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青海省西宁市临床医护人员2016-2017年度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初步探索推动西宁市临床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西宁市4家三级医院,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完成自填式问卷调查,并访谈医院相关负责人。结果 西宁市三级医院临床医护人员2016-2017年度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14%(95%CI:4.80%~5.49%),多因素分析显示,流感疫苗优先推荐接种人群、接种频次,接种效果的知晓以及职称是主要影响因素。接种组向他人推荐流感疫苗的意愿高于未接种组(χ2=99.57,P<0.001)。结论 西宁市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主要与流感疫苗的认知不足有关。应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示范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及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于2022年4-6月对浙江省30个市(县、区)376所学校的28 043名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的学生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焦虑症状判定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症状判定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最终纳入分析27 004名。结果 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为11.54%(95%CI:10.90%~12.19%),女生(15.42%,95%CI:14.47%~16.38%)高于男生(8.05%,95%CI:7.43%~8.67%)(P<0.001);农村(12.35%,95%CI:11.49%~13.22%)高于城市(10.06%,95%CI:9.27%~10.86%)(P<0.001);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学生共病率分别为11.73%(95%CI:10.82%~12.64%)、12.49%(95%CI:11.20%~13.79%)和9.98%(95%CI:8.68%~11.27%)(P=0.025);离异/丧偶/分居家庭的学生共病率(16.64%,95%CI:14.86%~18.43%)高于在婚家庭(10.82%,95%CI:10.14%~11.5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共病率越低(P<0.001);过去30 d吸烟者共病率(21.70%,95%CI:18.24%~25.16%)高于未吸烟者(11.13%,95%CI:10.51%~11.76%);过去30 d饮酒者共病率(19.36%,95%CI:17.58%~21.14%)高于未饮酒者(10.05%,95%CI:9.43%~10.68%);共病率随每周体育活动天数增加而降低(P<0.001);自报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共病率越高(P<0.001);过去12个月参与过打架者共病率(18.42%,95%CI:16.75%~20.09%)高于未参与过者(10.45%,95%CI:9.81%~11.10%)。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较高,应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群,在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共计调查179 570人,其中纳入有效样本量为176 179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情况,以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知晓率。结果 调查人群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18岁以上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52.8%(95%CI:51.2%~54.4%),且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χ2=515.8,P<0.000 1),以商业服务职业人群最高(61.6%,95%CI:58.6%~64.5%)。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知晓率为67.9%(95%CI:65.8%~69.9%)。城镇(77.0%,95%CI:75.0%~79.1%)高于乡村(60.0%,95%CI:57.7%~62.4%),男性(69.8%,95%CI:67.8%~71.7%)高于女性(65.9%,95%CI:63.7%~68.1%)。对3种疾病的知晓率,城镇居民(49.8%,95%CI:47.3%~52.4%)高于乡村居民(37.9%,95%CI:35.4%~40.5%);知晓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肺部疾病的比率最高(88.5%,95%CI:87.5%~89.5%),其次为儿童肺部疾病(70.0%,95%CI:68.1%~71.9%),对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为最低(46.8%,95%CI:44.6%~49.1%)。结论 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尤其是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2013年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与戒烟行为的流行状况。方法 2013年7-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0个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抽取≥18岁常住居民6 0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用于吸烟与戒烟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5 997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江西省不同人群特征成年居民吸烟和戒烟流行现状。结果 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53%(1 291/5 997,标化率为20.60%),复杂加权计算后,现在吸烟率为26.07%(95%CI:23.48%~28.66%),男性现在吸烟率(50.62%,95%CI:46.31%~54.94%)高于女性(1.46%,95%CI:0.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上升(P<0.05)、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下降(P<0.05)。87.16%(95%CI:83.29%~91.03%)的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日均吸烟量(机制卷烟)为19.27(95%CI:17.69~20.85)支;平均每天吸烟量≥20支的吸烟者比例为64.74%(95%CI:55.79%~73.70%);每日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0.28(95%CI:19.74~20.82)岁,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20.11(95%CI:19.61~20.61)岁]小于女性[26.88(95%CI:24.73~29.0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4%(95%CI:18.91%~35.16%)的成年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不足18岁。吸烟者戒烟率为14.80%(95%CI:10.88%~18.72%),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随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P=0.04),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上升(P<0.05);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为10.89%(95%CI:8.36%~13.42%);32.10%(95%CI:21.95%~42.25%)的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打算。被动吸烟率为54.71%(95%CI:44.20%~65.21%)。结论 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重度吸烟者比例大,戒烟者比例低,戒烟意识不强,男性和青少年为控烟工作主要目标人群,应根据江西省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18岁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体重和腰围知晓信息完整的179 045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分层,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分组计算体重和腰围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8岁居民体重、腰围知晓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体重知晓率为45.4%(95%CI:41.9%~48.9%),男性[46.2%(95%CI:42.5%~49.8%)]高于女性[44.6%(95%CI:41.1%~48.2%)],城市[54.3%(95%CI:49.3%~59.3%)]高于农村[35.8%(95%CI:32.1%~39.4%)],低体重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49.9%(95%CI:44.3%~55.6%)],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确诊居民体重知晓率均高于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居民腰围知晓率为11.6%(95%CI:9.7%~13.4%),女性[12.8%(95%CI:10.8%~14.8%)]高于男性[10.3%(95%CI:8.6%~12.0%)],城市[14.6%(95%CI:11.7%~17.4%)]高于农村[8.3%(95%CI:6.5%~10.2%)],糖尿病确诊居民腰围知晓率高于未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均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我国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可能拥有较高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中知晓自身体重状况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十分之一。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以及肥胖居民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普及体重、腰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对自身腰围和体重的认识情况。  相似文献   

6.
