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君 《中国伤残医学》2014,(20):197-198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雾化吸入法治疗老年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予中药雾化吸入法治疗老年性哮喘50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结果:采用中药雾化吸入法后咳痰、胸闷和胸痛、气短和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和改善。结论:中药雾化吸入法治疗老年性哮喘,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循经敷贴法对豚鼠哮喘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循经敷贴法对豚鼠哮喘潜伏期的影响,以及含药血清对抗氯化乙酰胆碱(Ach)的作用。方法:①采用哮喘造模豚鼠分为中药敷贴组、模型对照组、氨茶碱注射组、氨茶碱敷贴组,治疗1周后记录哮喘潜伏时间;②体外实验中,增加1组空白对照组,观察血清直接对抗由Ach引起豚鼠体外螺旋气管条的收缩,计算收缩百分比;③采用同浓度的药物血清对抗组胺(His)。结果:中药循经敷贴法能对抗豚鼠的致敏哮喘,延长哮喘潜伏时间;具有显著对抗Ach作用,但同浓度药物血清无对抗His作用。结论:对抗Ach解痉作用是该中药循经敷贴法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的用药规律及治疗机制。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库,检索2007年至今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的相关期刊,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文献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相关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文献涉及复方75首,药味113种,涉及药物种类以补气药等为主,主要归肺脾2条经脉;聚类分析可形成3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规则28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用药以补气药为主,主要归肺、脾2条经脉,核心单味药为黄芪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及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中药汤剂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药物相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上常见到一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夜间到清晨发生哮喘或病情进一步加重。用常规治疗方法,如氨茶碱、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抗感染、吸氧、祛痰、中药等治疗,对哮喘患者均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对夜间哮喘发作者往往不能起到很好地控制。我们于1986~1993年间,应用阿托品等药物综合治疗夜间哮喘260例,控制哮喘发作和减轻症状,疗效显著,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抗过敏作用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单味和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苦参、蛇床子、大枣及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柴朴汤等数10种中药复方制剂,在中药中寻找具有抗过敏作用或抗敏止痒作用的药物。结果 中药抗过敏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使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瘙痒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均有着广阔的前景。结论 中药抗过敏药与西药比较有许多优点,是抗过敏药物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儿童哮喘治疗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入激素,中药治疗与家庭化管理对儿童哮喘疗效影响。方法 将本院住院和门诊128例患儿,根据病情分为哮喘持续状态的激素治疗组、中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中西药物组、哮喘家庭管理组。以哮喘缓解时间和发作次数等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激素治疗组和中西药物组哮喘缓解时间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管理组哮喘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比非管理组少而轻,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药物组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广泛的前景.通过甘遂、僵蚕、白芥子等药物能穿透皮肤的性能制成“咳喘乐膏”贴在穴位七治疗哮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了观察该药对哮喘的长期疗效.我们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清IgE的测定.结果发现,治疗组lgE含量下降,哮喘复发率减低,对照组复发率高.说明“咳喘乐膏”对哮喘的较好的治疗作用.又有预防的功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药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是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吸收的双重作用,达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消除炎症的目的。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特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发现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气道炎性细胞、免疫机制、细胞受体、细胞因子、肺功能、哮喘潜伏期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中药贴敷疗法不良反应小,花费少,病人容易接受,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外治疗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中药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在治疗哮喘中显示多种药理机制。文章归纳和分析了治疗哮喘中药的有效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中药的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找到相同类型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中医蔡宛如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方法]跟师待诊,收集病案,临证分析并学习蔡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辨证思维及遣方用药。【结果】蔡宛如教授根据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发作期清肺化痰平喘,缓解期健脾补肺益气,巩固期提倡冬病夏治;清肺理气贯穿始终,不拘泥古方,善用药对,临床用药简洁有效。[结论]蔡宛如教授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对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近10年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和调理小儿脏腑功能等方面都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医药价格便宜,且副作用小,应充分利用其优势,为治疗小儿哮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近10年来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外治法的研究文献,发现中医外治法在小儿哮喘缓解期调理脏腑整体功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为治疗小儿哮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中药干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及进展的一条重要通路,通过调控免疫/炎症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引起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重塑,造成Th1/Th2免疫应答失衡,最终诱发支气管哮喘。相关调控因子包括c-Jun氨基端激酶(JNK)、p38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近年来实验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复方(止哮汤、柴朴汤等)、中药单味药及其提取物(川贝母、黄芪多糖等)和中药单体(姜黄素、欧前胡素等)可通过抑制MAPK通路,改善哮喘症状,减轻气道炎症,逆转气道重塑,调节Th1/Th2平衡,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对支气管哮喘实验病理形态学干预的研究。方法:从中药对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嗜酸性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Th)Th1、Th2亚群;内皮素(ET);白蛋白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及病理组织的影响展开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通过中药对支气管哮喘实验病理形态学干预的研究,了解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及对病理组织的不同影响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小儿支气管哮喘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45例,单纯西医治疗组(B组)45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哮鸣音等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B组:t=2.911,P0.01;t=2.212,t=2.315,t=2.432,P0.05;A组:t=2.981,P0.01;t=2.352,t=2.425,t=2.472,P0.05)A组在控制咳嗽、咳痰作用优于B组(t=2.302,t=2.292,P均0.05);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78,P0.05);A组远期总有效率高于B组(χ2=3.9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可明显缓解哮喘发作频率,延长其缓解期,中医药具有抗炎或协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敷贴、穴位注射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季节性发作。方法 根据祖国医学冬病夏治的原则 ,对 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在夏季哮喘发作间歇期于定喘、肺俞、天突穴位进行中药敷贴 ,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针剂 ,每疗程 3个月。统计用药前 1年和用药后 1年的发病率。结果 用药前的发病率为 10 0 %( 43 /4 3 ) ,其中发作 1次的发病率为 3 3 .49%( 2 3 /4 3 ) ,2次的发病率为 3 2 .5 6%( 14 /4 3 ) ,3次的发病率为 13 .95 %( 6/4 3 ) ;用药后的发病率分别为 2 7.91%( 12 /4 3 )、2 0 .93 %( 9/4 3 )、4.65 %( 2 /4 3 )、2 .3 3 %( 1/4 3 ) (P分别 <0 .0 0 5、0 .0 0 5、0 .0 0 5、>0 .0 5 ) ,且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中药敷贴、穴位注射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疏风定喘汤不同剂型对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者41例.按服用剂型不同分为2组,其中中药汤剂组26例,中药颗粒制剂组15例.中药汤剂组予疏风定喘汤传统汤剂治疗,中药颗粒组予疏风定喘汤颗粒制剂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疏风定喘汤传统汤剂、疏风定喘汤颗粒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热哮证均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2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ACT评分提高,肺功能指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ACT评分、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定喘汤传统汤剂与疏风定喘汤颗粒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热哮证疗效相当,颗粒制剂可替代汤剂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热哮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赖忆  赖微 《中外医疗》2011,30(21):1+3-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商和1:1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皆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15d为1个疗程.砚察喘息症状的变化及肺部哮鸣音的消减情况.结果 治疗组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温肺降逆法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选取45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温肺降逆法中药汤剂联合吸入舒利迭进行治疗,同时选取47例患儿作为对照,分别给予温肺降逆法治疗(中药组23例)、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西药组24例).观察三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喘息、肺部哮鸣音、咳嗽、咳痰等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中药组(73.91%)、西药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测,观察组1 s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儿体征方面,观察组喘息、肺部哮鸣音、咳嗽、咳痰等体征改善情况亦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肺降逆法中药汤剂配合吸入舒利迭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儿肺功能及相应体征,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