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报道18例口腔粘膜相关淋巴瘤(LMALT),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并用一组适用于石蜡切片的抗体(LCAUCHL-1,L26,k,λ,Lys)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中9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6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余3例尚不能分类。结果提示,免疫组化染色可用于口腔粘膜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及免疫学分型。  相似文献   

2.
报道18例口腔粘膜相关淋巴瘤(LMALT),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并用一组适用于石蜡切片的抗体(LCA,UCHL-1,L_(26),κ,λ,Lys)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中9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6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余3例尚不能分类。结果提示,免疫组化染色可用于口腔粘膜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及免疫学分型。  相似文献   

3.
e目的 通过Bcl-2和P53蛋白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中的表 达,探讨它们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1990年1月到1997年12月胃肠道MALT淋巴瘤24例,行常规HE和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DAB染色,苏木素复染。结果 24例均为B细胞MALT淋巴瘤,属低度恶性16例(占66.7%),高度恶生8例(占33.3%)。Bcl-2在低度和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中的  相似文献   

4.
肠道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5例肠道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探讨其组织学和免疫学分类及临床病理联系。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IMALT-oma)21例中,14例为低度恶性,3例低度恶性伴高度恶性成分,4例高度恶性。三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51%、66.67%及100%。低度与高度恶性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5)。IMALT-oma的形态特征是淋巴上皮病变及滤泡克隆化。4例淋巴瘤性息肉病(LP)表现为异型增殖的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或套区生长构型。免疫组化显示LP为两种独立类型的淋巴瘤,形态学表现却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IL—1β,IL—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IL-1β、IL-6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对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运用ABC免疫组化法对13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肝组织及8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杂交瘤技术,用重组人G-CSF(rhG-CSF)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其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成功地获得了多种能够分泌抗rhG-CSF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癌细胞。对其中的2株杂交瘤细胞2A6和2C2分泌McAb的研究表明,它们能够特异性地和rhG-CSF结合,而与重组的人GM-CSF、IL-CSF、IL-2、IL-2α和TNF细胞因子无交叉反应,为抗G-CSF特异性McAb。这些杂交瘤细胞经反复冻存和复苏后,仍能稳定地分泌McAb。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G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我们采用培养的原代HUVEC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小剂量IL-6组(50U/ml)、大剂理IL-6组(100U/ml),应用免疫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0-1)的表达。结果:IL-6组内皮细胞ICAM-1及V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10例鼻咽部低分化癌、8例鼻咽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进行了上皮性标记(Keratin、、EMA)、淋巴组织标记(LCA、L26、DCHL1)及免疫球蛋白(K轻链、λ轻链)标记。结果发现:①恶性淋巴瘤LOA91%阳性,Keratin、EMA阴性;低分化癌LCA阴性,Keratin、BMA阳性;②B细胞性淋巴瘤,K轻链阳性或λ轻链阳性占82%,呈单克隆表型;而反应性增生,K轻链λ轻链均阳性,呈多克隆表型;③淋巴瘤的分型:L26阳性6例,提示B细胞性淋巴瘤;UCHL1阳性4例,提示为T细胞性淋巴瘤,T:B为1:1.5。初步认为免疫组化有助于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探讨其组织来源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乳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乳腺淋巴瘤的病理改变及免疫学特点,讨论其诊断标准。 方法 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石蜡切片采用ABC法进行免疫标记。 结果 4例原发性淋巴瘤中2例为裂-无裂混合细胞型,2例为裂细胞型。4例均可观察到淋巴上皮损害。免疫组化染色LCA、L26全部阳性,UCHL1,均阴性,证实为B细胞来源。1例继发性淋巴瘤为B细胞性,无裂细胞型。结论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与粘  相似文献   

10.
1990年6月~1997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10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46例,女4例,平均年龄46.5岁。所有患者ALT均异常。TBIL异常25例,r-GT异常50例,A/G值异常41例,AFP异常4例;HBsAg(+)、HBeAG(+)44例,HBcIgM(+)32例,HBV-DNA(+)19例。对照组TBIL异常17例,r-GT异常45例,A/G比值异常26例,AFP阳性…  相似文献   

