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韩雪萍  孙振涛 《中原医刊》2007,34(17):31-3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脊柱侧弯矫正术对唤醒试验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例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n=10)和芬太尼组(n=10),两组分别以丙泊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或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病人唤醒前15 min、自主呼吸恢复时、唤醒即刻、唤醒后10 min各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病人的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结果芬太尼组唤醒即刻的HR、MAP均高于瑞芬太尼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唤醒时间为(6.2±1.9)min,明显低于芬太尼组(14.0±5.9)min,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入全静脉麻醉可在术中随时唤醒,使唤醒更具可控性,并且唤醒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较小,是比较满意的术中唤醒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唤醒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华  彭劲松 《广西医学》2005,27(8):1175-117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时对唤醒试验的影响,以期增加唤醒试验的可调控性。方法随机将20例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n=10)和芬太尼组(n=10),两组分别以异丙酚+异氟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或异丙酚+异氟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病人唤醒前15min,自主呼吸恢复时,唤醒即刻,唤醒后10min各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瑞芬太尼组唤醒时间为(6.3±2.1)min,明显低于芬太尼组(14.5±6.2)min,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芬太尼组唤醒即刻的HR、MAP均高于瑞芬太尼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可缩短唤醒时间,增加了唤醒试验的可调控性,且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劲松  黄海清  陈建华  倪玉霞 《广西医学》2009,31(11):1607-1608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唤醒试验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以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吸入异氟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预计唤醒前30min停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唤醒前10min停用丙泊酚和异氟醚。记录两组病人唤醒前30min、唤醒即刻、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10min等3个时点的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唤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A组和B组唤醒时间分别为(10.2±2.3)min、(16.7±2.1)min,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质量:A组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0例,B组Ⅰ级11例、Ⅱ级6例、Ⅲ级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侧弯矫正术中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可控性良好,病人清醒快,唤醒质量好,可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且方法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AEP)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术中进行唤醒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方法 2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拟脑功能区择期手术者,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脑功能区手术时实行唤醒。结果 19例患者成功唤醒,对手术过程无回忆。唤醒过程中听觉诱发指数(AAI)值与平均动脉压(MAP)无相关,而与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AEP监测和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能准确实施术中唤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七氟醚对脊柱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观察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在唤醒试验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脊柱矫形术患者22例,ASAI~Ⅱ级,年龄12~18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组(SRP)和异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组(IRP),每组11例。SRP组、IRP组分别吸入低流量七氟醚或异氟醚,术中均微泵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唤醒试验成功后,所有麻醉药恢复原来的速度。两组麻醉前行AEP监测,术中以MAP、HR、AAI值调整七氟醚或异氟醚浓度。记录麻醉前、术中唤醒前停醚时、唤醒时、唤醒后10min及术毕清醒拔管时各时间点呼气末七氟醚浓度(ETsev)、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及MAP、HR,AAI值。术后1天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唤醒试验,唤醒期间有1例呛咳,术后随访对其他事件无回忆。与IRP组相比,SRP组唤醒时间缩短。AEP能比较准确预测唤醒时间,对唤醒试验有指导意义。结论与异氟醚相比,七氟醚更适用于脊柱矫形术,AEP监测对唤醒试验有指导作用,可以缩短唤醒时间,防止脊髓长时间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冬生 《广西医学》2011,33(6):734-736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唤醒试验的效果.方法 将32例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内固定术患者按手术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16例(A组),通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诱导和维持麻醉,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通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行LC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Ⅰ组以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4~5μg/kg行麻醉诱导;Ⅱ组以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2μg/kg行麻醉诱导。Ⅰ组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5μg/mL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μg/kg维持。Ⅱ组以血浆靶浓度丙泊酚5μg/mL和瑞芬太尼4ng/mL维持;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时T3、气腹后5min T4、气腹毕T5和术毕T6的SBP、DBP、HR、SPO2、拨管时间、清醒程度、离室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MAP、HR值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Ⅰ组的MAP值在诱导后、插管时及气腹后5min较Ⅱ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时点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的HR值在插管及气腹后5min均较Ⅱ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时点DBP、MAP、BP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Ⅱ组明显短于Ⅰ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麻醉深度可控性好等优点,适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方法选择行扁桃体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Ⅰ组)和芬太尼组(Ⅱ组)。麻醉诱导:Ⅰ组瑞芬太尼(静脉泵注),Ⅱ组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Ⅰ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阿曲库铵。Ⅱ组丙泊酚,芬太尼(间断给药),阿曲库铵。监测指标包括插管前、插管时、手术中10分钟、手术结束时,清醒拔管时的MAP,HR和SpO2记录从停药到清醒的时间,是否再入睡。结果I组插管时、术后拔管时MAP和HR低于Ⅱ组(P<0.05)。I组术中10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的HR低于Ⅱ组(P<0.05)。I组苏醒时间短于Ⅱ组(P<0.05),I组再入睡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可提供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和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中,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的唤醒试验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 4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10~25岁患者,随机分入全凭静脉麻醉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七氟烷+芬太尼+阿曲库铵,B组)。于相应时点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中唤醒时患者的躁动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唤醒时间较B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较B组缩短(P<0.05),B组患者术中唤醒时HR、MAP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唤醒时出现躁动的例数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复合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案可以使患者在术中更快实施苏醒,且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躁动发生较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郑水运  王祥云  蔡鹭 《吉林医学》2009,30(9):838-839