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和2018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8年调查1~59岁人群4 989名,2018年3 980名。2018年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9.50%(95%CI:7.34%~11.66%),较2008年(12.45%,95%CI:10.58%~14.33%)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02,P=0.075);下降主要为7~16岁人群,2018年HBsAg阳性率为0.88%(95%CI:0.35%~1.42%),较2008年(4.54%,95%CI:2.71%~6.36%)下降8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4,P=0.000)。2018年1~5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为72.30%(95%CI:69.56%~75.04%),较2008年(64.93%,95%CI:61.65%~68.22%)升高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8,P=0.001);升高主要为17~59岁人群,2018年抗-HBs阳性率为71.93%(95%CI:68.90%~74.96%),较2008年(63.77%,95%CI:60.16%~67.37%)升高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22,P=0.001)。2018年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48.10%(95%CI:43.20%~53.00%),较2008年(62.27%,95%CI:59.11%~65.44%)下降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138,P=0.000);其中1~、7~和17~59岁人群HBV感染率分别为4.58%、5.13%和56.56%(降幅分别为81.83%、85.91%和18.47%),高流行区域人群HBV感染率为48.87%(降幅24.70%),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感染率为28.81%(降幅38.75%)。结论 自2008年以来,广州市乙肝防控效果显著,儿童HBV感染率达到WHO消除乙肝2020年的目标,但仍属于高流行区,降低乙肝死亡率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需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和成年人的监测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系统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文献,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2软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文献46篇,总样本量625 0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5.7%(95%CI:4.8%~6.6%)。中西部地区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4.9%~8.0%),高于东部地区的5.5%(95%CI:4.4%~6.8%)。59岁以下男性人群HBsAg阳性率为6.1%(95%CI:5.3%~7.0%),高于女性人群的4.8%(95%CI:4.2%~5.5%)。2007-2009年的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5.5%~7.2%),2010-2012年为5.9%(95%CI:4.4%~8.0%),2013-2016年为3.5%(95%CI:2.0%~6.1%)。结论 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已经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转变为乙型肝炎中流行区。  相似文献   

8.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和血压测量状况等信息,并采用经认证的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值。本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且高血压相关信息完整的179 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及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地理区域等分组分别计算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测量率等指标。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以更好地估计中国成年人的状况。结果 2018年,中国≥18岁居民SBP均值为(127.7±18.8) mmHg(1 mmHg=0.133 kPa),DBP为(76.8±11.2) mmHg。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为50.9%(95%CI:49.9%~51.9%)。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男性[30.8%(95%CI:29.8%~31.9%)]高于女性[24.2%(95%CI:23.3%~25.1%)],农村[29.4%(95%CI:28.4%~30.3%)]高于城市[25.7%(95%CI:24.4%~27.1%)],华北地区[33.3%(95%CI:31.5%~35.2%)]和东北地区[32.7%(95%CI:28.1%~37.4%)]高于其他地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34.9%(95%CI:33.6%~36.1%)和11.0%(95%CI:10.2%~11.8%),女性和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P<0.000 1)。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41.9%(95%CI:40.7%~43.2%)曾在近3个月内主动或被动测量血压。结论 中国成年居民较高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和较低的血压测量率,以及高血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提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危险因素干预到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6~72月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果。方法 采用社区队列研究设计,2017年10-12月,从浙江省永康和义乌两市10家儿童接种门诊招募了1 752名6~72月龄儿童。每名儿童入队列后,完成知情同意和问卷调查,并随访至2018年4月30日,观察记录流感样病例(ILI)发病、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及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以ILI、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的发生次数为因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拟合,估算流感疫苗效果(VE)值。