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PCOS患者53例,正常对照(C)组27例.检测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同醇(TC)、血浆内脏脂肪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将PCOS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A1)组和非胰岛抵抗(A2)组与C组比较,再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B1)组和非肥胖(B2)组与C组比较.结果 A1、A2、B1和B2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COS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FIns、IR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在PCOS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雪梅  朱铁虹 《河北医药》2008,30(3):368-369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研究表明,它可能是联系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信号分子.现在人们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它还分泌多种因子,包括痩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网膜素(omentin)、 visfatin等.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孙希  雷涛  滕卉茹  徐碧林 《安徽医药》2023,27(8):1572-1576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与超重 /肥胖病人代谢指标及脂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0年 6月至 2021年 1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的 90例身体质量指数( BMI)>24 kg/m2的超重 /肥胖病人纳入研究,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以及皮下脂肪面积( SFA)、腰围、腹围、臀围、身高、体质量、体脂率、基础代谢率( BMR)并根据病人的身高及体质量计算 BMI;测定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游离脂肪酸( FFA)、,碱性磷酸酶( 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尿酸( UA)等代谢指标以及成纤维细胞因子 21(FGF-21)、瘦素、脂联素等脂肪因子,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根据内脏脂肪面积分为四组,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B、C、D四组体质量、 BMI、腰腹臀围、 SFA、BMR、FFA、ALT、AST、HbA1c、HOMA-IR、FGF-21[( 119.90±52.50)、(182.32±61.58)、(198.65±71.13)、(209.44±70.00)ng/L]、脂联素[( 6.73±0.60)、(6.86±1.08)、(7.32±0.95)、(7.58±0.96)μg/L]、瘦素[( 0.85±0.36)、(1.22±0.44)、(1.34±0.41)、(1.41±0.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VFA与体质量、 BMI、腰腹臀围、 SFA、BMR、FFA、ALT、AST、HbA1c、HOMA-IR呈正相关( r>0,P<0.05)与 FGF-21、脂联素、瘦素呈负相关( r<0,P<0.05)即内脏脂肪面积越大,体质量、 BMI、腰腹臀围、 SFA、BMR、FFA、ALT、AST、H,bA1c、HOMA-IR水平越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脂联素、瘦素水平越低。结论超重 /肥胖病人内脏脂肪面积与肥胖程度(体质量、 BMI、腰腹臀围、 SFA、BMR)、胰岛素抵抗程度( HOMA-IR)、糖脂代谢(HbA1c、FFA)、肝功能受损程度( ALT、AST)均呈正相关,与成纤维细胞因子 21、脂联素、瘦素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郭皓宇  曾亚  王赛 《中国药业》2012,21(12):38-40
目的 观察血清脂肪因子内脏脂肪素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前后的变化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疗程12周;对照组用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tc)、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并计算血清内脏脂肪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药物干预前后BMI,WHR,HOMA-IR、血清内脏脂肪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WHR,SBP,DBP,HOMA-IR、血清内脏脂肪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WHR,HOMA - IR的差异与血清内脏脂肪素的差异呈正相关(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内脏脂肪素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鲍行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31-1832
脂联素(APN)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内源性生物活性因子,通过脂肪细胞的旁分泌、白分泌作用参与人体复杂的代谢过程,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脂联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另有研究表明低浓度血清胆红素是高血压新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高血压(EH)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IMT增厚是一种反映早期AS的无创性指标,能作为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与EH密切相关[1]。脂联素(APN)是一种专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近年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20,(4):435-440
目的:研究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对4种千金子素(千金子素L_1、L_2、L_3、L_8)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千金子脂肪油(用量分别为0、0.2、0.4、1、4 g/L)和脱氧胆酸钠为载体,过量加入4种千金子素(40 mg/L),制备包载4种千金子素的自组装胶束溶液,作为含药肠灌流液。取大鼠60只,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按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含药肠灌流液分组进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灌流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前后肠灌流液中4种千金子素的含量;计算在不同肠段中4种千金子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小肠表观吸收系数(Peff);选择吸收效果较好的回肠段为对象,考察并计算4种千金子素的累积吸收量。结果: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装胶束均能使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Ka值和Peff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当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均呈现最大吸收,且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其Peff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按不同脂肪油用量组各肠段的Ka、Peff值排序,4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吸收效果总体上呈现空肠最好、结肠最差的趋势。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2~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回肠的累积吸收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以0.4 g/L脂肪油用量组为最高。结论:不同用量千金子脂肪油与脱氧胆酸盐形成的自组装胶束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千金子素L_1、L_2、L_3、L_8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量,且空肠为上述千金子素的主要吸收肠段。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脂联素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脂联素(APN)等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五苓散)及对照组(基础治疗),比较用药前、用药12周患者的LEP、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腰围、体质量、空腹血糖(FPG)、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LEP、体质量、腰围、hs-CRP、三酰甘油(TG)、FPG均明显降低,APN、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增高(P<0.01或0.05)。治疗后两组间LEP、APN、体质量、腰围、FPG等均差异显著(P<0.01),腰围变化与APN呈负相关性,r=-0.244(P<0.01);而hs-CRP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方五苓散可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体征、血糖水平,能明显改善瘦素抵抗、低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吕靖怡  李红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54-3055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氟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80 mg治疗组;另外选择健康对照者20例.测定治疗前后IL-6、MMP-1和APN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IL-6和MMP-1高于对照组(t=4.896、4.231,均P<0.05),APN低于对照组(t=4.352,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MMP-1均有明显下降,APN明显升高(t=4.156、4.121、4.553,均P<0.05),但80 mg组更显著(t=3.786、3.690、4.110,均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IL-6、MMP-1水平明显升高,APN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氟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IL-6、MMP-1的水平,升高APN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并与药物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瘦素和脂联素等均可介导或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IR).本文综述脂肪因子与IR研究进展,简单介绍改善IR药物,为临床IR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田银君  王忠 《中国药房》2006,17(2):147-149
脂肪组织是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其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具有抗胰岛素抵抗、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冠状动咏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及其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乔炎  李兴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7):528-529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由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降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理作用[1]。本文探讨了2型糖尿病(T2DM)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06年7月体检中心体检者及内分  相似文献   

13.
