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疗法因具有替代受损或丧失功能细胞的作用,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再生医学中受到广泛关注。不同来源移植细胞的替代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存在伦理、免疫排斥、致瘤性等不足。病变区微环境也影响着移植细胞的存活,使细胞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受到阻碍。随着移植细胞种类增加和移植技术更新,通过重编程、基因修饰、三维培养和生物支架等的应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效果得到不断优化。不同学科间交叉合作有效解决了不同来源移植细胞的一些潜在问题,在细胞悬液、细胞膜片和视网膜类器官替代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视力受损与失明的重要原因。目前,对于感光细胞大量丧失的疾病晚期阶段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大量研究提供了感光细胞的移植替代治疗的新思路,而视网膜3D培养技术产生的视网膜类器官能够在体外产生移植所需的感光细胞及组织,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移植替代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综述视网膜3D培养技术以及感光细胞移植的发展,着重阐述视网膜类器官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移植替代治疗中的现有运用策略以及局限性,以期为视网膜3D培养技术在感光细胞替代治疗中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余超  李秋玉  邵毅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7):1175-1178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影响人类视力的主要疾病,使人感光细胞受损,损害人的视力。而且哺乳动物的视网膜没有再生能力,一旦患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预防和减缓该类疾病的方法,但移植光感受器以补充视网膜中受损的感光细胞可以治疗视网膜疾病。本文将讨论光感受器移植方法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恢复视力的现状和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丢失导致不可逆性视力减退和视野丧失为特征的退行性视神经病变。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和自我更新的特性,干细胞治疗已被证明可用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望成为青光眼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干细胞根据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移植方式包括前房移植、玻璃体内移植、视网膜下和脉络膜上腔移植。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途径主要包括修复受损小梁网以降低眼压,以及替代或修复受损伤的RGC。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青光眼主要存在操作安全性、致瘤性及免疫排斥等问题。通过提取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的治疗方式可能是较好的解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是一类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丢失而引起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干细胞移植技术为此类疾病带来了一线希望,干细胞整合入视网膜,分化成为特定的感光细胞,可以重建视网膜功能.最近,科学家在骨髓和一些成人组织中发现了一种表达CXCR4受体的干细胞,称为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SELSCs),这种细胞表达多种胚胎细胞及原生殖细胞的标志物,有实验证实其具有分化为三个胚层细胞的潜能.VSELSCs这种可以定向分化的特性预示了它在治疗退行性疾病中的广阔前景.本研究主要着眼于VSELSCs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曹天玥  江双红  晏晨  艾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60-2262
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和Stargardt黄斑营养不良(SMD)分别是威胁老年人和青少年人群视力最常见的疾病.目前仍缺乏可改善干性ARMD和Stargardt黄斑营养不良患者视力的确切疗法.近年来,干细胞(stem cells)技术不断发展,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移植疗法成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的热点及新方向,本文将对该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卢阳  谷平  罗敏 《国际眼科纵览》2014,38(6):380-38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升高的黄斑部疾病.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和视网膜退行性变引起的不可逆性中心视力下降.人类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近年研究发现,ADSC联合视网膜细胞诱导因子可体外诱导ADSC向RPE细胞分化,并表达RPE细胞的标志.相关动物模型显示,由ADSC分化而来的RPE样细胞移植后可参与视网膜重建及修复.ADSC移植为AM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对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仍然只停留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阶段,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具有较强自我复制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人们开始通过尝试不同的分离、诱导、移植等手段,以实现其向视网膜细胞的转化,并最终实现体内的替代治疗。我们就BMSCs在视网膜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相关的变性疾病,导致患者渐进性视觉丢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共同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实验研究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研究表明将感光前体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或玻璃体内,可以延缓宿主感光细胞的凋亡、替代凋亡的感光细胞、挽救残存的视觉功能和修复视网膜结构。细胞移植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移植细胞的来源问题,目前主要的移植细胞来源是视网膜祖/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等。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敬学 《眼科研究》2011,29(7):665-668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各级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性异常,最终造成患者视力的不可逆性损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干细胞替代治疗方法的出现为此类致盲性眼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干细胞的眼部移植仍存在着一些难点,如移植后细胞的移行能力、存活效率以及向目的细胞的分化能力等。因此,最近研究显示,视网膜组织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助于解决或弥补以上问题。针对目前干细胞和组织工程视网膜的研究状况,对视网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体内移植技术等研究进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舒会叶  韦芊  邵毅 《眼科新进展》2022,(10):824-828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由于视网膜的免疫赦免特性,异体光感受器移植成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方法,但光感受器的组织来源又成为一大难题。人胚胎干细胞是由3D培养诱导分化而成的视网膜类器官,可以作为视网膜组织来源之一,为类器官移植提供了供体材料。本文就3D培养技术在视网膜类器官培养中的应用、类器官移植存在的问题、类器官与临床应用的距离等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是一种胚胎发育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同源的生长细胞,不仅在结构上与RPE细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吞噬视杆细胞外节段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方面也有显著一致性.利用基因转染等方法 将IPE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不仅可以应用于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老年性相关变性等眼科疾病的治疗,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关注IPE细胞的功能特性及其移植方法 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IPE细胞的功能特性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是一种胚胎发育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同源的生长细胞,不仅在结构上与RPE细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吞噬视杆细胞外节段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方面也有显著一致性.利用基因转染等方法 将IPE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不仅可以应用于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老年性相关变性等眼科疾病的治疗,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关注IPE细胞的功能特性及其移植方法 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IPE细胞的功能特性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多来,视网膜移植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它可分为视网膜植片移植和视网膜细胞移植。细胞移植的前景十分广阔,它包括基因转移作为治疗方法的潜力巨大。目前,视网膜细胞移植中研究较多是色素上皮细胞(RPE)和感光细胞的移植。视网膜感光细胞移植开始于80年代中期,对感光细胞变性的疾病,移植纯的感光细胞具有针对性,且能减少玫瑰花结构的形成。我们拟就近年来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移植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一、移植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分离出足够数量和适当纯度的细胞以替代受体功能不全的细胞是细胞移植最关键的第一步。为使移植细胞能更好发…  相似文献   

15.
各种退行性视网膜病变缺乏常规的治疗方法,通过干细胞移植,使其整合入视网膜各层并且分化为目标细胞,以重建视网膜功能,给不可逆性盲眼患者带来了曙光。近年来视网膜干细胞移植的试验性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就视网膜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供体材料来源、诱导分化及影响因素和试验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重视凋亡在视网膜退行性变性疾病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退行性变性疾病包括多种眼科常见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是此类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近年来在防止视网膜细胞凋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如何从抗凋亡的角度来探索预防和治疗视网膜退行性变性疾病的新途径,仍是今后眼科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视觉形成的重要参与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或死亡往往会导致视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变性等致盲性疾病,均会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或进行性大量凋亡。目前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为了恢复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干细胞移植上。干细胞移植主要指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干细胞的替代治疗,另一类则是通过干细胞移植促进某些因子分泌来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我们旨在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疾病的潜力进行综述,并着重讨论不同种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易于基因转染且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因此可作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近年来人们对BMSCs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为其可能作为一种新来源的种子细胞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疾病方面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就BMSCs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瑾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722-1725

近年来,干细胞在眼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受到高度关注,胚胎干细胞(ES)、成体干细胞能够被定向诱导分化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由此可获得转分化的大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源,通过体内干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有望应用于各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本文就各种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途径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许多视网膜疾病由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病变导致整个视网膜退行性改变,视功能恶化,最终失明。此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通过移植的方法,置换有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机制探讨及有效治疗提供了光明的前景。本文就有关移植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