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成益  刘逸菲 《微创医学》2001,20(5):614-61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利用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28例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患者CD62P,CD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血小板活化是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的原因,并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蛋白(CD63)的表达,同时用玻球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PAdT);用多智能血液凝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PAdT及PagT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2周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高;PAdT和PagT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大量激活及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比PadT和PagT更准确地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3.
成益  刘逸菲 《医学文选》2001,20(5):614-61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利用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28例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患者CD62P,CD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血小板活化是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的原因,并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粒(platelets microparticles, PMPs)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健康人外周血对照之间的差异,探讨PMPs水平与RA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活动期〔疾病活动指数(DAS)28≥3.2〕RA患者外周血和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MPs含量、PMPs的CD62P 、CD154阳性比率,检测RA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指标,分析PMPs含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其中16例有膝关节积液RA患者同时检测配对外周血和关节液PMPs含量及CD62P+PMPs和CD154+PMPs比率。结果①RA患者外周血PMPs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患者外周血PMPs含量高于配对关节液(P<0.01); ②RA患者外周血CD62P+PMPs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配对关节液(P<0.05);③RA患者外周血CD154+PMPs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配对关节液(P<0.05);④RA患者外周血PMPs含量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 ( r=0.462, P=0.018)呈正相关,与ESR、CRP、RF、ACPA不存在相关性;而关节液PMPs含量与CRP、ESR、RF、ACPA、DAS28均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外周血PMPs表达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提示PMPs在RA疾病活动和关节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小板活化状况、凝血参数、血小板相关参数,进一步明确直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方法选择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89例为观察组,同期来云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肿瘤普查的健康志愿者40名为对照组,测定外周静脉血活化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以及凝血四项(TT、PT、APTT、FIB)和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FIB及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参数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主要是以活化血小板、血小板参数、FIB的增加为特点;活化血小板CD62P、CD63是预测直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曹丹  张慧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95-95,106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与重症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85例伴血小板减少重症细菌感染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变化,并与不伴血小板减少者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47.2%,CD62p、CD63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回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且与血小板减少并存,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CD41、CD61,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CD41、CD61治疗前后的改变及进行比较,并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组病人血浆的CD62P、CD63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缓解期组病人血浆的CD62p、CD63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病人血浆的CD41、CD6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表明COPD急性期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CD62P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浆CD62P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尤其在急性期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增高更加显著;推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在COP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沉(ESR)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RA患者127例,根据患者是否处于疾病活动期分为活动期RA组(n=89)和缓解期RA组(n=38),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ESR及其参数(Vm、Tm)、血小板相关指标(PLT、MPV、PDW、PCT)、血小板活化指标(CD61、CD62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RF的关系。结果:三组PDW、CD6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组PLT、PCT、CD62p、ESR、Vm、RF均高于缓解期RA组、对照组,MPV、Tm均低于缓解期R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RA组PLT、CD62p、ESR、Vm、RF均高于对照组、MPV、T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解期RA组、对照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CD62p、ESR、Vm与RF均呈正相关(P0.05),MPV、Tm与RF呈负相关(P0.05),PDW、PCT、CD61与RF无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伴随ESR及其参数、PLT、MPV、CD62p明显改变,且与RA活动程度有一定关系,上述指标可较好地反映RA患者的病情活动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及急性肺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比较与研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48例急性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53(CD63)、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CD6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CD41)血小板表面的表达并与2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D61与CD41、CD62P、CD63呈正相关,CD62P和CD63呈正相关。CD62P、CD63的表达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与急性肺炎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CD62P、CD63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急性肺炎均有升高。提示COPD急性发作期及急性肺炎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现察志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改变,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42例ACS志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2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丹红治疗姐介入治疗术后即静脉滴注射液14d后复查上述指标,井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2组间比较.结果 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CD62P,CD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丹红注射液治疗组CD62P、CD63较常规治疗组明王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SIRS、MODS患者的CD62P、CD63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结果SIRS、MODS患者的CD62P、CD6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ODS组CD62P、CD63高于SIRS组(P<0.01);死亡组CD62P、CD63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SIRS、MODS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血小板活化程度与病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贫血、血小板升高在评定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贫血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的关系。②方法对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颀性分析。③结果RA患者活动期组与临床缓解期组反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增高,血红蛋白(Hb)下降,且血小板计数与反应RA疾病活动期的实验室指标ESR、CRP、RF呈正相关,而与Hb为负相关。RA患者活动期组的PLT计数也与RA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数及程度)、关节X线改变的程度呈正相关,而与Hb为负相关。④结论贫血、血小板升离与RA的病情活动性相关,PLT计数、Hb可以作为评价RA病情活动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根据冠脉造影将66例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CS组(45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2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和CD63。并根据性别、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血LDL-C水平对ACS患者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CD62P和CD63的表达。结果ACS组CD62P(5.12±3.95)%、CD63(5.20±3.54)%,分别高于对照组CD62P(2.64±1.31)%、CD63(2.57±1.67)%(均P<0.01);两指标测定ACS的敏感性为73.33%和71.11%,而特异性为71.43%和76.19%,其界值点分别为2.59%和3.05%。在ACS患者中,性别对血小板的CD62P和CD63影响不显著(P>0.05);三支组和双支组的CD62P和CD63的表达均高于单支组(P<0.05);三支组与双支组间的CD62P、CD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LDL-C组的CD62P、CD63高于低LDL-C组(P<0.01)。结论ACS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性别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无显著影响,血小板活化程度随冠脉病变加重和高LDL-C水平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海晨  李侠  郭燕 《中外医疗》2009,28(36):166-16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1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并与3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各组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膜抗原CD63、CD62P的表达明显升高,UA、AMI患者CD63、CD62P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吴鸿君 《四川医学》2007,28(8):842-843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含量。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CD63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为(47.26±19.68),(52.14±16.8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62p,CD63的表达量(4.51±3.16),(6.73±2.67),(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且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一项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TS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最大聚集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TS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魏酸钠治疗能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病程不同阶段血小板活化率,探讨血小板活化在卒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79例原发脑梗死、32例脑出血、3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CO63、TSP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在脑梗死病程的不同阶段,血小板活化呈动态变化,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也存在血小板活化,CD62p、CD63、TSP三者呈正相关.结论:CD62p、C63、TSP均可做为血小板活化的监测指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防治脑梗塞中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2例KD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儿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BPC值. 结果 KD患儿全血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及BPC值较正常对照儿明显增高;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增高更加显著,其中以CD62P阳性表达率增高最具有统计学意义;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5 d]和阿斯匹林治疗后能明显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儿. 结论 血小板活化过程参与了川崎病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大剂量丙球和阿斯匹林治疗能抑制KD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的高表达,降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因此在川崎病病程中动态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和BPC值,对KD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检测CD62p阳性表达率,对预测心脏和冠脉异常是否发生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河涛  郭华  刘晓平  唐方 《四川医学》2001,22(3):261-26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数术(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分子探针检测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的表达量,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CD62P,CD63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结论 通过FCM检测血小板膜CD62,CD63的表达量,可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对临床使用溶栓药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D62P、CD6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表达明显增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活化血小板的高表达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