目的:旨在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与芬太尼麻醉时患者MAP、HR、尿量等的变化。方法:术中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施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Ⅰ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实施控制性降压,Ⅱ组患者不施行控制性降压,而用芬太尼施行麻醉,记录不同时段MAP、HR、尿量的值。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在腹腔充气后,MAP无明显升高(P〈0.05),HR无明显增快(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可以维持妇科腹腔镜手术时腹腔充气后MAP、HR的稳定,较芬太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I~Ⅱ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病人60例,随机分为常规臂丛麻醉组(Ⅰ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Ⅲ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3分钟、麻醉后1分钟、复位时、复位后3分钟的SBP、DBP、HR、SPO2,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呼之睁眼的时间,记录复位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病人用药后SBP、DBP、HR、SP02均有变化(P〈0.05),但Ⅲ组变化轻(P〈0.05);Ⅲ组术后呼之睁眼的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VAS和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干预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复合丙泊酚(propofol)静脉全麻患者苏醒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评价布托啡诺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关腹前冲洗腹腔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布托啡诺组(B组)关腹前冲洗腹腔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观察:①诱导前(T1)、苏醒后即刻(T2)、苏醒后1 h(T3)、苏醒后6 h(T4)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抑制的发生率;②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①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F组相比,B组在T2、T3、T4的Ramsay评分明显占优(P〈0.05或P〈0.01),苏醒后6 h(T4)的VAS评分优于F组(P〈0.05);③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较芬太尼可更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通气下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相同诱导置入喉罩,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mg/L,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维持,记录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辅助用药、体动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醒的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大,患者体动发生率高(50%);0.2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较快;0.3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抑制作用明显,术后患者苏醒时间较长。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2mg/L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是输尿管碎石手术的较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鼻内窥镜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0.1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4-6μ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丙酚4-6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2μg/(kg·h)万可松0.6~0.8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待手术结束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后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Ⅰ组收缩压、心率较Ⅱ组收缩压、心率低(P〈0.05),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麻醉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中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术后苏醒、拔管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用于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1.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Ⅱ组诱导时未用咪唑安定,其余诱导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2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结果Ⅱ组患者术中知晓的病例数显著多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拔出后即刻警觉/镇静(OA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应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能抑制术中患者外显性记忆功能,有效预防全凭静脉麻醉的术中知晓,同时不影响全麻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术中在置入胃镜前、胃镜经咽时、镜检时及镜检后5min各时点监测HR、MAP、SpO2等。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镜检满意度、术中知晓、胃镜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在置入胃镜前、胃镜经咽时、镜检时及镜检后5min各时点HR明显减慢(P〈0.05),A组在胃镜经咽时、镜检时HR明显增快(P〈0.05)。B组MAP较A组和C组明显降低(P〈0.05)。检查过程中A组和B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组明显增高(P〈0.05)。A组和B组注药时静脉疼痛及术后头晕发生率较C组明显增高(P〈0.05)。A组肢体扭动和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和C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镜检查中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镇静,起效时间快、定向力恢复时间短、镜检满意度高、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费用更低、副作用少,且镇静效果增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插管全麻手术对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I-Ⅱ级择期行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并随机分成3组。各组患者诱导用药均为: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5μg/kg,术中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泵注维持。手术开始前,I组不追加芬太尼,Ⅱ组追加芬太尼2.0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4.0μg/kg。观察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3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各组患儿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和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时间、至呼名睁眼时间、至拔出气管导管时间;记录各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及出手术室时自觉疼痛情况。结兽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的HR、SBP、DBP、SpO2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比较无差异,麻醉药用量Ⅱ、Ⅲ组瑞芬太尼少于I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呼名睁眼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I组短于Ⅱ组,Ⅱ组短于Ⅲ组(P〈0.05);苏醒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显著躁动率I组大于Ⅱ、Ⅲ组(P〈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及其它麻醉并发症。结论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手术开始前以芬太尼2.0μg/kg注入,术中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明显提高麻醉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先天腭裂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麻醉维持:Ⅰ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Ⅱ组采用吸入七氟醚,同时也靶控输注丙泊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结束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分钟(T4)、拔管后1分钟(T5)几个时点,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在麻醉诱导后的SBP、DBP、HR下降明显,I组气管拔管后1分钟HR变化显著高于Ⅱ组,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Ⅰ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满意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剖宫产术不适宜常规椎管内麻醉的孕妇151例,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5),观察组给予异丙酚1.5 mg.kg-1、瑞芬太尼1.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泵入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1、芬太尼1.0~2.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丙泊酚靶控泵入和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维持;2组均面罩给氧3 min后气管插管,比较2组产妇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时、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在诱导时、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心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产妇,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实施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