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药是大肠癌的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虚瘀毒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基本病机。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药灌肠可有效降低大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文章就近年来大肠癌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床、实验研究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全球第二大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和胃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为90%,局部淋巴结转移者为68%,远处转移者为10%,50%~60%的大肠癌患者在根治术后仍可能复发转移[1]。目前大肠癌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复发和转移,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已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之一。现对大肠癌的中医病证治疗学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余清清  陈旻 《吉林中医药》2012,32(3):318-321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在研究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取得很大进步,不局限于单纯中药汤剂治疗,同时注重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并寻求中成药及中医的其它独特治法,中医多途径多方式的治疗方法,在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副作用、预防复发与转移等方面取得明显疗效,带给大肠癌术后患者更多的生存希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采用补脾益精方治疗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3例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作者研究对象,掷币法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传统化疗,观察组42例加用中医补脾益精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2组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积分、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KPS评分、ORR及DCR比较,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脾益精方治疗大肠癌复发转移患者效果显著,其能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归纳中医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及研究,从中医对大肠癌脾虚证的认识、健脾法的临床应用、健脾法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脾胃亏虚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调节免疫功能等。结论临床应用健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老年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随访统计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1、2、3、4、5年无病生存率及相关信息,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临床TNM分期和中医药疗法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P0.05)。服用中药的风险比为0.395,95%可信区间为(0.176,0.867)。治疗组56例中未出现复发、转移共41例,占73.21%;对照组62例中未出现复发、转移共29例,占46.77%。结论对老年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出现复发或者癌细胞转移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中医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方法;概括了中医对大肠癌改善临床症状、对放化疗的增敏减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防止复发转移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大肠癌发展方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与中医脾虚、湿热、毒聚等因素相关.中医在降低大肠癌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证侯,提高生存质量,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治疗大肠癌的中医理论、辩证分型,以及治疗模式研究明显滞后.本文从大肠癌辨证分型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研究、中药对大肠癌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提出了抗癌中药与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存在共同生物学基础,如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自噬等,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大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大肠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早期诊断率较低,临床症状明显时,已多属中晚期,而目前大肠癌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复发和转移。中医认为大肠癌是由于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畅以致水谷不化,导致痰、湿、热、瘀、毒内阻而形成。目前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虚气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毒内阻、湿热蕴结、气血两虚居多。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已记载了多种防治大肠癌的方法。中医养生疗法在提  相似文献   

10.
窦丽萍  钟薏 《西部中医药》2013,26(1):125-128
总结、分析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干预大肠癌转移的相关研究,就中医对大肠癌转移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慧  云鹰 《河南中医》2008,28(9):17-19
蛋白尿的产生不外乎本虚标实,邪实正虚,且两者相互影响。本虚责自肾脾肺,标实多见湿、浊、风、毒、瘀。肾虚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流;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泄,加之湿邪、外感风邪、毒邪、瘀血等,导致瘀阻肾络,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相似文献   

12.
影响肿瘤患者护患关系的因素有恶性肿瘤分布广、危害大,发病的年龄跨度大,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确定,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患者及家属的影响因素等,通过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和方法、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护理质量等措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夹板外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5 3例 ,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锻炼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优良率达 96 2 %。是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在我院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415例(453只眼)患者,按民族分为观察组(维吾尔、哈萨克族)227例239只眼与对照组(汉族)188例214只眼.通过对两组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超声治疗能量及时间参数、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少数民族患者的白内障核多为Ⅳ~Ⅴ级,汉族组患者白内障核多为Ⅲ级,术后视力分布,超声乳化能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维吾尔、哈萨克族老年性白内障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设备、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我国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已取得了很大发展,检验结果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缺少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就是科学检验理念。本文主要介绍科学检验理念对于做好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主神明理论的源流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先秦、两汉以降有关脑理论的文化背景,以及同时期中医脑主神明理论的发展,剖析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之争的渊源,对中医脑神理论的源流及内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脾胃枢机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关键,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在抑郁症发病及临床治疗中具有特殊意义,并对抑郁症的治疗提出了健运脾胃,运化水湿为重点的调节中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汤治疗肾性贫血(RA)药效学机制及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方法:将慢性肾衰竭(CRF)肾性贫血符合入选条件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用相应药物治疗8周,观察2组病人用药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补肾健脾和胃降浊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肾性贫血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结论:补肾健脾和胃降浊之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更有利于肾性贫血的纠正。  相似文献   

19.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则骨髓失养;脾为后天之本,"主身之肌肉",肌肉丰满壮实乃骨髂强壮的力学保证。"肾之合骨也,……其主脾也。"脾虚,运化无力则肌肉痿弱,肾精化生乏源则骨髓失养,终致骨痿。脾肾不足是骨痿形成的主要病机,补肾健脾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则。该理论经大量实验室研究所证明,并经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如何成为有成就的中医学人、如何在高原上打造高峰是中医学界关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治学方法,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个人境界,强化临床诊疗技能的培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医苑丛谈"就是紧密围绕这四点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