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移植肾长期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04年10月间334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时的GFR不同,将受者分成肾功能正常组(≥1.083 ml/s; 267例)和肾功能异常组(GFR<1.083 ml/s;67例))GFR采用Coekeroft-Gault(C-G)公式进行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受者术后5年时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分析术后1年与术后5年时GFR的相关性. 结果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术后1年时的GFR与移植肾存活时间成正比,术后同一时间点(5年、10年),肾功能正常组(不包括或包括肾功能正常的死亡者)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均高于肾功能异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时GFR比较,术后5年时的GFR变化幅度为(0.080±0.248)ml/s,其下降程度与术后1年时的GFR呈现明显正相关性. 结论 术后1年时的GFR水平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功能,术后1年时的GFR越高,术后5年的GFR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更为安全的长效男性绝育手术方式。方法将接受手术者随机分为3组:直视钳穿绝育术、可复性输精管栓堵绝育术及注射药物绝育术,每组各200例。分别于术后0.5年、1年、2年进行精液分析,并对3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术后0.5年及1年精子消失率最高的是直钳法,最低的是栓堵法。术后2年精子消失率粘堵法最高,栓堵法最低。术后并发症粘堵术的发生率最低,其次为栓堵,最高的为直钳法。结论直视钳穿绝育术近期、远期精子消失均高于另外2种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低于另外2种手术方式。直视钳穿绝育术优于可复性输精管栓堵绝育术及注射药物绝育术。是男性绝育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小开窗在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中的较长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上颌后牙缺失病例27例,剩余牙槽嵴高度(RBH)≤7mm,平均(4.03±1.87)mm,在上颌窦前外侧壁行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共42枚,术后半年行上部结构修复,所有病例观察时间均≥5年(即60个月以上)。结果 42枚种植体5年存留率100%,共提升上颌窦31侧,其中1例发生窦膜小穿孔,穿孔率3.23%,2例机械并发症,经过修复均使用良好;术后即刻、半年、1年及5年的RBH均显著高于术前,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P0.001);进一步比较,根据患者术前RBH水平,将其分为≤4 mm组和4mm组,两组间术后RBH变化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术后半年较术后即刻骨吸收量0.97 mm,术后1年较术后半年骨吸收量1.15 mm,术后5年较术后1年骨吸收量0.66 mm,可见术后1年之后上颌窦提升骨量逐渐减少并且趋于稳定。结论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可获得理想提升高度,减少患者创伤,较长期的临床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根治术6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Chen G  Chen G  Bai 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59-1261
目的探讨Miles手术和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84年1月至2004年12月20年间,共收治618例直肠癌患者,对其行Miles手术和保肛术式治疗。其中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前10年中,收治患者273例,行Miles术136例,各种保肛手术137例。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后10年中,收治患者345例,行Miles手术102例,各种保肛手术243例。对前后10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复发与转移情况,术后生存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共有492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1个月~20年,平均5年,随访率为79.6%。前10年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9%,其中Miles术为6.7%,各种保肛术为7.1%。后10年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1%,其中Miles术为4.8%,各种保肛术为5.2%,其中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为4.9%。前10年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64.7%,其中Miles手术为66.3%,保留肛门手术为63.4%。后10年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68.0%,其中Miles手术为66.3%,保留肛门手术为68.7%,其中套人式结肠直肠粘膜吻合保肛术为71.3%。结论直肠癌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个体化进行选择,近10年来保肛手术逐渐增多,约占70%,保肛术后5年生存率与Miles手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恢复尿道连续性。方法总结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多发性创伤伴后尿道断裂20例术中、术后尿道扩张术治疗结果。结果20例拔除尿管后均能自主排尿。定期尿道扩张术1年,20例随访1~5年。无一例二次手术。结论尿道会师牵引术+术后定期尿道扩张术是有效治疗后尿道断裂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1887年Bassini介绍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修补术式有近200种,术式之多可见腹股沟疝修补的复杂性。让刚走上外科临床工作岗位的年轻医师,面对各种术式无所适从,不知作何选择为佳?现就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1月共施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89例,采取不同术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Ⅲb,Ⅳ胃癌术中、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其术后腹膜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比研究胃癌单纯手术(对照组,31例)和手术加术中、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化疗组,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组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腹腔2年及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中、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防治肿瘤腹膜转移,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脂肪抽吸术并发症防治的相关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自UK Kesselring等首次报道了干性脂肪抽吸术(dry liposuction)至今,该技术经历了5个阶段的衍变,即干性脂肪抽吸术、YG Illouz报道(1983年)的湿性脂肪抽吸术(wet liposuction technique)、JA Klein报道(1987年)的肿胀法脂肪抽吸术(tumescent technique)、SA Trott报道(1998年)的超湿法脂肪抽吸术(super-wet liposuction)和M Topaz报道(1999年)的超湿法脂肪抽吸术(super-wet liposuction).其中JA Klein(1987年)报道的肿胀法脂肪抽吸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目前脂肪抽吸术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肾细胞癌剜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肾细胞癌患者行肿瘤剜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中发现一侧肿瘤旁脂肪组织有癌细胞,当即作肾及周围脂肪囊切除;22例剜除术成功.其中,生存15年以上2例,10年以上3例,5年以上6例,2年以上11例.1例术后4年在其肾上极新生长一肿瘤;1例术后5年余,原剜除部肿瘤复发做了肾切除;其余20例皆良好.结论:临床I期CT或MRI肿瘤边缘清晰的肾细胞癌作单纯肿瘤剜除术治疗是可取的,但术中务必做周围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椎间融合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腰椎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活动度(ROM)、椎间融合骨面积比。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采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率,观察术后内固定断裂、融合器移位、邻近节段退行性变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47.01±3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9.38±61.51) mL,术后住院天数为(4.20±1.22)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6.49±5.65) h。