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 将164例颈AS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4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B组50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C组60例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3组均予低脂饮食,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对各组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组血清hs-CRP、MMP-9均明显降低(P均<0.05);A、B组HDL-C明显增高(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②治疗后,A、B组HDL-C明显高于C组(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0.01);A组hs-CRP、MMP-9及颈动脉IMT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均有抗AS作用,瑞舒伐他汀优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发挥更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C、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TC、TG、LDL-C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IMT、斑块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具有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中医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中医临床症状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给予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及12个月时的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LDL-C),三酰甘油(T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患者治疗后的TC、TG及LDL-C均有所下降、HDL-C有所上升(P〈0.05或P〈0.01),IMT有所缩小(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治疗9、12个月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给予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冠心病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如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均连用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均对冠心病患者有调节血脂、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作用,但以20 mg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大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TC、TG、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下降,HDL-C含量增加,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减小。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用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积分、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并比较2组调脂及缩小粥样斑块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组HDL-C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减小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积分、IMT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在调脂、缩小粥样斑块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型患者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3、6个月后判定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 0%、90. 0%,均高于对照组的64. 0%、76. 0%。两组治疗6个月IMT及Crou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IMT、Crouse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血清TC、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治疗6个月较本组治疗3个月患者TC、TG、LDL-C均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卒中单元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mg/晚口服,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20 mg/晚口服,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口服,D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晚口服,4组均连续口服6个月。检测4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TC、LDL-C水平,4组发病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HMGB1和IL-33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4组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B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A组和D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4组血清HMGB1和IL-33水平于第3天均达峰值,继之出现缓慢下降,在第7天、第14天,B组血清HMGB1和IL-33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A组和D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治疗后6个月,B组和D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B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A组和D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A、B、C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HMGB1和IL-33均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急性期炎性反应过程;高强度他汀治疗具有减轻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的作用;瑞舒伐他汀在逆转颈动脉易损斑块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七味三芎汤,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和延缓斑块进展、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曹晓玲  王燕 《四川中医》2013,(12):69-72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加瑞舒伐他汀片10ra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活血中药汤剂,每日l荆;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中医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6 例颈动脉IMT 增厚的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 例)和治疗组(98 例)。2 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9.0 g/晚,治疗12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 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紊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颈动脉IMT 与FIns、HOMA-IR、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治疗12 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PG、FIns、HOMA-IR、HbA1c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C、LDL-C 明显降低(P<0.05),HDL-C 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颈动脉IMT 由(0.11±0.01)cm 减少为(0.08±0.01)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由(0.37±0.56)cm2 降为(0.21±0.25)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 例,治疗组9 例,2 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复方首参颗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治疗组服用首参颗粒,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硬化仪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及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IMT、TC、TG、LDL-C及TC/HDL-C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baPWV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G、TC/HDL-C比值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首参颗粒可通过降低IMT、baPWV及改善脂质代谢进而有效干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检测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4d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visfatin等指标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4d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HDL-C也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isfatin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②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isfatin作用,血脂康可能通过减低visfatin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及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班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通过对35例年龄在50—80岁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及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脂的浓度,还能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 lipoprotein A5,APOA 5)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5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硬化组)和1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载脂蛋白A5的-1131TC基因型的分布。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中基因型为TT、TC、CC三种,-1131CC基因型和-1131TT+TC基因型人群的CCA厚度和ICA厚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组ApoA 5基因-1131T/C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TC基因型和CC基因型)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均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P0.05)。对照组TC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较TT基因型携带者升高(P0.05)。结论:ApoA 5基因-1131T/C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其中CC基因型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最大。ApoA 5基因-1131T/C多态性对血清TG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活血通脉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宇杰 《中成药》2012,34(5):795-798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片(鸡血藤、丹参、三七、陈皮、枸杞子、黄精、麦冬等)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口服活血通脉片,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1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变化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TG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CRP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均较好,组间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活血通脉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动脉粥样硬化,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脾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04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降浊汤,每次200 m L,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测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结果: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健脾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片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IMT,具有较强的调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瘀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ApoE-/-小鼠按体重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及消瘀降脂胶囊低、高剂量组,每组22只。以12只C57BL/6Cnc小鼠为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阿托伐他汀组灌胃阿托伐他汀混悬液1.3 mg/kg,消瘀降脂胶囊低、高剂量组灌胃消瘀降脂胶囊混悬液325、97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按0.1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1次/d,每周记录小鼠体重。连续灌胃12周后,检测小鼠血脂水平、肝脏指数。采用油红O染色和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瘀降脂胶囊高剂量组小鼠体重降低(P<0.05),血清TC[(25.92±4.21)mmol/L比(30.39±4.67)mmol/L]、LDL-C[(7.97±2.14)mmol/L比(10.26±1.97)mmol/L]水平降低(P<0.05),消瘀降脂胶囊低、高剂量组HDL-C[(0.31±0.07)mmol/L、(0.34±0.13)mmol/L比(0.26±0.09)mmol/L]水平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及消瘀降脂胶囊高剂量组颈动脉脂质沉积阻塞比例低于模型组(P<0.05),且尚未形成血管斑块。结论消瘀降脂胶囊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LDL-C、TC水平,升高HDL-C水平,改善高血脂症状,减轻颈动脉狭窄程度,减缓颈动脉斑块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