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DRFS系统加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于1998年3月~2001年2月应用脊柱滑脱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videdreduciblefixedsystem,DRFS)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38~60岁,平均48岁。患者均无明显的腰部外伤史,经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证实腰椎滑脱系由腰椎退变所致,可见关节突增生及椎间隙狭窄。CT示合并椎间盘突出6例,侧隐窝狭窄12例。本组不包括椎体骨质疏松明显合并有“真空征”者。滑脱椎体中L418例,L510例。滑脱按Wiltse分类,Ⅰ度13例,Ⅱ度15例。所有病例均有明显下腰痛,腰…  相似文献   

2.
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腰椎滑脱 ,其中L4滑脱Ⅰ°5例 ,Ⅱ°3例 ,L5滑脱Ⅰ°7例 ;Ⅱ°3例 ,L4、L5同时椎弓根不连滑脱Ⅰ°3例。平均年龄 4 8.5岁 ,采用后手术入路 ,用Steffee钢板提拉复位 ,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稳定脊柱。结果 随访 6~ 4 2个月 ,平均 19.1个月 ,19例术后腰痛消失 ,并感腰部稳定有力 ,18例恢复原工作与生活 ,其中有 5例术后 6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 ,摄腰椎正侧位片及过屈、过伸位片 ,见椎体间相对运动消失 ,椎间隙较术前平均增高 4mm ,椎间植骨已骨性模糊与上下椎体融合 ,未出现椎体再移位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侧后方融合联合人工珊瑚椎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吸收了前后路两种融合方法的优点 ,使融合率大大提高 ,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自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8月应用RF -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后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2 4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年龄 32~ 5 6岁 ,平均 4 4岁。 2 4例均有持续性下腰痛症状 ,16例有单侧下肢麻木、酸胀、疼痛等症状 ,8例有双下肢症状。术前行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检查示 :L3 滑脱 2例 ,L4滑脱 15例 ,L5滑脱 7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法分类 :Ⅰ度 12例 ,Ⅱ度 10例 ,Ⅲ度 2例。滑脱原因按Wiltse分类 :峡部裂性 2 0例 ,退变性 4例。 17例行腰椎M…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9年2月~2002年2月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35~65岁,平均46.3岁。根据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0例,Ⅱ度11例,Ⅲ度8例(其中有2例>60岁),Ⅳ度6例。L4/5滑脱8例,L5/S1滑脱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出现下腰部疼痛,合并下肢放射痛的12例(双侧5例,单侧7例)、间歇性跛行10例、足趾背伸力减弱6例、会阴部麻木8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正侧位、双侧斜位片及腰椎动力X线片检查,28例行CT及MRI检查,以排除其他脊柱病变并了解有无椎管狭…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对腰椎生理前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BAK融合手术治疗低度(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与放射学结果的变化。方法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者共26例。峡部不连性18例,退变性8例。L4滑脱14例、L5滑脱12例。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站立位侧位X线片,测量项目包括腰椎曲线指数(irldex of lumbar spinal curvaturc,LCI)、L4、5、L5S1节段前凸角、全腰椎前凸角。结果排除1例未融合数据,术后融合节段的节段前凸角明显改善,且经随访后无明显丢失。术前、术后、随访时全腰椎前凸角与LCI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BAK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有效改善并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线。  相似文献   

6.
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 观察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1998年 7月~ 1999年 12月共采用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18例。年龄 4 3~ 6 2岁 ,其中 L4、57例 ,L5S1 11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 6~ 12个月随访 ,平均 11个月。融合的 18个椎间隙 ,均获骨性愈合 ,临床症状均获缓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疗效优 13例 ,良 5例 ,其中 °滑脱 6例 ,优 5例 ,良 1例 ; °滑脱 11例 ,优 8例 ,良 3例 ; °滑脱 1例疗效良好。结论 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的X线片及三维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线片和三维CT(3D-CT)在判定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16~74岁,平均47.2岁.峡部裂性滑脱21例,退变性滑脱1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稳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3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例.单纯骨粒植骨26例,骨粒加椎间融合器17例.单节段内固定24例,双节段内固定19例.均为单节段椎间融合,其中L_(3,4) 6例,L_(4,5),17例,L_5S_1 20例.应用改良Brantigan评分判定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3D-CT扫描所示椎间融合程度;动力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性.结果 随访12~85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3D-CT所示椎间融合率分别为64%(28/43例)和40%(17/43例).3D-CT的Brantigan评分小于正侧位X线片(P<0.05).根据诊断、固定节段及融合方式不同分组,各组3D-CT评分均低于正侧位X线片(P<0.05).动力位X线片示椎间不稳定者仅3例(7%).结论 腰椎3D-CT能更准确地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拆除内固定前进行3D-CT检查非常必要.拆除内固定前摄动力位X线片对判定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症行神经减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但对是否需要减压、单侧还是双侧减压尚有争论[1]。2002年3月~2006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者25例,只有部分行神经减压术,现对其结果分析于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40~63岁,平均54岁;病程1~10年,平均28个月。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检查。滑脱部位:L4椎体21例,L5椎体4例。按Myerding分类:Ⅰ度7例,Ⅱ度18例。本组患者中9例合并有双侧峡部裂。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腰痛,劳累或久站后加重,休息后缓解;10例有双侧或单侧下肢痛或麻…  相似文献   

9.
