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 前瞻性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阳虚衰证、气滞血瘀证4个证型,所有患者均检测组织ERK1/2 mRNA和ERK1/2 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证型患者ERK1/2表达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肝肾阴虚型占比较高,其次为脾肾阳虚型、肾阳虚型,血瘀气滞型占比最低,男性多为肾阳虚型,女性多为肾阴虚型,气滞血型患者平均年龄髙于其他证型(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L2~4、股骨颈、转子区、Wards区骨密度值比较,血瘀气滞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ERK1/2 mRNA、ERK1/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血瘀气滞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L2~4、股骨颈、转子区、Wards区骨密度平均值与ERK1 mRNA、ERK2 mRNA、ERK1蛋白、ERK2 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51、0.306、0.318、0.270,P均<0.05)。结论 血瘀气滞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肾阳虚者,肾阳虚者低于肾阴虚者,且表达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中医证型与握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济南各社区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纳入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142例(骨质疏松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39例(非骨质疏松组)。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将骨质疏松组患者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肾虚血瘀三型,采集所有受试者一般指标,研究握力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绝经年限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握力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证型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组体重大于脾肾阳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证型的握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肝肾阴虚组、肾虚血瘀组、脾肾阳虚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握力较低,脾肾对肌力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症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4例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对患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冠脉CT检查,并与不同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滞血瘀组患者腰1~4椎体(L1-L4)BMD值最低,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的比率更高,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多支血管病变比率更高。结论绝经后女性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并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于两者的协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脾肾阳虚型37例,占46.25%;肝肾阴虚型13例,占16.25%;气滞血瘀型14例,占17.50%;其他证型16例,占20.00%。绝经时间较久的妇女中,脾肾阳虚型患者易发生至少2次及其以上骨折,以髋部、脊柱骨折为主。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多因肌肉协调性下降而摔倒造成,脾主肌肉、肾主骨,若脾肾亏虚则无以濡养肌肉、骨骼,筋缓骨痿,因此,"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型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部位骨密度,中医辩证分型,记录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等自身因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结果 CTR基因型分布:CC型74.17%,CT型21.67%,TT型4.17%;中医证型分布:脾肾阳虚型71.67%,肝肾阴虚型22.50%,气滞血瘀型7例5.83%.经t检验,不同CTR基因型者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中医证型者骨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C型中,气滞血瘀的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脾肾阳虚(P<0.05).结论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部背伸肌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自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广东省部分地区行骨密度检测的144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分布在50岁~75岁之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依次分为: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及气滞血瘀组。4组患者均行腰部背伸肌力检测,最后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组中L1~4平均BMD比较,肾阳虚衰组BMD较大,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BMD值较小,4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腰部背伸肌力值比较,肾阳虚衰组肌力较大,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肌力较小,肾阳虚衰组与脾肾阳虚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与气滞血瘀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部背伸肌力与L1~4平均BMD值呈正相关。结论 4组中骨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阳虚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说明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较其他3组骨质疏松严重。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腰部背伸肌力日益减小,说明腰部背伸肌力的变化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分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现结合诸医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总结归纳,浅析骨折愈合过程的中医三期分型(初、中、后期)及辨证分型(气滞血瘀、热毒炽盛、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研究各证型用药及临床疗效,探讨各证型与骨折的关联性,以期为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进步及今后医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肾实质细胞早衰与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01月~2017年06月151例已行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根据《IgA肾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各证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以及肾实质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牛津病理分型评分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实质细胞衰老标志物P16和DcR2的表达。Spearson相关分析IgA肾病患者肾实质细胞早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结果:151例IgAN患者脾肾气虚证患者比例最高,为51例(33. 8%);气阴两虚证患者为48例(31. 8%);肝肾阴虚证为30例(19. 9%);脾肾阳虚证为22例(14. 6%)。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牛津病理分型评分依次升高,分别为(4. 2±3. 3)、(5. 4±3. 6)、(8. 2±4. 2)、(12. 4±3. 2)。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P16肾小球阳性细胞比例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42. 1±4.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57. 2±5. 1%,P 0. 05)。这四种证型患者P16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也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25. 1±7. 6)%、气阴两虚证(35. 4±11. 2)%、肝肾阴虚症(53. 8±10.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85. 1±13. 1)%(P 0. 05)。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DcR2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依次升高,分别为(25. 1±7. 6)%、(35. 4±11. 2)%、(53. 8±10. 6)%、(85. 1±13.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16、DcR2阳性肾实质细胞比例分别与IgA肾病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实质细胞早衰可能是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重要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分期、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在上海地区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收集32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生活质量指数SF-36量表,探讨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结果:共调查成年患者322例,其中男169例(52. 4%),女153例(47. 6%),男女比为1. 1:1;年龄21~80(54. 8±13. 2)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2例(56. 5%),高血压肾损害82例(25. 5%),糖尿病肾病25例(7. 8%);其他病因33例(10. 2%);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干目涩、大便不实、失眠多梦等症状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42. 8%),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18. 6%)及阴阳两虚证(18. 6%),而在兼证中以湿热证最常见(12. 9%);中医主证分布情况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随着疾病进展,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呈下降趋势;而中医兼证分布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气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均P 0. 05,阴阳两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分别为P 0. 05、P 0. 05、P 0. 01,阴阳两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P 0. 01;脾肾气虚证的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P 0. 05、P 0. 01;脾肾气虚证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从生活质量指数来看,脾肾气虚及阴阳两虚证患者的总分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 0. 01)。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选择91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对其肾活检光镜病理进行统一的半定量积分,并比较中医辨证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脾肾阳虚证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脏总病理损害积分>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肺肾气虚.结论: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积分显著相关.随着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的不同证型,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关节表面涂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强  王岩 《中国骨伤》2007,20(5):355-358
生物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表面涂层的研究成为目前人工关节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组织工程学、材料学的发展,在人工关节表面用材、涂层类型及其处理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多成果出现,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护士医院安全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 了解护士对医疗护理安全文化的认知情况,为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医院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改后的医疗安全问卷(内容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和差错事故报告系统)对2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疗安全知识认知总分为170.58±9.63,对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评分分别为78.82±6.26、43.96±5.10、57.39±5.33.不同职称、科室护士对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科室、学历、年龄、工龄、职称的护士对病房组织文化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特征(学历、科室除外)护士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士对安全文化认知度低,需要加强护士医疗安全的相关意识,构建积极的医院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6.
附睾相关的抗生育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虽然至今尚没有一种直接作用于附睾并可供临床试验用的男性避孕药 ,但对附睾功能和精子在附睾成熟的研究表明 ,附睾极有可能成为男性抗生育最理想的靶器官。相关的动物试验包括直接作用于附睾精子如磺胺水杨嗪类、影响能量代谢与精子活动的氯化甘油和氯化糖苷类化合物、影响附睾环境如雷公藤单体和铜粉等。对附睾特异蛋白研究 ,可望发现免疫学途径的靶抗原 ,用于制备避孕疫苗。近年国内外对附睾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取得某些进展 ,如SC342、bin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有助于临床附睾炎和不育症的诊治 ,同时有望成为干扰附睾精子成熟达到避孕目的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声热处理钝化毛豆过氧化物酶.实验条件为:温度60~90℃、超声波频率25kHz、功率800 W.以在不同温度(60~100℃)下热处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作为对照,研究超声波协同热力灭酶的机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在25 kHZ、800 W的超声波、83℃下处理1.52 min,过氧化物酶钝化效果最佳.目前的研究有助于声热作用作为新加工工艺逐渐取代传统热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