结果 1 752名儿童中,男童925名(52.80%),月龄M=30.00月,累计随访观察308 166人天,平均每天有5.27‰发生ILI、3.41‰因ILI去医院门诊就诊、1.45‰因ILI自行服药治疗;共有643名儿童接种了流感疫苗,与未接种儿童相比,流感疫苗对ILI、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的VE值分别为23.5%(95% CI:15.1%~31.1%)、19.3%(95% CI:8.2%~29.1%)和25.8%(95% CI:9.3%~39.3%)。643名接种儿童,接种后与接种前比,流感疫苗针对36~72月龄儿童ILI、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的VE值分别为31.9%(95% CI:12.7%~46.9%)、32.6%(95% CI:8.6%~50.3%)和44.3%(95% CI:11.9%~64.8%),而对6~35月龄儿童,VE值均无统计学意义。2016-2018年流感疫苗不同接种暴露VE值评估,两个流感流行季均有接种史的,仅2017-2018年流感流行季有接种史的,流感疫苗VE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仅2016-2017年流感流行季有接种史的,VE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感流行季接种流感疫苗一定程度可预防ILI发病、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且对36~72月龄儿童保护效果优于6~35月龄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探讨趋势变化原因,并对未来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连接点回归模型描述变化趋势。基于2012-2019年发病和死亡数据,构建灰色模型GM(1,1)预测未来10年情况,根据后验误差法、残差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全国、男性、女性粗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值分别为4.15%(95%CI:3.86%~4.44%,P<0.001)、5.98%(95%CI:5.65%~6.31%,P<0.001)、3.23%(95%CI:2.94%~3.53%,P<0.001),年龄标化发病率AAPC值分别为2.47%(95%CI:2.12%~2.83%,P<0.001)、3.98%(95%CI:3.68%~4.29%,P<0.001)、1.65%(95%CI:1.38%~1.93%,P<0.001),粗死亡率AAPC值分别为2.09%(95%CI:1.92%~2.25%,P<0.001)、3.68%(95%CI:3.45%~3.90%,P<0.001)、0.60%(95%CI:0.50%~0.71%,P<0.001)。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呈先下降(1990-1994年)后上升(1994-2012年)再下降(2012-2019年)的波动趋势(AAPC=1.35%,95%CI:1.16%~1.53%,P<0.001)。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1.70%,95%CI:-1.82%~-1.58%,P<0.001)。建立的GM(1,1)模型均能够进行中长期预测,残差检验法结果显示,所有模型平均相对误差≤10.00%且预测精度>80.00%,预测效果优;后验误差法结果显示,除男性年龄标化发病率为合格外,其余均为好。预测2029年全国、男性、女性的粗发病率为3.57/10万、2.78/10万、4.40/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38/10万、1.89/10万、2.88/10万,粗死亡率为0.57/10万、0.62/10万、0.53/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0.33/10万、0.42/10万、0.27/10万。结论 全国、男性、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近10年呈下降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但粗发病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且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需要密切关注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预防2~17岁儿童季节性流感的保护效果。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发表的、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的、关于研究LAIV预防儿童季节性流感保护效果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3.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均为检测阴性设计(Test-negative design,TND)研究。结果显示LAIV预防儿童季节性流感的保护效果为49%(95%CI:40%~57%)。亚组分析发现:LAIV预防A(H1N1)pdm09型、A(H3N2)型和B型流感的保护效果分别为35%(95%CI:5%~56%)、35%(95%CI:21%~46%)和71%(95%CI:55%~82%);三价LAIV和四价LAIV在儿童中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95%CI:48%~63%)和44%(95%CI:27%~57%);LAIV在欧洲地区和北美洲地区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5%(95%CI:47%~77%)和46%(95%CI:36%~55%)。结论LAIV对2~17岁儿童季节性流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深圳地区女性体检人群数据,了解人群HPV感染及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异常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利用2018年深圳地区女性体检人群HPV感染及TCT数据,描述和分析HPV感染及TCT检测结果。结果 共有75 754名≥ 18岁女性纳入HPV感染率分析、103 508名≥ 18岁女性纳入TCT分析、69 964名≥ 18岁女性纳入2项检查的联合分析。HPV标化感染率为19.89%(95%CI:19.45%~20.33%),在年龄分布上呈现"U"形趋势。人群HPV主要流行的型别为HPV52、HPV51、HPV16、HPV58、HPV53。高危型HPV(17种)标化感染率高于低危型HPV(6种),单一HPV标化感染率高于与其他型别混合感染的多种型别HPV标化感染率。总宫颈细胞学的标化异常检出率为7.48%(95%CI:7.22%~7.75%),各类别分别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4.58%(95%CI:4.40%~4.7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54%(95%CI:2.40%~2.69%)、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0.27%(0.23%~0.31%)。HPV总感染率和各型别HPV感染率均有随着宫颈细胞学改变严重程度提高而升高的整体趋势。各类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检测结果中,主要流行型别为HPV52、HPV58、HPV16等。结论 本研究提示深圳地区HPV感染仍处在较高水平。