应用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RF系统复位固定Cage椎间融合两种方法治疗腰椎峡部崩裂滑脱39例。本文进行回顾分析,对其在临床的应用作一对比评价。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腰椎峡部崩裂滑脱39例,男14例,女25例,年龄28~67岁,平均45.6岁。单侧下肢放射痛23例,双侧下肢放射痛15例,跟腱反射减弱12例,拇背伸肌力减弱14例,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弱35例,痛觉过敏5例,L4滑脱26例,L5滑脱13例。采用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16例,采用RF-Ⅱ系统复位固定Cage椎间融合23例。1.2手术方法1.2.1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  相似文献   

10.
腰椎滑脱髂骨棒杠杆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髂骨棒杠杆复位固定系统(IBRFS)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IBRFS治疗18例腰椎滑脱病人,L5滑脱12例,L4滑脱6例,其中1例L5骶化.根据Meyerding滑移分度法:10例Ⅰ度,6例Ⅱ度,2例Ⅲ度.DS 9例,IS 8例,外伤性1例,进行手术前后的滑脱百分率、滑脱角、骶骨倾斜角和椎间隙高度的测量,并按复位效果、症状改善、椎间植骨融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临床治疗病例随访8~28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前JOA评分范围-1~22,平均10.7;术后JOA评分范围13~29,平均26.9.总治愈率范围42.9%~98%,平均88.2%,没有出现神经并发症.X线摄片和CT两维重建提示成功融合15例,3例融合失败.滑脱率由20.80%降至5.01%,滑脱角由6.67°恢复到12°,骶骨倾斜角由32.2°升至43.3°,椎间隙高度与滑脱节段的上位椎间隙高度比值由0.78升至0.97.[结论]IBRFS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切实可靠,复位及固定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男22例,女14例;年龄43~66岁,平均55岁。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1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4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单融合节段:L3~43例,L4~515例,L5S18例;双融合节段:L3~4和L4~54例,L4~5和L5S16例。内植物:椎弓根钉+钛网26例,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10例。临床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价。根据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8个月至4年9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2±1.3)分,术后JOA评分为(12.6±2.2)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2.7%,临床疗效满意。随访时正侧位X线片显示:40个椎间植骨融合;6个椎间植骨可能融合。并发症1例术中神经根牵拉伤未完全恢复,且术后2年出现伤口深部感染,X线片显示椎体间融合,经清创、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置管冲洗后治愈。结论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钉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矫形加植骨融合治疗伴骨质疏松及滑脱的腰椎退行性侧凸的中短期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采用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和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及滑脱的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26例。根据x线片观察术前及术后即刻、2周、3个月、1年腰椎滑脱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随访12-45个月,平均2年。所有患者症状减轻,JOA评分术前平均13.2分,术后随访时平均27.0分,改善率平均87.5%。术后X线片复查,所有融合椎节均获得骨性融合。腰椎侧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26.6°至术后平均11.2°。融合椎间隙高度术后均明显改善,从术前平均0.14cm改善至术后平均0.45cm。术后3个月、1年复查x线片内置物无松动及断裂,滑脱不同程度纠正,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2.2周。结论对合并骨质疏松及滑脱的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钉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矫形加植骨融合可有效纠正侧凸,手术前对减压、固定范围、畸形矫正与否作出明确的判断,可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5岁.病史2~25年.合并退变性Ⅰ度以上滑脱21例,合并腰椎侧凸、Cobb角>20°12例.术中对一个或两个节段者切除椎间盘,处理相邻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根据JOA评分标准,优良率88.3%,末次随访X线片观察:滑脱复位率96%,腰椎侧凸者Cobb角平均6.6°,矫正率88.5%,融合率91.3%.[结论]后路减压固定并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老年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Moss-Miami脊柱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Moss-Miami脊梓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方法21例合并椎管狭窄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L3~4 4例,L4~5 12例,L5~S1 5例;Ⅰ度滑脱13例,Ⅱ度滑脱8例:均采用了Moss—Miami内固定做创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症状改善、滑脱复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2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15~11个月),术后及末次复查X线片均显示滑脱腰椎良好复位;18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消失;未发现与植人物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用Moss—Miami脊柱内固定系统做创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方法]81例临床病人,男38例,女43例;年龄47~71岁,平均62岁;病变部位:L2、3间隙2例,L3、4间隙63例,L4、5间隙33例,L5S1间隙5例;2节段椎间融合21例,3节段椎间融合15例,4节段椎间融合2例;伴椎体Ⅰ度滑脱26例,伴有>15°侧凸的4例.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经腰椎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减压、自体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中行撑开、提拉,将减压的自体椎板骨质修整,颗粒状碎骨填充于Cage,块状较大的骨块植入椎间隙,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4年,术后均行X线片复查,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手术前、后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两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彻底减压、自体骨混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征及经后路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例创伤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13~60岁,中位年龄38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交通事故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d~13年,中位时间20 d。