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季节性发作。方法 对 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在夏季哮喘发作的间歇期于定喘、肺俞、天突穴位进行中药敷贴 ,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针剂 ,每疗程 3个月。并统计用药前后一年的发病率。结果 用药前的发病率为 10 0 % ,其中发作 1次的发病率为 3 3 .49%、2次为 3 2 .5 6% ,3次为 13 .95 % ;用药后的发病率分别为 2 7.91%、2 0 .93 %、4.65 %、2 .3 3 % (P分别 <0 .0 1,0 .0 1,0 .0 1、>0 .0 5 ) ,且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中药敷贴、穴位注射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夏季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17例患者按照不同发病季节、不同病程和年龄组观察治疗 ,同时配合穴位敷贴。结果 临床治愈 3例 ,显效 5例 ,好转 7例 ,总有效率为 88.2 % ,其中夏季预防性治疗的疗效最好 ,春秋季次之 ,冬季最差 (不同季节的疗效差异P <0 .0 1) ;而不同病程及不同年龄之间 ,疗效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有较好疗效 ,且夏季治疗效果优于其它季节 ,病程短、年龄小者优于病程长、年龄大者  相似文献   

3.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0只。哮喘模型制备采用10%卵蛋白生理盐水1mL腹腔内注射,2周后每天用1%的卵蛋白溶液超声喷雾,连续用药7d。采用光镜、血细胞自动计数方法,检测哮喘豚鼠支气管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及外周血EOS水平。结果模型组豚鼠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外周血及支气管组织EOS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之间外周血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气管组织EOS浸润地塞米松组低于穴位敷贴组(P<0.01)。结论穴位敷贴能降低外周血EOS水平及支气管组织EOS浸润程度,具有确切的抗哮喘气道EOS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哮喘缓解期联用乌体林斯、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控制哮喘发作的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哮喘缓解期患者 5 6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 2例采用相同穴位交替选择药物 ,隔日穴位注射治疗 ;对照组 2 4例予常规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 (FVC) ,1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和肺活量 (VC)的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为 96.87%和 79.17%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χ2 =10 ,P <0 .0 1)。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VC分别为 ( 1.79± 0 .43 )L和 ( 2 .91± 0 .64 )L ,P <0 .0 5 ;FVC分别为 ( 1.64± 0 .46)L和 ( 2 .0 9±0 .62 )L ,P <0 .0 5 ;FEV1分别为 ( 0 .92± 0 .70 )L和 ( 1.3 5± 0 .3 5 )L ,P <0 .0 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不明显 (P均<0 .0 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哮喘缓解期联用乌体林斯、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控制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药物注射联合西药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药物注射,定喘穴注射甲泼尼龙,肺腧、足三里交替注射维生素C和维生素B_1,第1周隔日1次,第2、3周每3日1次,共8次。两组均观察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夜间憋醒次数和舒利迭使用次数,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 2%(30/34)比68. 4%(26/38)](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4. 0±1. 2)分比(5. 5±1. 6)分](P <0. 05);观察组平均夜间憋醒次数、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1. 22±0. 13)次比(2. 81±0. 61)次,(0. 52±0. 11)次比(3. 16±0. 95)次](P <0. 01);观察组FEV_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77±13) L比(63±12) L,(75±13) L比(66±15) L](P <0. 01)。结论穴位药物注射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药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IgG、IgG、C3、C4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结果提示,中药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6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探讨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的防治方法 ,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的疗效。方法 运用中药穴位敷贴对 6 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治疗观察 ,并设立西药酮替芬对照组。结果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5 %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一些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 ,亦好于对照组。临床观察不良反应少。结论 中药敷贴疗法防治小儿哮喘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 (MPSS)对儿童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的疗效。方法 :对 4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2 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患儿用MPSS 5、4、4mg/kg·d ,对照组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12~ 2 0mg/kg·d ,均静脉滴注 3~ 7天。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用药 7天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患者经济条件许可 ,对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 ,可首选MPSS。  相似文献   

9.
钱晓岚 《中外医疗》2013,(23):135-135,137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41例采用肌注胸腺五肽注射液及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组41例用自体血穴位注射及穴位敷贴外治疗法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的中医外治疗法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发作性肺部过敏疾病,其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2%。对哮喘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中医中药在防治哮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笔者仅就近10年来无(微)创痛针灸疗法防治哮喘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经穴药物敷贴疗法(简称穴敷法)刘氏用毛茛叶、天文草叶3~5片捣成泥状,加少量姜汁做成药饼(直径约2.5厘米)敷贴于大椎穴上,用胶布固定2~3小时,3次为1个疗程,每次贴药间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作者单位的两家医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稚、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和日夜间症状记录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①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FEV1%及FEV1/FVC比值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采用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其中贴敷后起泡的有50例,并随机抽取不起泡的哮喘患者5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64.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支气管哮喘的诱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SV与哮喘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4例哮喘患者的血清进行RSV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44例哮喘患者,RSV感染20例,占45%,其中发热5/13例为RSV感染,哮喘反复发作2/9例为RSV感染,1例半年内发作2次,两次住院均为RSV感染,另1例1年之内发作3次,两次为RSV感染。春夏季节发病RSV阳性4/17例,秋冬季节发病RSV阳性16/27例(x~2=5.34,P<0.05)。结论:哮喘的发作或加重与RSV感染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损伤呼吸道粘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喘敷贴”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43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治疗组)75例和安慰剂组(对照组)68例。治疗组于三伏天采取穴位贴敷方法,同期对照组贴敷安慰剂,治疗32d为1个疗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发作次数来评价“喘敷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4.67%,发作次数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则分别为52.94%、44.1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喘敷贴”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5.
吕小会 《吉林医学》2010,(30):5270-527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配合抗生素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单纯使用抗生素)和联用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黄芪治疗组显效率为76.19%,常规治疗组显效率为6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喘敷贴"穴位敷贴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贴敷安慰剂。两组均间隔4d贴敷1次,共贴敷8次。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来评价"喘敷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06%。单项症状喘息疗效评价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51.02%;胸膈满闷疗效评价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为55.10%;哮鸣音疗效评价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为40.82%。结论中药"喘敷贴"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减轻哮喘缓解期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控制哮喘病冬季发作。  相似文献   

17.
综述中药干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及进展的一条重要通路,通过调控免疫/炎症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引起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重塑,造成Th1/Th2免疫应答失衡,最终诱发支气管哮喘。相关调控因子包括c-Jun氨基端激酶(JNK)、p38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近年来实验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复方(止哮汤、柴朴汤等)、中药单味药及其提取物(川贝母、黄芪多糖等)和中药单体(姜黄素、欧前胡素等)可通过抑制MAPK通路,改善哮喘症状,减轻气道炎症,逆转气道重塑,调节Th1/Th2平衡,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68例为治疗组,5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缓释茶碱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平喘化痰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FEV1、PEFR)。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后,①治疗组控制显效率为61.7%,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和73.2%(P〈0.05);②两组治疗后FEV1和PEFR均有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FEV1、PEFR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更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采用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其中贴敷后起泡的有50例,并随机抽取不起泡的哮喘患者5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64.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