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栝楼了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并建立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研究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从栝楼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已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 acid,I),2-甲基-3,5-二羟基四氢吡喃-4-酮(5-oxymaltol,Ⅱ),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β-D-glucopyranosyl-α-spinasterol,Ⅲ),葡萄糖(glucose,Ⅳ),富马酸(fumaric acid,V),琥珀酸(succinic acid,Ⅵ),尿嘧啶(uracil,Ⅶ),正三十四烷(tetratriacontane,Ⅸ),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X),栝楼仁二醇(karounidiol,Ⅺ)。化合物Ⅷ和Ⅶ正在鉴定中。测定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为0.0171%。结论:化合物I、Ⅱ、Ⅲ、Ⅳ、Ⅶ、Ⅸ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该含量测定方法灵敏性高,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栝楼生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甲醚(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素(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山柰酚(Ⅷ)、正三十烷醇(Ⅸ)、正三十四烷酸(Ⅹ)。结论化合物Ⅰ、Ⅱ、Ⅸ、Ⅹ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田基黄(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田基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巴西红厚壳素(Ⅰ),槲皮素(Ⅱ),山柰酚(Ⅲ),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苷(Ⅴ),异槲皮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Ⅶ),田基黄双(口山)酮(Ⅷ),3,8″-biapigenin(Ⅸ),白桦酸(X),豆甾醇(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Ⅻ).结论 化合物Ⅶ,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红花忍冬(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东莨菪素(scopoletin,Ⅰ),秦皮乙素(aeculetin,Ⅱ),东莨菪苷(scopolin,Ⅲ),丁香苷(syringin,Ⅳ),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Ⅴ),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Ⅵ),葡萄糖(glucos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毕丹  宋月林  张梁  陈东  屠鹏飞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543-1545
目的 研究鹅胆 Anser anse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四十二烷酸(Ⅰ)、胆甾醇(Ⅱ)、正十六烷酸(Ⅲ)、十六烷酸甘油酯(Ⅳ)、methyl 3α,7α-dihydroxy-5β-cholan-24-oate(Ⅴ)、3α,7α-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Ⅵ)、烟酰胺(Ⅶ)、n-butyl-3α,7α-dihydroxy-5β-cholan-24-oate(Ⅷ)、正十八烷酸(Ⅸ)、3α,7α-dihydroxy-5β-cholan-oic acid N-(2-sulfoethyl) amide(Ⅹ)。结论 化合物Ⅰ~Ⅴ、Ⅶ~Ⅹ为首次从该属动物胆汁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Ⅷ的波谱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民间药黄水枝 Tiarella pol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十七烷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槲皮素(Ⅳ)、原儿茶酸(Ⅴ)、杨梅素(Ⅵ)、没食子酸(Ⅶ)、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Ⅷ)、芦丁(Ⅸ)。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鼠A canthus ilicif 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 R1、3C-NM R、ES I-M 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三萜类、黄酮类等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乙酰香树脂醇乙酸酯(Ⅰ)、2,6-二甲氧基苯甲酸苄酯(Ⅱ)、α-菠菜甾醇(Ⅲ)、β-谷甾醇(Ⅳ)、高根二醇(Ⅴ)、熊果醇(Ⅵ)、邻甲氧基苯甲酸(Ⅶ)、反式桂皮酸(Ⅷ)、水杨酸(Ⅸ)、山柰酚(Ⅹ)、槲皮素(Ⅺ).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Ⅹ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6,8(14),22-四烯-3-酮(Ⅰ)、dehydroeburicoic acid(Ⅱ)、α-燕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乌苏酸(Ⅳ)、3β-Hydroxymultiflora-8-en- 17-oic acid(Ⅴ)、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Ⅵ)、1-H-3-吲哚羧酸甲酯(Ⅶ)、吲哚醛(Ⅷ)、邻羟基苄醇(Ⅸ)、异香草醛(Ⅹ)和对羟基苯甲醛(Ⅺ).结论 除化合物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牛大力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牛大力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丽槐素(Ⅰ)、芒柄花素(Ⅱ)、3,4,2',4'-四羟基查尔酮(Ⅲ)、圆齿火棘酸(pyracrenic acid,Ⅳ)、(-)-丁香脂素(Ⅴ)、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Ⅵ)、5-羟甲基糠醛(Ⅶ)、α-甲氧基-2,5-呋喃二甲醇(Ⅷ)、2,5-二羟基苯甲酸(Ⅸ)、豆甾醇(Ⅹ)、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Ⅺ)、β-谷甾醇(Ⅻ)及胡萝卜苷(ⅩⅢ).结论 化合物Ⅱ~Ⅹ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头花蓼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头花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的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头花蓼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三烷醇(Ⅰ),二十五烷醇(Ⅱ),二十二烷酸(Ⅲ),二十四烷酸(Ⅳ),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Ⅴ),二十二烷酸-2,3-二羟基丙酯(Ⅵ),齐墩果酸(Ⅶ),乌苏酸(Ⅷ),二十八烷基-1,27-二烯(Ⅸ),阿魏酸二十二酯(Ⅹ),β-谷甾醇(Ⅺ),二十三烷(Ⅻ),十六烷酸(),亚油酸()。