11.
万军梅  汪明春  李明 《广东医学》1999,20(12):929-930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亚类、IL-4 和IL-6 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50 例多发性骨髓瘤(MM)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IgG亚类、IL-4 和IL-6 水平;用免疫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了IgA亚类水平;并对上述部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M 患者中,IgG型最多,副蛋白主要分布于IgG1 和IgG2 ,其IgA及亚类多缺乏;IgA1 型患者血清IgG1 明显降低。病程较长和复发的ALL患者血清IgG、IgA和IgG1 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ALL患者接近正常水平。绝大多数ALL患者IgA1 和IgA2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时发现ALL患者血清IgG1 水平与IL- 4 含量呈正相关(r=0-668 ,P<0-05)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容易合并免疫球蛋白亚类缺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及APAAP法对38例初治A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的G-CSF、IL-6、TNFα、IFNα及IL-8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HLA-DR表达。结果:AA患者外周血CD4减低,CD8增高,CD4/CD8减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G-CSF与CD4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呈负相关,TNFα与CD8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及HLA-DR呈负相关,证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8细胞可以抑制造血,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因子紊乱最终引发A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MU1(自制抗CD3)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体外功能效应,方法:(地)以SMU16种不同浓度、IL-2、MCD3(丝裂性抗CD3)孵育PBMNC,观察细胞密度和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力;(2)分别用SMU10.5mg/Lf、5mg/L、IL-2200kU/L培养PBMNC3d,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6、IL-8、IL-12、IFN-α及G-CSF水平。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用人参皂甙(Ginsenoside,GS)与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成GC-LA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的杀伤活性,并与LAK细胞相比较;结果:效应细胞GS-LAK在增殖数量和杀伤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活性等方面均优于LAK细胞,且IL-2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血清中IL-1α、IL-6的含量及与临床关系。方法 IL-1α、IL-6检测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结果 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1α、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功能正常后IL-1α与IL-6呈正相关,IL-1α与IL-6分别与CD8^+呈正相关。与临床关系方面表现为:IL-1α与患者血清BILIT呈正相关(P〈0.05);ALT轻度异常者IL  相似文献   

16.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了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1周内血清白细胞介素6(lnter-leukin-6IL-6)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AMI病人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94±17.40;34.07±2.08U/ml;P<0.05),表明IL-6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MAGE—3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NMAGE-3基因编码的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情况和MAGE-3抗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的方法对 包埋的组织切片进行MAGE抗原的检测。结果 104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肿瘤组织切片中,MAGE-3抗原阳性的有31例,阳性率29.8%,结论 有相当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的肿瘤表达MAGE-3抗原,这些患可能是进行MAGE-3基因编码的抗原  相似文献   

18.
应用MTT及原位杂交技术对本室建立的人胸腺上皮样细胞株(TEC1)分泌的细胞因子活性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EC1细胞自发性分泌IL-1及IL-6活性蛋白,TEC1细胞的起始浓度为5×104/ml,培养5天后,TEC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的活性平均为84.6±12.0U/ml;IL-6的活性平均为65.4±14.0U/ml;经原位杂交发现TEC1具有IL-1、IL-1ra及IL-6mRNA的表达。提示:TEC1细胞分泌的上述三种细胞因子对T细胞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对10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果:MF患者外周血LFA-1+单个核细胞为(79.31±6.99)%,高于正常对照的(68.03±8.62)%,差异非常显著(P<0.01);患者外周血ICAM-1+单个核细胞为(46.16±3.23)%,高于正常对照的(31.69±11.56)%,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MF患者体内粘附机制存在异常,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荷瘤机体巨噬细胞(MΦ)内白细胞介素I(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右后肢腓肠肌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做为实验动物模型,在荷瘤后10d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18d冲洗腹腔,用贴壁法分离MΦ,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Φ内IL-1β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用病理图像密度扫描仪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