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文昊  李兴 《现代肿瘤医学》2022,(21):4022-4026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是孤儿核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当LXRs被激活后,可调节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不但参与胆固醇、脂肪、糖的代谢以及炎症等过程,并且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为全面了解肝X受体激动剂在治疗癌症中的研究现状,本文将从肝X受体激动剂与胃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癌以及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摘 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联合贲门黏膜套扎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 至 2020 年 6 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10 例(均接受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联合贲门黏膜套扎治 疗),统计分析 10 例患者手术前、手术后 1 个月、6 个月的症状评分、吞咽困难评分、生存质量,分析 10 例患者的临床疗 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 例患者术后 1 个月、6 个月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RSI)评分、吞咽困难评分、胃食 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Q)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效 9 例,无效 1 例, 有效率为 90.0 %。出血 1 例,穿孔 0 例,食管狭窄 0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 %。结论: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联 合贲门黏膜套扎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内小儿烧伤创面感染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病房内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住院烧伤患者共170例。对患儿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菌种分布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共检出1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39株(28.3%)、22株(16.0%)、14株(10.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18.1%)、溶血葡萄球菌14株(10.1%)为主。另外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的药物敏感率为100%,对利奈唑胺及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分别为96.0%、80.0%。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的药物敏感率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 结论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小儿住院患者创面感染的菌株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并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只对少数抗生素敏感。建议在预防医源性感染、监测细菌药物敏感情况的条件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李兴 《中国综合临床》1998,14(5):447-448
随着化疗药品的不断出现以及妥善的化疗和防治措施,已使结核病的疫情逐渐下降,但仍有少数反复化疗失败的慢性传染源。本组对106例病人的来源、形成原因、耐药情况作一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至临床资料1.亚病例选择本组106例选自1992年初以来收治的结核病史3年以上,经住院较规则用链霉素(S)、异烟济(H)、利福平(R)、乙胶丁醇(E)、毗障酸胺(Z)、对氨基水杨酸钠(P)、利福喷丁(RFT)、丙硫异烟胺(TH1321),再复治半年以上的患者。占同期结核病人1707例的6.2%。其中男72例,女34例,男女比为2.l:1;年龄ZO~SO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相变纳米液滴-包裹相变温度29℃的全氟戊烷的脂质纳米液滴(L-PFP)和微米级微泡(SonoVue)增强HIFU在体模中的消融效果.方法 分别将0.3 ml的生理盐水、L-PFP和SonoVue各自加入到100 ml的蛋清体模中,制成对照组、L-PFP组、SonoVue组.然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HIFU定点辐照,声功率100 W、辐照时间10 s、辐照深度14 mm.比较3组辐照前后凝固性坏死的体积和能效因子(EEF).结果 辐照后即刻,B超图像上3组的靶区均出现强回声,L-PFP组强回声范围最大;HIFU在体模中形成的凝固性坏死体积为L-PFP组 >SonoVue组 >对照组(P <0.05);3组的EEF为对照组 >SonoVue组 >L-PFP组(P <0.05).HIFU辐照过程中L-PFP组的开始温升速度和最高温度均大于SonoVue组.结论 与微米级微泡相比,相变脂质纳米液滴的对HIFU辐照的增效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小RNA-27b-3p(miR-27b-3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人软骨细胞表达及其靶向对应关系。 方法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B)与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明确miR-27b-3p与MMP13在正常和骨关节炎(OA)人软骨细胞的表达。利用不同浓度的白介素(IL)1β干预原代人软骨细胞24 h,或利用不同时间点的IL-1β(10 ng/ml)干预原代人软骨细胞。利用原位杂交、转染及双荧光素酶报告技术确定miR-27b-3p与MMP13的靶向对应关系;结合运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评估其作用机制。两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多重比较检验。 结果WB、q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软骨相比,OA软骨中miR-27b-3p表达降低(t=5.07,P<0.01),MMP13表达升高(t=-6.31,P<0.01)。IL-1β干扰后的结果显示miR-27b-3p表达降低(F=129.54,P<0.05),MMP-13表达升高(F=394.50,P<0.05)。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野生型-MMP13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F=55.27,P<0.001),突变型-MMP-13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654)。利用特异性MAPK信号抑制剂和NF-kB抑制剂干预IL-1β诱导软骨细胞模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的MMP13表达水平降低(F=28.43,P<0.001),miR-27b-3p表达水平增高(F=35.04,P<0.001)。 