周秀云  章义利 《安徽医药》2007,11(10):955-956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 e,FES)的形成是由于损伤后开放的静脉及骨折处血肿形成,局部压力增高,促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形成。加之组织凝血活素物质的释放,促发血管内凝血和纤维蛋白沉积,使脂肪滴体积增大而不能通过毛细血管而形成脂肪栓塞[1]。自从1862年Zenker报道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内脏脂肪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为T2DM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1例为CH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和内脏脂肪素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T2DM组、CHD组血清脂联素、网膜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34.99,100.65,q=7.60~21.68,P<0.01);T2DM组、CHD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21.28,q=9.25,8.30,P<0.01),T2DM组与CH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内脏脂肪素与HOMA-IR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内脏脂肪素与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旱柳叶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鉴定出 1 1种单体化合物并对其中 3种化合物 ,即芹菜素 -7-O -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Ⅰ )、木樨草素 -7-O -β -D -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Ⅱ )、间 -羟基 -苄基-吡喃葡萄糖苷 (Ⅲ )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考察。化合物Ⅰ、Ⅱ、Ⅲ均可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1 2 -HETE的生成 ;化合物 (Ⅰ )水解后的苷元—芹菜素对TXB2 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对 1 2—HETE的生成无抑制作用。小鼠饲喂高脂肪饲料 ,一周以后体重明显增加。饲喂高脂肪饲料添加旱柳叶活性组分抑制小鼠体重和子宫周围脂肪量的增加 ,而且还可以降低肝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化合物Ⅲ对大鼠脂肪细胞中由去甲肾上腺素 (NE)诱导的脂类分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胎儿发育状态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5例HDP患者根据病情不同程度分为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2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7例),同期选择3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PN水平,分析其与HDP患者血压、24 h尿蛋白及胎儿发育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不同病情程度组血清APN、血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病情越重,血清APN水平越低,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压平均值(MAP)及24h尿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胎儿胎龄、体重、体重指数及胎盘质量等发育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病情越重,发育相关指标越低(P<0.05);血清APN水平与HDP患者血压(SBP、DBP、MAP)、尿蛋白水平呈负相关性关系(r1=-0.612、-0.612、-0.701,r2=-0.574,P<0.05),与胎龄、出生体重、体重指数及胎盘质量等胎儿发育相关指标呈正相关性关系(r3=0.587,r4=0.596,r5=0.603,r6=0.542,P<0.05).结论 HDP患者血清APN水平越低提示病情越严重,血清APN检测在HD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胎儿发育状态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脂联素(APN)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MMP-9、APN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126例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64例,并选取健康对照64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MMP-9、APN水平,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SA组的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的MMP-9水平又高于SA组[分别为(116.5±0.24)ng/mL,(62.23±0.93)ng/mL,P<0.05];ACS组、SA组的APN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的APN水平又低于SA组[分别为(6.65±2.24)mg/L,(8.32±2.93)mg/L,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者MMP-9水平高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者,而APN则显著降低;MMP-9与APN呈负相关(r=-0.552,P<0.05);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06,P<0.05),APN含量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36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MMP-9、APN之间关系密切,并且MMP-9、APN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咖啡豆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瘦素(Leptin,LP)、脂联素(APN)及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予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肥胖模型,灌胃给予咖啡豆提取物(800,267,133 mg·kg-1),连续6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脂体比,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LP、APN;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受体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予高脂饲料6周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提示SD大鼠肥胖模型建立。与模型组比较,咖啡豆提取物给药后大鼠体质量、脂体比和LP水平下降(P<0.01或P<0.05),血清APN水平、APN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 咖啡豆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具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升高血清APN水平,降低LP水平及上调肝脏脂联素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成穆  曹琦  李俊 《安徽医药》2012,16(8):1045-1047
酒精性脂肪肝(AFL)是长期大量饮用酒精引发的肝脏损害性病变,可逆转也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众多的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脂肪肝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脂联素(Adiponectin)能改善脂质代谢,延缓脂肪肝的发生;脂联素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脂联素/AMPK信号通路是酒精在肝脏的作用靶点、也是调节PPARγ作用的重要信号通路;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调节脂质代谢、促进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参与机体脂质稳态的调节,脂肪肝时PPARγ表达增高,肝纤维化时PPARγ表达减少。对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并为临床防治ALD及脂质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肥胖大鼠代谢指标及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ND组,n=1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HD组,n=30)。16周后HD组成功建立肥胖模型(n=16),并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OB组,n=8)和西格列汀干预组(SITA组,n=8)。分别测定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体质量(BW)、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干预前,HD组的BW、FBG、TG、TCH、LDL-C、FINS、HOMA-IR、内脏脂肪素高于ND组,HDL-C低于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ITA组FBG、TG、TCH、LDL-C、FINS、HOMA-IR低于OB组,HDL-C高于O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脏脂肪素与BW、FBG、FINS、HOMA-IR、TCH、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增加,西格列汀能下调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