结论:化合物Ⅰ~ Ⅹ为从头花蓼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Ⅸ、Ⅹ为从蓼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白桂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桂木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化羽扇豆烯醇(3β-acetoxy-lupenol,Ⅰ)、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Ⅱ)、二十五烷酸(pentacosanoic acid,Ⅲ)、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Ⅳ)、羽扇豆醇(lupeol,Ⅴ)、白桦脂酸甲酯(methylbetulinate,Ⅵ)、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白桦酯醇(betulin,Ⅸ)、artonin A(Ⅹ)、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Ⅺ)、oxyresveratrol[1-(2,4-dihydroxyphenyl)-2-(3,5-dihydroxyphenyl)ethylene,ⅩⅡ],( )-儿茶素[( )-catechin,ⅩⅢ]、( )-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ⅩⅣ)。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Ⅸ为同一类化合物,属羽扇豆烷皂苷元类,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川赤芍石油醚和甲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酰芍药苷(galloylpaeoniflorin,Ⅰ),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Ⅱ),熊果苷(arbutin,Ⅲ),d-儿茶素(d-catechin,Ⅳ),苯甲酸(benzoic acid,Ⅴ),蔗糖(saccharose,Ⅵ),β-谷甾醇亚油酸酯(β-sitosterol linoleate,Ⅶ),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aucostero¨inoleate,Ⅷ),亚油酸(linoleic acid,Ⅸ),棕榈酸(palmitic acid,Ⅹ).结论 化合物Ⅰ、Ⅲ、Ⅶ~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木通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Ⅱ)、5α-豆甾烷-3β,6α-二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胡萝卜苷(Ⅴ)、葡萄糖(Ⅵ)、正二十二烷酸(Ⅶ)、5-羟甲基-2-呋喃醛(Ⅷ)、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Ⅸ)和阿魏酸(Ⅹ)。结论除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豆根代用品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的化学成分,寻找其活性成分和/或毒性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苏木蓝的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硝基丙酸(Ⅰ),coronarian(Ⅱ),corollin(Ⅲ),羽扇豆醇(Ⅳ),白桦脂酸(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3-O-葡萄糖苷(Ⅶ),琥珀酸(Ⅸ)。结论化合物Ⅰ~Ⅲ和Ⅵ为首次从苏木蓝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和Ⅶ~Ⅸ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可能为引起木蓝山豆根毒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九子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九子参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菜甾醇(Ⅰ)、谷甾-4-烯-3-酮(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苷(Ⅳ)、2-甲基-3-羟基吡啶(Ⅴ)、5-羟基-2-羟甲基吡啶(Ⅵ)、香草醛(Ⅶ)、香草乙酮(Ⅷ)、对乙氧基苯甲醇(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四季青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四季青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萃取及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素3-O-β-D-半乳糖苷(Ⅰ)、紫云英苷(Ⅱ)、山柰酚(Ⅲ)、洋芹素(Ⅳ)、槲皮素(Ⅴ),其余为豆甾醇(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和葡萄糖(Ⅸ).结论: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Ⅱ~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1, 2-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E)-1, 2-dimethoxy-4-propenyl-benzene,Ⅰ]、甲氧基丁子香酚(methoxyeugenol,Ⅱ)、丁子香酚(eugenol,Ⅲ)、香草醛(vanillin,Ⅳ)、山柰酚(kaempferol,Ⅴ)、芹菜素(apigenin,Ⅵ)、槲皮素(quercetin,Ⅶ)、正二十六醇(1-hexacosanol,Ⅷ)、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glycerol-α-pentacosanoate,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熊果酸(ursolic acid,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Ⅷ、Ⅸ、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萱草Hemerocallis fulv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萱草根的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萱草根的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蒺藜嗪(terresoxazine,Ⅰ)、11-氧代-β-乳香酸(Ⅱ)、何伯烷-6α,22-二醇(Ⅲ)、海可皂苷元(Ⅳ)、谷甾-4-烯-3β-醇(Ⅴ)、谷甾-4-烯-3-酮(Ⅵ)、ω-阿魏酰氧酸(ω-feruloyloxy acid,Ⅶ)、3,4-二羟基反式肉桂酸(Ⅷ)、对甲基反式肉桂酸(Ⅸ)、香草酸(Ⅹ)。结论化合物Ⅰ~Ⅳ、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槐角脂溶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并色谱分离成分,运用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槐角的丙酮可溶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槐二醇(Ⅰ)、麦芽酚(Ⅱ)、α-乙酰基吡咯(Ⅲ)、二十六酸(Ⅳ)、二十六醇(Ⅴ)、β-谷甾醇(Ⅵ)、甘油-α-单二十六酸酯(Ⅶ)、二十八醇(Ⅷ)、染料木素(Ⅸ)、山奈酚(Ⅹ).结论 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Ⅱ、Ⅲ、Ⅳ、Ⅴ、Ⅶ和Ⅷ,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