应重视在人群层面开展HPV的筛查工作,尤其是在年轻及绝经前后女性人群中的筛查;加强对重点特殊人群(高危型别、易持续感染人群)的管理和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同时提示在进行HPV疫苗的接种预防工作时,需参考流行的HPV型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对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免疫持久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其幼儿期(2~3岁)时加强免疫3剂次者作为加强免疫组,按照1:1匹配原则随机选择性别、居住乡镇相同的未加强免疫者作为未加强免疫组;于初免5年后采血检测抗-HBs和抗-HBc。结果 加强免疫组和未加强免疫组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7.39%(224/230,95%CI:94.41%~99.04%)和53.91%(124/230,95%CI:47.24%~60.48%),几何平均抗体浓度(GMC)分别为1140.02(95%CI:887.46~1464.46) mIU/ml和11.53(95%CI:8.73~15.23) mIU/ml;两组5年随访抗体阳性率和GM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0.87%(2/230)和2.17%(5/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与是否加强免疫和初免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38.75(95%CI:16.23~92.54)和3.06(95%CI:1.51~6.17)(P值均<0.05)。结论 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或高应答儿童在幼儿期加强免疫可有效提高抗体持久性,但对预防HBV感染可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估计北京市2011年至2015年5月23日病毒性腹泻相关 <5岁儿童超额腹泻病例数。方法 利用北京市2家儿童专科医院 <5岁儿童急性腹泻周就诊病例数,拟合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估计其病毒性腹泻相关超额病例数。结果 北京市2011年第8~10周、40~42周,2012年第40~46周,2013年第43~49周,2014年第45周直到2015年第11周为病毒性腹泻流行周。2家儿童专科医院各年度流行周 <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相关超额就诊病例数分别为911(95%CI:261~1 561)、1 998(95%CI:1 250~2 746)、1 645(95%CI:891~2 397)、2 806(95%CI:1 938~3 674)、1 822(95%CI:614~3 031)例,分别占同期全部 <5岁儿童腹泻就诊病例数的40.38%(95%CI:11.57%~69.19%)、44.21%(95%CI:27.66%~60.77%)、45.08%(95%CI:24.42%~65.69%)、60.87%(95%CI:42.04%~79.70%)和66.62%(95%CI:22.45%~110.82%)。估计北京市2011年至2015年5月23日 <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相关超额就诊病例数为18 731(95%CI:10 106~27 354)例。结论 冬季是 <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发病及就诊高峰。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提示:应关注致急性胃肠炎病毒,尤其是诺如病毒的病原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现状Meta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 系统检索1974-2014年中国全文数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国儿童血脂异常调查的横断面研究中文文献,检索1946-2014年PubMed数据库中研究现场为中国的外文文献.通过STROBE声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1.0软件估计血脂异常的Meta合并患病率,并对三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执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文献质量和不同诊断标准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29 426人,中国儿童青少年合并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25.3%(95%CI:12.7%~37.8%).高TC、高LDL-C、高TG、低HDL-C、高脂血症等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1%(95%a:3.4%~4.9%)、5.3%(95%CI:3.9%~6.7%)、8.5%(95%CI:6.3% ~ 10.7%)、6.8%(95%CI:3.7%~9.9%)、4.8%(95%CI:0.6%~9.1%).男童高TG患病率(5.6%)高于女童(3.4%),高TC、高LDL-C、低HDL-C、高脂血症及血脂异常总患病率男童均低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8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患病率(31.6%)高于2~6岁儿童(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高TC及低HDL-C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地区、时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应适时进行血脂筛查,及早发现异常并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肺炎疫苗接种状况,为慢阻肺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中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测试FEV1/FVC<70%的调查对象作为慢阻肺患者,其中9 067名通过询问调查明确肺炎疫苗接种情况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分析。应用复杂抽样调整方法,估计慢阻肺患者中的肺炎疫苗接种率及其95% CI,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的5年内肺炎疫苗接种率是0.8%(95% CI:0.3%~1.4%)。40~岁组患者的肺炎疫苗接种率是0.3%(95% CI:0.2%~0.5%),≥60岁组患者的接种率为1.2%(95% CI:0.3%~2.1%)(P<0.05);城镇患者的接种率(1.5%)高于乡村患者(0.4%)(P<0.05);慢阻肺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越严重,其肺炎疫苗接种率越高(P<0.05);合并其他慢性肺部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接种率为1.7%、2.1%,高于未合并的患者(P<0.05);曾经吸烟的慢阻肺患者肺炎疫苗接种率为1.4%,现在吸烟的患者接种率为0.6%。慢阻肺患者的肺炎疫苗接种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流感疫苗接种史有关。结论 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的肺炎疫苗接种率非常低,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与肺炎疫苗接种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