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麻醉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异丙酚,水合氯醛,氯胺酮等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比较分析。研究三种麻醉药对小白鼠的致死量,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维持时间。方法 随机采购实验动物养殖基地实验用健康小白鼠200只,每只体重约50g,使用市售异丙酚.水合氯醛,氯胺酮三种麻醉药对小白鼠分组、分批不同剂量注射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后的各种数据。结果 异丙酚,水合氯醛,氯胺酮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不同。其麻醉致死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醉对动物实验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采用正确的麻醉剂量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动物实验中常用麻醉药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中常用麻醉药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又分为吸入麻醉药和注射麻醉药,吸入麻醉药有乙醚等;注射麻醉药有戊巴比妥钠等;局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患者年龄、麻醉、手术方式、麻醉药物等。全身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因而对认知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由于对全身麻醉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全身麻醉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也将逐步明确.从而使临床麻醉医生更加合理地选用全身麻醉药。  相似文献   

4.
三种常用麻醉药物动物实验中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种常用麻醉药的动物实验麻醉观察,比较其麻醉效果情况,为动物实验时正确选择麻醉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将大白鼠分成三组,在相同条件下,各组用不同的麻醉药,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三组试验中,对动物实验的麻醉作用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用硫喷妥钠对动物实验麻醉优于盐酸氯胺酮、乌拉坦.  相似文献   

5.
<正>脑电信号的采集分析是高级脑功能研究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很多研究[1-3]在采集实验动物的脑电信号时,先将动物进行全身麻醉,然后记录脑电信号变化。但许多麻醉药物都会对脑的功能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与清醒时的脑电信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有些甚至不可替代。与健康人群相比,正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时期的婴幼儿、大脑认知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以及自身有脑损伤的患者,在必须使用全身麻醉药进行手术的情况下,术后导致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会增加。如何减少并应对这种风险,是临床麻醉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近年来全身麻醉药导致术后神经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以及对易感人群全身麻醉后神经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许佩龙  李伟彦 《医学综述》2012,(18):3053-3056
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的提高,小儿麻醉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全身麻醉药主要通过改变氨酪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等受体的传递而阻断或减慢兴奋信号的传递,从而产生中枢抑制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幼年动物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发生了神经细胞凋亡。深入了解全身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解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这一机制的阐明可能对幼年个体用药的合理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全身麻醉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我院手术室每年完成手术17 000多例,其中绝大多数病人需要全身麻醉,全麻方式一般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麻醉药物的输注由巡回护士执行。  相似文献   

9.
四种麻醉药物对食蟹猴麻醉效果分析和选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对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和利多卡因4种不同麻醉药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分别使用四种不同麻醉药物对食蟹猴作用的麻醉特点。结果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均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能满足不同手术、采样需要;局麻药利多卡因对食蟹猴麻醉的实际应用不理想。结论食蟹猴的手术及其他侵犯性操作等都应该考虑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实行麻醉,但应根据食蟹猴实验内容要求和不同麻醉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人员和动物安全,实验结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是产科和儿科全身麻醉中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之一,其对发育期大脑的神经损伤是目前医学研究热点。通过查阅相关基础文献,本文将动物实验中七氟醚神经毒性的髓鞘形成受损、细胞凋亡、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及神经突触和受体改变等主要潜在机制进行归纳,进一步探究了相应的抗贫血药、植物提取物类药物、α2受体激动剂和其他类型药物干预效果与机制,为妊娠期胎儿和婴幼儿提供围手术期脑保护措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动物实验中保温措施对小鼠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戊巴比妥钠40 mg/kg、水合氯醛400 mg/kg及氯胺酮100 mg/kg与咪唑安定5 mg/kg复合麻醉三个麻醉药物组,每组各设常温(20~22℃)和保温2个组(37~40℃),各组C57BL/6小鼠雌雄各10只,腹腔麻醉后观察各组麻醉效果.结果 各麻醉药物组内同性别比较,保温状态下的深度麻醉和麻醉后恢复自主期相对常温状态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在手术麻醉中,经保温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深度麻醉期和麻醉后恢复自主期的时间,对选择性使用短效麻醉及动物的顺利安全苏醒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冬梅 《医学综述》2012,18(7):976-978
新型卤代吸入麻醉药(如七氟烷、异氟烷等)因具有麻醉效能高、可控性强、呼吸道刺激小等特点,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具有显著优势。婴幼儿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因此吸入麻醉药可能更易造成未成熟大脑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甚至延迟的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目前关于吸入麻醉药影响发育期大脑认知功能的具体机制尚未定论。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除短小手术外,大多数病人手术以全身麻醉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全身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动物实验中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 针对不同实验动物,选用不同药物,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复合麻醉,综合判断麻醉效果。结果 将盐酸氯胺酮、速眠新和安定三者以4:2: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效果最为理想;对犬、猫和猪,以静肌复合麻醉效果最为理想;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辅助麻醉药物,能有效地预防麻醉过深的发生。结论 对实验动物进行合理的复合麻醉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的应用已日益广泛。由于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很大,手术结束后仍存在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余作用。而全身麻醉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期,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患者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梁建萍 《吉林医学》2013,34(6):102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全身麻醉组4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较全身麻醉组稳定,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血压、心率术后较术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清醒时间较全身麻醉组短,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药量较全身麻醉组少,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深层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效果好,清醒时间短,麻醉药量少,血液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昌伟  俞一瑾  倪新莉 《重庆医学》2013,42(9):1054-105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40例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40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出现吞咽反射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1、2、3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够明显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在动物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外科手术实验动物的麻醉一般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从多年的教学应用,我们发现戊巴比妥钠麻醉药存在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1~2002年选用了一种新型的麻醉剂——速眠新。通过实验应用,麻醉效果尚佳,现将速眠新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全身麻醉中广泛应用吸入麻醉药,主要是由于其应用方便、可预见的临床作用(根据临床信息、呼末麻醉药浓度);同时,与静脉麻醉药相比,可以根据呼末麻醉药浓度准确估计其组织浓度;此外,应用吸入麻醉的病人总的麻醉消耗相对便宜.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卤族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20.
麻醉中的认知与知晓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岳云 《广东医学》2005,26(6):725-725
全身麻醉下,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消失了,大脑还存在认知活动吗?麻醉药对认识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已知道,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ondisorder)与麻醉药有关,特别是老年人[1];全身麻醉下患者可能发生术中知晓(awareness)。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在美国平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