结论miR-27b-3p在OA软骨细胞呈现低表达,并负向调控MMP13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这结果提示这miR-27b-3p可能作为OA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筛选与膀胱癌生存预后相关的非编码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构建风险预后模型评价患者预后。方法:从人类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膀胱癌miRNAs与mRNAs数据及对应的临床相关信息,筛选差异的miRNAs和mRNAs。对差异的miRNAs进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筛选得到与预后相关的miRNAs。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进一步分析获得风险模型目标miRNAs,建立最佳风险预后模型,评价模型效能。通过在线数据库和差异mRNAs数据对结合的miRNA靶基因进行筛选,然后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预测miRNAs靶基因功能。结果:筛选得到膀胱癌差异miRNAs有473个,差异mRNAs有7 106个。运用K-M生存分析及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得到24个与膀胱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miRNAs,进一步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得到11个与风险预后模型紧密相关的miRNAs,成功构建miRNAs风险预后模型。模型风险评分=(-0.4×Exphsa-miR-145-5p)+(-0.928×Exphsa-miR-99a-5p)+(-0.295×Exphsa-miR-7705)+(-0.566×Exphsa-miR-590-3p)+(0.201×Exphsa-miR-337-3p)+(0.576×Exphsa-miR-125b-2-3p)+(0.345×Exphsa-miR-652-3p)+(-0.718×Exphsa-miR-143-5p)+(0.286×Exphsa-miR-3065-3p)+(0.282×Exphsa-let-7c-3p)+(0.145×Exphsa-miR-216a-5p)。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81,提示风险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K-M生存分析提示模型评分越高的患者5年生存率越低。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模型miRNAs能够调控多种泌尿系统活性信号和相关通路,介导膀胱癌疾病进展。结论:成功构建膀胱癌miRNAs风险预后评估模型,为临床膀胱癌患者生存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兴  刘剑锋  赵国琴 《安徽医学》2015,36(8):995-998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12周,同时辅助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朱丹溪痛风方加减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 ESR、C 反应蛋白 CRP 及类风湿因子 RF 等6项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79.4%,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3%,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体征和检查指标,多以试验组优出。不良反应率比较,试验组偏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马斌  牛林  袁国龙  李兴  岳璟  孙红丽  李双一 《安徽医学》2015,36(8):1044-1045
患者女性,20岁,系“双手遇冷发白、发紫3年,反复视力下降伴双下肢无力1年余”于2014年2月12日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双手遇冷后发白、发紫,伴右时关节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予以药物治疗后(具体不详)右肘关节疼痛消失,后自行停药,双手雷诺氏现象未见好转。2012年9月10日出现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就诊上海某医院诊断视神经炎,予以眼球内注射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2012年12月14日患者再次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期间完全失明),伴双下肢无力,就诊上海另一医院神经内科,MR 检查示颈、胸、腰段脊髓异常信号,诊断“视神经脊髓炎”,予以甲泼尼龙800 mg/ d 联合丙球(3 d)治疗,患者双眼视力渐恢复,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无支撑物状态下可行活动),出院后服用强的松40 mg/ d。期间反复发作,出现视力下降,双下肢肌力减退伴肢体麻木,于2013年9月14日就诊天津某医院,再次行 MR 检查示颈、胸、腰段脊髓多处异常信号,诊断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双眼视力稍恢复,肌力恢复正常。2013年10月2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再次就诊天津某医院,予以甲泼尼龙500 mg/ d(3 d 后逐渐减量)冲击治疗,患者双眼稍恢复(有光感,无法辨别颜色),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左右,出院后服用强的松30 mg/ d,间断使用环磷酰胺。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视力下降,双下肢肌力减退伴腹部感觉减退,小便障碍,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科。入科时查体:神志清醒,精神尚可,双眼失明(无光感),面部无皮疹,口腔无溃疡,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 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服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双下肢肌力Ⅱ级,腹部、双下肢皮肤感觉减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6×109/ L[参考值(3.5~9.5)×109/ L],血红蛋白118 g/ L(参考值115~150 g/ L),血小板450×109/ L[参考值(125~350)×109/ L];血沉23 mm/ h(参考值0~15 mm/ h);抗核抗体全套:抗核抗体阳性1:1000(参考值≤1:100),抗 SSA 阳性,抗 SSB 阳性,抗核糖核蛋白阳性,抗 Ro-52阳性,余阴性;类风湿因子55 IU/ mL(参考值0~30 IU/ mL);尿常规、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抗核抗体1:1000,抗 SSA 阳性,抗 SSB 阳性,抗核糖核蛋白阳性,抗 Ro-52阳性,诊断“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干燥综合征可能、视神经脊髓炎”,住院期间予以甲泼尼龙500 mg/ d(后逐渐减量至40 mg/ d),环磷酰胺500 mg/ d (2014.2.24),期间因大剂量激素及免疫制剂使用患者出现腹部带状疱疹感染,予以积极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感染症状缓解,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雷诺现象稍好转,双眼有光感,仍不能视物,双下肢肌力Ⅳ级。考虑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且视力、肌力尚未完全恢复,病情仍较重,建议患者行丙球冲击进一步治疗,患者考虑经济原因暂不同意,并要求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