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及二者相关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代谢综合症(MS)的状况;T2DM、T2DM慢性并发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07-2008年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住院患者200例,统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MS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资料200例,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尿白蛋白等指标,共收集400例的资料,以判断MS患病率及二者相关性。结果T2DM住院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是40%,合并3项代谢异常的比例是26%,合并4项代谢异常的比例是1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合并MS的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比例是25%,显著高于无合并Ms组(P〈0.05)。结论①T2DM住院患者合并MS的比例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②T2DM合并MS组比无合并MS组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升高;应对T2DM患者早期给予针对性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除血糖达标外,同时针对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以预防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再发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70例T2DM分为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33例)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37例),正常对照组(35例)。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CRP水平。结果:2型DM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有大血管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水平可能是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与2型DM的发生相关,升高的CRP可能是促使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直接胆红素(DB)、甘油三酯(TG)及三者联合对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将其分为T2DM组(62 例)和 T2DM+大血管病变组(58 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PN、DB、TG及三者联合对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非条件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 <0.05);■是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APN ≤ 5.870 nmol/mL时,诊断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敏感性为70.7%(95% CI:0.571,0.815),特异性为61.3%(95% CI:0.480,0.713);当DB ≤ 14.205 mol/L 时,AUC 为 0.772,敏感性为 74.1% (95% C...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住院率、致死率和致残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为大血管病变,对大血管早期病变的指标及相关因素进行检测,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以预防T2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以早期反映大血管病变的情况,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本文对194例T2DM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颈动脉IMT的测定,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范杰  高卫国  赵素斌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92-1693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且易发生于2型糖尿病(T2DM),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已有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基础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和过氧化脂质(ox—LDL)增多是并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0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4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177;0.9)ng/L与(4.5&#177;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177;1.4)ng/L与(4.5&#177;1.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0明显降低;提示炎症参与了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IL-10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同时了解T2DM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41例住院的T2DM患者按是否伴有大血管并发症分为两组,分别比较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B/Cr)等指标,同时了解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组的T2DM患者收缩压(SBP)、TC、TG、LDL-C、HDL-C、FBG、HbA1c、FINS、HOMA-IR、UALB/Cr、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BP、SBP、UALB/Cr为T2DM慢性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中存在着更高的血糖水平及SBP、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此外存在着高发的微血管并发症.年龄、高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是T2DM慢性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治疗糖尿病同时应重视对血压、血脂的控制,从而更为有效地预防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的不规律,导致现阶段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增,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我国DM患者群的93.7%。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的诊断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 DM)显得极为重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一般出现的并发症,其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一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很严重。本文根据正常人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对比,并对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对于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其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运用ELISA法测定38例T2DM患者和20名正常个体的血清APN水平,同时测定他们的IMT,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APN与IMT的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APN水平与IMT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5)。结论APN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APN是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糖尿病(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20例1型DM患者、30例2型DM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该次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测定受试者血清sEPCR和hsCR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类型糖尿病患者中sEPCR和hsCRP水平都升高。sEPCR能够预测1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和血栓形成,P值分别为0.016和0.015。而hsCRP可以明显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P =0.042。结论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sEPCR和hsCRP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提示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sEPCR对1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和血栓形成有一定预测作用,而hsCRP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敏  班博  张梅  汲宝兰  孙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17-1721
贫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多项研究表明贫血是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可通过诱导缺氧、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失调等机制参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贫血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致病关系,研究通过纠正贫血改善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预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出现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T2DM患者术前血糖水平与发生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关系,为T2DM患者在接受FULR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群平  王学庆  朱大菊  尚兴科  胡华  邓雁 《四川医学》2009,30(12):1892-1893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T2DM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80例病程≥10年的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T2DM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BMI、婚姻状况、并发症和病程与T2DM患者生存质量有关。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数量、病程、年龄是影响T2DM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并发症数量、病程、年龄是影响T2DM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提高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瘦素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探讨瘦素在T2DM大血管病变形成的作用。方法将89例T2DM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VC)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nMVC)44例,并选37例健康人做对照。采取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瘦素浓度;并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尿酸和血脂水平等;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瘦素浓度(0.94&#177;0.03)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0.63&#177;0.04)ng/ml,T2DM组中MVC组血清瘦素浓度(1.05&#177;0.04)ng/ml明显高于nMVC组(0.83&#177;0.0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2DM组瘦素与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正相关性显著(P〈0.01)。在T2DM组,有无大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瘦素、LDL、GHbA1c分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瘦素水平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有关。瘦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瘦素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血糖水平人群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星  王晓军  徐丽梅  杨慧荣  伍蓓 《广东医学》2008,29(10):1670-167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人群C反应蛋白(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108例糖耐量低减患者前瞻性追踪观察3年,根据其血糖转归重新分组,分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低减(IGT)组、2型糖尿病(T2DM)组,检测各组血清CRP及CAIMT,并分析比较。结果 NGT组、IGT组、T2DM组CRP水平逐渐升高;IGT组及T2DM组CAIMT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0.05);CRP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CAIMT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 糖代谢异常人群CRP显著升高,CAIMT显著增厚,且CRP与血糖、CAIMT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对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糖尿病,2型 糖耐量低减 C反应蛋白 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及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6例糖尿病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采用NycoCard单人份检测试剂盒定量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糖尿病患者hs-CRP、WB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单因素比较,T2DM组的年龄、FBG、2hPBG、HbA1c、TG、TC、BUN及MA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和Hs-CRP均与FBG2、hPBG、HbA1c呈正相关,与IBIL及HDL-C呈负相关,WBC和Hs-CRP互有相关关系;病程、HbA1c、LDL-C、HDL-C是影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常规检测血清CRP、WBC有助于对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未来风险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1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及非MS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乳胶增强法检测各组血清hs—CRP水平,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4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组及非MS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3.95±2.89)mg/L、(2.38±1.5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2±0.53)mg/L,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O.01)。MS组Tc、TG、LDL-c水平比非MS组及对照组高(P〈0.05)。T2DM患者hs—CRP浓度与体重指数、TG、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4、0.415、0.415,P〈0.05),与HDL-C呈负相关(r=-1.618,P〈0.01)。结论T2DM患者hs—CRP升高及血脂异常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MS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北京市崔各庄社区2型糖尿病(T2DM)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人群分布特征,以助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纵向管理。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5月本社区居民中已确诊的、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578例为本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等,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该T2DM人群中MS的患病率为69.03%。(2)T2DM患者中非MS者与伴有MS者的性别、年龄构成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崔各庄社区T2DM人群中MS的患病率较高,血压、BMI及血脂可能是MS的影响因素,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减少MS的发生,有利于提高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IR)与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108例2型DM患者,其中有大血管并发症54例,无大血管并发症54例,以及5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并进行了比较。结果DM两组血黏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A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O.01)。DM有大血管病变组血黏度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IAI显著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O.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DM大血管病变与DM病程、血糖、血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IA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DM大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黏、高血糖。DM病程的延长、严重的IR为2型DM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尿酸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门诊和住院T2DM患者215例,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89例)及正常尿酸组(126例),对两组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尿酸与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C反应蛋白和血流变高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中高尿酸者的脂代谢紊乱、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T2DM患者中高尿酸是T2DM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