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1980~1997年收治直肠损伤23例,现依据资料对直肠损伤的诊治论述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4~57岁,单纯直肠损伤11例,其中医源性损伤2例。直肠肛门括约肌损伤2例,直肠阴道损伤2例,骶尾骨骨折直肠损伤3例,骨盆骨折膀胱破裂直肠回缩2例,骨盆粉碎性骨折左或右输尿管,盆腔血管,肛门括约肌断裂,直肠损伤并休克3例,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5d。23例有2例外院缝合未引流。术后5d我院就诊。2 直肠损伤的途径21 经肛门周围和臀直肠损伤此类损伤多锐器伤,本组9例刀伤,由肛门周围和臀部刺入,局部有明确伤口,直肠壁损伤7例,伤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2009年秋季北京市3家哨点医院甲型H1N1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8日~12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3家哨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情况,共计2632例流感样病例入选。其中,男性1418例,女性1214例,年龄1~98岁;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入选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2632例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样调查人群的14.7%。其中,男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5%,女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4.3%,二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1)。易感人群以7~18岁中小学生为主(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53.4%);5~7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同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88.5%),9、10月份多起聚集性疫情致本地感染病例达到高峰(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37.2%);甲型H1N1流感病例主要以发热(98%),咳嗽(95%),喉咙痛(81%),流涕(76%)为主要症状就诊,甲型H1N1流感组与病毒检测阴性组比较,H1N1患者白细胞总数与血小板计数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非H1N1型甲型流感组比较,血常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似,北京地区9、10月份是其最适流行季节,最适温度范围12~23℃,7~18岁中小学生是主要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广大医务人员对铋盐类化合物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展前景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使该类药物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案、铋盐类化合物及联合用药方案,以及新的铋盐类药物的研发和在Hp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陈述.结果与结论 随着对胃肠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根除Hp的药物及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但由于Hp对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导致抗生素三联、四联治疗的失败.铋盐类化合物是杀灭Hp的安全有效药物,新的铋盐类化合物及制剂不断研发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药物的医学背景与药学长学制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典事件,论述了20世纪后50年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对药学发展和新药发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6例)和联合用药组(36例),均服用厄贝沙坦150mg/d,联合用药组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2组UAER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或P<0.01),但联合用药组好于厄贝沙坦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厄贝沙坦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治疗早期DN,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CRP,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延缓肾损害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2009年秋季北京市3家哨点医院甲型H1Nl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8日~12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3家哨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情况,共计2632例流感样病例入选。其中,男性1418例,女性1214例,年龄1~98岁;采用real-timePCR方法对人选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IN1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结果2632例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样调查人群的14.7%。其中,男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5%,女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4.3%,二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1)。易感人群以7~18岁中小学生为主(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53.4%);5~7月份甲型HlNl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同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88.5%),9、10月份多起聚集性疫情致本地感染病例达到高峰(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37.2%);甲型川N1流感病例主要以发热(98%),咳嗽(95%),喉咙痛(81%),流涕(76%)为主要症状就诊,甲型H1N1流感组与病毒检测阴性组比较,H1Nl患者白细胞总数与血小板计数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非HlNl型甲型流感组比较,血常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似,北京地区9、10月份是其最适流行季节,最适温度范围12~23℃,7~18岁中小学生是主要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血糖水平人群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星  王晓军  徐丽梅  杨慧荣  伍蓓 《广东医学》2008,29(10):1670-167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人群C反应蛋白(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108例糖耐量低减患者前瞻性追踪观察3年,根据其血糖转归重新分组,分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低减(IGT)组、2型糖尿病(T2DM)组,检测各组血清CRP及CAIMT,并分析比较。结果 NGT组、IGT组、T2DM组CRP水平逐渐升高;IGT组及T2DM组CAIMT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0.05);CRP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CAIMT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 糖代谢异常人群CRP显著升高,CAIMT显著增厚,且CRP与血糖、CAIMT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对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糖尿病,2型 糖耐量低减 C反应蛋白 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与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关系。方法108例IGT患者与80例正常糖耐量(NGT)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AIMT。对所有IGT者随访3年,在随访1年半及3年分别重复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复测各项指标。结果2例失访,其余106例中IGT组的CRP与CAIMT均明显高于NGT对照组;随访1年半及3年的结果均提示:按血糖转归对IGT者重新划分的IGT组与2型糖尿病(T2DM)组的CRP与CAIMT在初查与复查时分别均明显高于NGT组,CRP在初查与复查时均为T2DM组〉IGT组〉NGT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随访3年时的T2DM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复查FBG、2hPBG分别与初查CRP及CAIMT均呈正相关,CAIMT与血糖、CRP均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RP与血糖、CAIMT均显著相关。结论CRP水平高的IGT患者更容易转化为糖尿病,在IGT阶段已存在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对CRP或CAIMT增高较明显的IGT患者进行抗炎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对我国卫生领域现有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政府应在确保提供公共产品和具有良好效益产品,加大向贫困地区和人口的投入,建立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市场,加强健康增长率和普及卫生知识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成人血清肌酐(Cr)参考区间进行调查,观察不同地区人群Cr水平的差异,为肾功能损伤诊断提供客观实验室证据。方法选择北京、香港和中国台湾3个地区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相似的健康成年志愿者,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定值、互通性良好的标准物质验证血清Cr测定方法的准确性;观察3个地区人群血清Cr水平的一致性;其后连续2次测定研究对象血清Cr,观察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3次调查所用的血清Cr检测法准确性、一致性良好;3地区人群血清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血清Cr水平差异显著(P<0.01);3次调查血清Cr的分布规律接近,调查结果稳定、一致。合并3次调查人群(共3 297人,男性1 071人,女性2 226人)结果,血清Cr呈非正态分布,采用P2.5~P97.5设立参考区间。女性<60岁与>60岁的血清Cr水平差异显著(P<0.01)。<60岁女性参考区间:43.3~72.7μmol/L,>60岁女性参考区间:43.9~81.9μmol/L。男性血清Cr水平随年龄变化不显著,参考区间59.6~99.6μmol/L。结论北京、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成人血清Cr水平无显著差异,可设立性别特异、女性年龄特异的统一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