所有患者随访5年及以上,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时降低,术后1年至术后5年维持良好;融合节段ROM术后3年内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融合节段ROM维持良好;术后5年内椎间融合骨面积比、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钉棒松动、断裂或融合器移位、塌陷等情况,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ASDis)发生率为4.6%。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期融合牢固、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因素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行亲体肝移植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的病历资料, 性别不限, 年龄<18岁。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 将患儿分为PFO组和非PFO组。记录术中再灌注综合征、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和谵妄的发生情况以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与非PFO组比较, PFO组术中再灌注综合征、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和谵妄的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O因素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分析联合断流术52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结果急诊手术全部止血无死亡,术后大量腹水2例,隔下感染1例。平均随访3.6年,术后出血率为0(5年)和5.8%(9年)。随访生存率96%(5年)和90%(9年)。无肝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发生。结论 联合断流术适应证广,术式易掌握,疗效满意,但应注意断流的彻底性、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后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是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术后的死亡原因。大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达80%,小肝癌为40%~50%,最早的在术后2个月复发,复发高峰在1~2年,5年后复发少见[1]。临床实践证实,肝癌术后复发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仍然是手术再切除。本文将就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治疗进行探讨。1肝癌术后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改良的经胸食管横断术(Walker's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Sugiura术的血液动力学原理,将经胸食管横断术进行改良(改良Walker's术).在食管下段较低位置阻断食管静脉血流的同时,离断腹段曲张静脉残留或复发的冠状静脉属支.结果 本组患者共53例,择期手术49例,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4例,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本组中5例失访,有48例获得长期随访,在术后1年5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2~3年2例死于肝癌,术后4~5年3例因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死亡.存活5年以上者有41例,5年生存率为77%.1例患者再手术后已生存24年.结论 改良Walker's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节省时间、止血可靠,适应证宽.近期、远期止血效果良好,可普遍地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5.
骨折内固定取出术中术后再骨折近年来时有报道.笔者从1999年4月~2007年6月,对57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行内固定取出术,5例发生术中或术后再骨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KP治疗的163例OVCFs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伤椎Cobb角变化、伤椎椎体平均高度变化、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变化,统计其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术后神经根、脊髓损伤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随访2~4年,平均3年。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PKP治疗,无神经根损伤并发症,骨水泥渗漏5例,渗漏率2.60%。无骨水泥渗漏引起的临床症状。术前均采用GE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8.42±0.73)mm,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25.01±1.34)mm,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为(24.23±1.09)mm,术后2年椎体前缘高度为(22.12±0.65)mm;术前伤椎Cobb角平均(25.65±1.74)°,术后1周伤椎Cobb角平均(17.49±1.58)°,术后1年伤椎Cobb角平均(17.90±1.18)°,术后2年伤椎Cobb角平均(18.70±1.12)°。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12±0.30)分,术后1周VAS评分平均为(2.54±0.21)分,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2.31±0.19)分,术后2年VAS评分平均(3.02±0.54)分。术前患者ODI平均(48.16±9.50)%,术后1周ODI平均(22.48±4.87)%,术后1年ODI平均(22.73±4.68)%,术后2年ODI平均(23.65±3.49)%。术前分别于与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分别与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Cobb角、椎体高度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术后1年后出现非相邻节段椎体骨折8例,3年后出现相邻节段椎体骨折13例,相邻节段骨折发生率占7.98%。结论 PKP治疗OVCFs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局部后凸畸形,迅速减轻或缓解患者疼痛,快速恢复患者下地活动能力,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及渗漏率低,中期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L-T4)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作用。方法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分服药组(口服L-T4)和未服药组,经3~7年随访,使用B超、CT等检查手段,分析口服L-T4及持续服药时间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后服药组较未服药组复发率低,术后服药1年以上组较服药1年以内组复发率低。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服药1~2年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Ⅱ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156例Ⅱ期胆囊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B、C三组,每组52例,A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B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C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差异。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术中术后各个指标比较采用F检验;治疗有效率、术后1~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但三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术后1~3年生存率及术后3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Ⅱ期胆囊癌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5年4月~2010年3月对136例重度痔患者应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采取预防措施前后出现术中术后出血的比较。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结论加强术前准备,术前对症治疗,术前术毕冰敷肛门以及术中规范操作等预防措施可收到明显的预防术中术后出血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6年9月至1998年1月采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膀胱结石950例,其中液电碎石术716例,气压碎石术198例,膀胱窥镜碎石术51例。三种治疗结果表明:气压碎石术优于液电碎石术及膀胱窥镜碎石术,它具有安全、高效和无电、热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