、TNF-α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缓解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诱导痰液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pH)变化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心率(HR)、呼吸频率、SaO2、PaO2、PaCO2、pH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SaO2、PaO2、PaCO2、pH等情况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好转,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22-25
目的 研究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水平。 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肺功能指标(FEV1、FVC、 FEV1/FVC)、血气指标(PaO2、PaCO2、p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PaO2、PaCO2、pH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ECOPD患者应用胸腺肽α1治疗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气分析与血清IL-8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气分析与血清IL-8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相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明显高于缓解期水平(P〈0.01),缓解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8水平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结论IL-8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血清IL-8检测对COPD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茜  周志益  李华  甘丹 《重庆医学》2013,42(17):1938-1939,1942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高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外周静脉血,检测IL-8、IL-6、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FEV1%pred的变化。结果高龄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水平随综合评估分级递增而逐渐增加(P<0.01);急性加重期IL-8、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IL-8、IL-6、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龄COPD患者IL-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衡量高龄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肺功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缓解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及其与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测定健康对照者及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缓解期、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SOD、LPO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及肺气肿急性加重期的红细胞SOD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慢性肺心病临床缓解期红细胞SOD含量高于急性加重期(P<0.05)。慢性肺心病及肺气肿急性加期的红细胞LPO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慢性肺心病临床缓解期红细胞LPO含量低于急性加重期(P<0.01)。慢性肺心病红细胞SOD与血pH、氧饱和度(SaO2)呈负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在一定范围内,血PaCO2升高、血pH和PaO2的降低可影响红细胞SOD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临床特征与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 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 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肌酐(Cr)明显高于稳定期,血清白蛋白(ALB)、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稳定期.②APACHEⅡ评分与PaCO2和Cr呈正相关,与PaO2、SaO2、ALB呈负相关.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2hRR、HR、SBP、DBP、S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h后,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啰音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监测指标RR、HR、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达83.58%;因肺部感染加重和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8.96%),因病情危重放弃抢救5例(7.46%)。结论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兴林 《吉林医学》2012,33(15):3216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PaCO2、PaO2等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PaCO2、PaO2等动脉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PaCO2、PaO2等动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及七叶皂苷钠的影响.方法 将94例符合COPD急性加重期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同时测定血清TNF-α和IL-6,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FEV1%预计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所有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FEV1/FVC、FEV1%、PaO2间呈负相关,与PaCO2间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介导COPD急性加重的炎症反应,七叶皂苷钠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 (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相同的常规治疗下 ,BiPAP治疗组 2 5例应用Bi PAP通气经鼻 (面 )罩给氧 ,对照组 2 1例经鼻导管给氧 ,用血气分析仪及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分别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PaO2 、SaO2 、PaCO2 、呼吸率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iPAP组PaO2 、SaO2 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而PaCO2 、呼吸率及心率显著下降 ,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1 ,P <0 0 1 ,P <0 0 5 ,P <0 0 5 )。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COPD呼衰患者的缺氧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尤其对改善组织缺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其昼夜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方法 检测75例COPD患者血中清晨1AM、6AM的ET-1和NO水平,并结合临床分级另抽取6AM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Ⅱ、Ⅲ级COPD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Ⅰ级COPD患者和正常人(P〈0.05),而NO水平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中ET-1分别与PaO2SaO2、pH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NO分别与pH、PaO2呈正相关(P〈0.05)。且随着COPD病情进展Ⅰ级~Ⅲ级,ET-1、PaCO2逐渐增高,而NO、PaO2、SaO2逐渐降低。结论 ET-1和NO是参与COPD急性期发病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肺功能、免疫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分为慢阻肺组和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组。观察两组血气指标、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与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PaO2、SaO2水平低于COPD组患者,PaCO2水平高于COPD组患者(P<0.001);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45.23±12.78、956.36±22.19、76.28±6.27,高于COPD组患者;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FVC、MMEF和PEF水平分别为2.24±0.52、2.02±0.48、6.16±0.42,低于COPD组(P<0.001);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IL-18、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94.15±8.04、18.17±3.01、11.55±2.42,高于COPD组(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SaO2与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负相关,与肺功能正相关;PaCO2与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正相关,与肺功能负相关。结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aO2、SaO2水平较低,PaCO2水平较高,且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SIRS评分并检测血清hs-CRP,探讨二者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着SIRS评分的升高,患者死亡率、hs-CRP水平显著升高,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逐渐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aO2、PaCO2及SaO2与SIR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SIRS评分及hs-CRP水平与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体外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方法:使用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治疗8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PaO2,PaCO2和saO2),肺功能(vr,vc,FVC,IRV和IC)、膈肌活动度(DMD),血清SOD,FI等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明显好转(P<0.01,P<0.05),肺功能显著改善(P<0.01),膈肌活动度增强(P<0.01),血清SOD升高(P<0.05),FI下降(P<0.01)。结论:体外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稳定组)、42例COPD急性加重期(COPD急重组)、4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脂联素、IL-8水平,分析COPD稳定组、COPD急重组血清脂联素、IL-8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关性。结果 COPD稳定组、COPD急重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COPD急重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COPD稳定组(P0.05)。COPD稳定组、COPD急重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COPD急重组血清IL-8水平高于COPD稳定组(P0.05)。血清脂联素与PaO2呈正相关,IL-8与PaO2呈负相关。结论脂联素、IL-8可能参与了COPD炎症反应,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肃清煎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肃清煎剂,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7、14d与治疗前比较PaO2、SaO2均升高,第14dPaCO2降低,治疗组PaCO2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降低,血浆比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结论:肺肃清煎剂能够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液高黏状态,纠正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思力华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思力华联合舒利迭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H、PaO2、PaCO2、SaO2、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aO2、SaO2、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1),PaCO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力华联合舒利迭治疗可有效改善呼吸道通气状态,保护肺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呼吸科病房确诊为AE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28例。对照纽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血清IL-1β、IL-18水平,并与由30名健康体检者组成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18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降低AECOPD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COPD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 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 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 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 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