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E级2例,D级4例,C级3例,B级2例。X线片示L4滑脱3例,L58例。根据Meyerding分度: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2例,Ⅳ度1例。手术固定节段:L4、52例,L5、S17例,L4~S12例。行椎间及后外侧360°植骨融合8例,仅行后外侧植骨3例。术后随访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评价滑脱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无内固定物拔出、断裂等情况发生。CT三维重建显示患者植骨均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腰椎X线片示滑脱Meyerding分度为0度10例,Ⅰ度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9,P=0.003)。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E级6例,D级3例,C级2例,较术前显著改善(Z=—2.271,P=0.014)。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腰椎X线片发现多发横突骨折,结合患者受伤机制应高度怀疑创伤性腰椎滑脱症,尽早行经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有助于创伤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Xu H  Wang Y  Qiu G  Zhang J  Yang X  Yu B  Fei Q  Zhao Q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23-726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腰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滑脱的手术治疗结果 ,其中男 30例 ,女 5 6例 ,年龄 30~ 77岁 ,平均 5 5 8岁 ,腰痛合并双侧下肢痛 6 3例 ,单侧下肢痛 10例 ;单纯腰痛 13例 ,其中 72例主诉间歇性跛行 ,出现跛行的行走距离 10~ 10 0 0m ,32例合并有足部感觉、运动及反射的改变。本组病例均并存病变节段的腰椎动力性腰椎不稳 ,滑脱Ⅰ° 79例 ,Ⅱ° 7例。术前CT检查 5 6例 ,MRI检查 2 4例 ,MRM检查 6例 ,术前同时行脊髓造影 6 1例 ,CTM检查 12例。狭窄并滑脱的节段 :L4 549例 ,L3 46例 ,L5 S12 5例 ,L3 4、L4 52例 ,L3 S14例。单纯侧隐窝狭窄 10例 ,双侧侧隐窝狭窄 2 2例 ,中央椎管狭窄 5 4例 ;合并椎间盘突出 12例。所有的患者均经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及不同的内固定治疗。 结果 患者均经 8个月~ 13年的随访 ,其中随访 1年以上者 81例 (平均 5 6年 )。本组优 78例 ,良 5例 ,可 3例。滑脱完全复位Ⅰ° 70例 (89 9% ) ,Ⅱ° 6例 (85 7% )。随访过程中无滑脱加重患者 ,3个月内植骨融合者 74例 ,6个月内植骨融合 10例 ,出现假关节 2例。术后发生内固定断裂 1例 ,晚发感染 1例。结论 减压和脊柱固定可改善腰椎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椎不稳。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20例22间隙,男8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峡部裂性Ⅰ度滑脱2例,退行性滑脱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融合部位L3,41例,L4,512例,L5S19例。双侧固定组30例30间隙,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2岁;峡部裂型Ⅰ度滑脱4例,退行性滑脱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融合部位L3,43例,L4,515例,L5S11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并对其椎间隙高度、前凸角的变化、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无感染、硬脊膜损伤等发生。单侧固定组术后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双侧固定组术后1例足下垂。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8±4.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且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增加病变椎间隙高度。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获得随访的9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男38例,女60例.根据Meyerding分级: Ⅰ度滑脱53例,Ⅱ度滑脱29例,Ⅲ度滑脱16例.单节段滑脱85例,2个节段滑脱13例,真性滑脱78例,假性滑脱20例.其中L3滑脱7例,L4滑脱40例,L5滑脱38例.L3、L4滑脱4例,L4、L5滑脱9例.81例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合并椎管狭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或椎间融合器融合方法的进行治疗.结果 根据JOA标准,本组患者术后疗效为优为73例,良15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达89.4%.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仔细操作,选择个性化的减压、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方案,腰椎滑脱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3月,对4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掀盖"、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椎板回植式360°融合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28~45岁,平均38.4岁。病程14个月~7年,平均38个月。滑脱按Meyerding分级:Ⅱ度28例,Ⅲ度16例。L4、5滑脱18例,L5、S1滑脱26例。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O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测定滑脱率、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率,评价临床及影像学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60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Morelos总体疗效评估:优3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术前滑脱率平均47.5%,术后3d滑脱率平均2.6%,平均复位率达97.4%,末次随访时复位无明显丢失。术后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显示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发生髂骨取骨区疼痛4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硬膜撕裂1例、融合相邻节段退变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神经损伤、明显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椎管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短节段钉棒复位"掀盖"回植式360°融合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一种可靠方法,临床疗效满意,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