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电针在海洛因戒毒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索电针在海洛因戒毒中的作用机制,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但电针戒毒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特别是刺激参数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种,目前在治疗方面电针应用比较广泛,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电针的介入时机、每次电针的治疗时间及终止时间,电针波型及穴位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争议,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观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手针和电针作为最常用的两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在临床中都有广泛应用,但二者的疗效而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差异。针刺的穴位局部变化,对后续针刺效应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析和比较了手针与电针对穴位局部组织结构、细胞和物质变化的影响,从针刺穴位的局部启动环节入手,探讨了手针和电针的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以为指导临床选择适宜的针刺方式提供依据,为手针和电针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针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就电针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共综合32篇文献的内容,从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取穴部位、应用基础研究现状、电针治疗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电针在面神经炎治疗方面的文章已有很多,但电针在面神经炎急性期的应用论述较少而且存在争议。本文主要介绍电针在面神经炎急性期的应用,及电针在急性期应用的争议、选穴方式、刺激时间、波形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一综述,从脊髓损伤机制、病理生理,及电针、督脉电针对治疗脊髓损伤、脊髓修复及影响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伴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抗抑郁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成瘾性及禁忌症等缺陷,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音乐电针是在电针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治疗,治疗抑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顾陈怿  胡军  蔡云彪 《中国针灸》2003,23(8):489-491
目的:介绍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从电针频率、电针强度、刺激时间等方面对近来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结果: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针刺效应(尤其镇痛)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对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客观分析影响针刺起效的因素,而且为针刺机理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王连芳  席强 《中医药导报》2019,25(8):108-113
检索近10年国内外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从电针仪型号标注、波形、频率、幅度、脉宽及持续时间选择方面综述电针参数临床应用现状并加以分析。临床上电针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治疗,实际使用中主要关注电针组合波形、强度、频率及时间的选择,对电针仪型号、基本脉冲波形、脉宽、幅度不够重视。电针刺激参数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参数的研究对电针行业的发展、临床疗效的提高及针刺量化、标准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理论的普通毫针针刺与基于西方肌筋膜激痛点理论的"干针疗法"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临床疗效均较为理想,且因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从普通毫针针刺与干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理论根源和临床应用出发,对二者的施术原则、施术部位、操作方法、作用机制研究、临床适用范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总结,并对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的毫针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参考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11.
电针与手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9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排尿障碍症状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均可使排尿异常症状缓解(P<0.05);电针组近期痊愈率为51.8%,高于手针组的17.1%(P<0.05).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优于手针疗法.  相似文献   

12.
张曼  李海天  吕忠礼 《河北中医》2011,33(7):1032-1033
目的 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电针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注射.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法评定患儿肌力恢复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RC肌力分级均有...  相似文献   

13.
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临床上采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趋于多样化,这对于今后进一步观察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启发与指导价值。但通过这些报道也发现近年来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方面研究的不足。首先,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具体体现在纳入样本量普遍偏少、随机方案不明或无随机、缺乏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疗效标准杂乱、试验方案表述不具体等方面,说明文献质量仍有待提高,缺乏大样本量的RCT试验。其次,研究大多未提及随访,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长远疗效未明确。此外,突发性耳聋患者可存在双耳发病,但在研究中较少提及患耳数,大都是患者例数,其描述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有待加强。在未来设计探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实验时,要纳入大量样本,研究设计合理并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胡昌河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36+38-36,38
目的:观察温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电针参与治疗的时机。方法:选择60例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电针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统计,本组治疗的60例中,痊愈48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温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电针参与治疗的最佳时机是"病情顶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48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实验组)24例,单纯高压氧治疗(对照组)24例,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头电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瘫肢肌力的影响与常规头针操作的疗效,从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及治疗前后肌力改变进行系统观察,两者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其有无统计学意义,来得出头电针治疗是否比头针更有利于患者瘫肢肌力提高的结论。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头电针组)和对照组(头针组),均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MAS评分的变化和患肢肌力的改变,两组数值经统计学组间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结果为治疗组16.43±6.08,对照组15.93±5.59,治疗后治疗组42.50±3.73,对照组38.67±3.20,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值均为P=0.000〈0.01,提示两组治疗前后MAS评分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00,即P〈0.01,提示治疗后两组间MAS评分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电针和头针均可显著提高MAS评分及改变患肢肌力,而加电针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7.
近5年应用耳穴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2005至2009年期间应用耳穴治疗肥胖症方面的进展情况。主要从选穴特点、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耳穴治疗肥胖症的选穴特点主要有辨病取穴、辨证取穴和随症取穴。治疗方法有单纯耳穴贴压法、体针配合耳穴(针刺、贴压)法、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等6种方法。常用穴位有内分泌、胃、脾、神门、饥点、三焦、大肠、皮质下、肾、口、交感、肝、小肠、直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总体研究层次较低,治疗方法过于单一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针刺方法对女性尿道综合征膀胱容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不同针刺方法对尿道综合征患者膀胱容量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1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手法针刺组,采用膀胱容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等指标评价,并于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增量较手法针刺组显著(P<0.05),而最大尿流率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和手法针刺均可通过增加膀胱容量和尿流率而改善排尿状况。电针加手法针刺方法对膀胱功能的改善较手法针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给予头面穴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在治疗后评分及显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且具有取穴少、痛苦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叶尚志  蔡玮  魏宁 《西部中医药》2012,25(8):98-10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电针组选T12~L3夹脊、风市、悬钟、丘墟、阿是等穴进行电针治疗;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第1次治疗前、第1次治疗结束后和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第1次治疗结束后,电针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VAS评分比较,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VAS评分低于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且较单纯电针减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速度更快、疗效也更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