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龋齿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门诊妊娠期龋齿病人35例,52颗患牙,随机分为伢典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4例,分别采用伢典凝胶去龋和常规磨牙去龋,比较两组的感受、治疗效果。结果伢典治疗组痛苦小、安全、愿意接受。结论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治疗妊娠期龋齿安全、有效、无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伢典凝胶去龋技术在年轻恒牙龋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门诊龋齿患儿200例,年龄6~12岁,每例患儿选择1颗第一恒磨牙窝沟牙本质龋进行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颗牙)和对照组(100颗牙)。观察组采用伢典凝胶去龋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牙钻切割去龋治疗,治疗过程中分别记录操作时间(min)、患儿的疼痛程度、意外露髓情况以及患儿接受情况,并随访两年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去腐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2.5 VS 11.2±2.1,t=1.73,P0.05),患儿疼痛程度和意外露髓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VS 50%,2%VS 26%,P0.05),而患儿治疗接受率和2年临床成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96%VS 60%,97%VS 73%,P0.05)。结论伢典凝胶治疗年轻恒牙龋齿是一种有效、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的新型龋齿治疗技术,患儿痛苦少、配合度高,能有效减少继发龋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琨  王秀荣  王颖 《当代医学》2009,15(34):152-153
目的 观察乳牙龋应用伢典凝胶去腐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乳牙龋患儿149例.共176颗龋齿(无牙髓病变),其中浅龋33颗.中龋62颗,深龋81颗.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9颗牙,用伢典凝胶微创去腐(必要时结合机械法去除薄壁弱尖和悬釉).对照组87颗牙用常规涡轮钻机械法去除龋坏组织,两组均用日本Fuji GC IX玻璃离子充填(深龋护髓).观察患儿合作情况、去腐时的疼痛情况、去净腐质意外露髓情况、去净腐质所用时间、家长满意度及1年后充填脱落情况.结果 采用伢典凝胶去腐法的实验组患儿合作率为91.0%,舒适率为93.3%,去腐后活髓保存率为89.9%,去净腐质所用时间平均为18分钟,家长满意率为95.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午后充填物完好率为94.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伢典微创去腐法操作时疼痛极小,患儿易于接受,对牙体牙髓组织损伤极小,更有效地保存活髓,家长满意,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郑秀超 《中外医疗》2016,(13):111-112
目的:探讨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治疗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龋齿患儿136例,随机分为2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伢典微创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钻去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伢典微创凝胶是治疗儿童龋齿的一种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治疗儿童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122例儿童龋齿,遵循患儿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B组,两组患儿人数均为61例。A组通过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治疗,B组通过常规去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疼痛分级情况,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龋齿治疗中,采用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改善患儿的疼痛症状,存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对儿童龋齿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对儿童龋齿的临床疗效情况。2015年1月-2015年7月,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龋齿患儿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2),分别应用常规磨牙去龋疗法及伢碘微创凝胶去龋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时的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时疼痛评分为(1.76±0.5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58±0.76)分;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疗法治疗儿童龋齿具有疼痛程度低、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卢玉群 《大家健康》2014,(9):214-214
目的:对应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对患有龋齿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龋齿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0例。采用常规牙钻磨牙法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龋齿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牙齿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对患有龋齿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arisolv微创化学机械去腐法治疗龋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龋齿患者198例,随机分为伢典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109例,分别采用伢典凝胶去腐和常规磨牙去腐,比较两组患者的感受,治疗效果。分析1年后继发龋情况。结果伢典治疗组患者痛苦小,安全。伢典治疗组与对照组深龋的继发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伢典化学机械去腐法治疗龋齿安全有效、无痛。  相似文献   

9.
伢典微创去龋治疗乳牙龋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乳牙龋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儿童龋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伢典治疗组28例和传统车针组16例,分别采用伢典凝胶去龋和常规磨牙去龋,比较治疗所用的时间,病人感受,治疗效果。结果:伢典治疗组病人痛苦小、安全,但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儿童龋齿安全、有效、无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化泡沫联合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乳牙龋齿患儿82例(患牙90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45颗患牙)和观察组(41例,45颗患牙),对照组给予氟化泡沫去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氟化泡沫联合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比较两组单次治疗时长、患儿治疗依从性、对疼痛耐受程度、治疗成功率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rankl评分及Houpt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88. 89%(35/45)比77. 78%(40/45)](P <0. 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Ⅲ级和Ⅳ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 44%(2/45)比17. 78%(8/45)](P <0. 05)。结论氟化泡沫联合伢典凝胶去龋法治疗小儿乳牙龋齿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减少治疗过程中Ⅲ级以上疼痛的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蚌埠市部分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乳牙龋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蚌埠市6所幼儿园共计9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调查,统计乳牙龋病例数、患龋率、龋均并对此进行分析。 结果934名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42.4%,龋均为1.5。男童和女童的患龋率分别为40.7%和44.3%,龋均分别为1.5和1.4。不同性别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龋率、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母亲的最高学历、睡前或刷牙后喝奶吃零食、过去一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过去一年是否看过牙、监护人营养《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和甜饮料摄入频率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龋病患病发生有显著影响(P < 0.05~P < 0.01)。 结论蚌埠市3~6岁的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乳牙龋病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为减少乳牙龋病发病率,应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甜饮料的摄入,注重口腔卫生,加强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性化功能锻炼在微创全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干预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行个性化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以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1、3、5天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ADL评分(P < 0.05~P < 0.01),干预组出院日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但2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住院时间和人均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个性化功能锻炼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能促进病人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与低速涡轮转修复乳牙龋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牙龋患儿66例(共128颗龋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低速涡轮转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合作率及患牙磨损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arisolv系统(伢典)修复治疗儿童乳磨牙龋的临床疗效及儿童就诊时的合作程度。方法将268例356颗儿童乳磨牙龋随机分成3组,A组用伢典备洞,B组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备洞,对照组用常规法高速涡轮牙钻备洞,3组均用FX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记录儿童就诊时的行为及合作程度,并于治疗后6个月、1年随访复查。结果治疗后6个月、1年成功率A组与B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1年继发龋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时儿童的合作程度A组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伢典治疗儿童乳磨牙龋可大大减少牙科恐惧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术与开放性手术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价值比较及乳腺旋切术注意事项。方法选取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行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1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瘢痕长度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肿块切除率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4/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0%(14/125)(P < 0.01)。术后随访,观察组病人对乳房外观满意度为94.17%(113/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100/125)(P < 0.01)。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术具有微创治疗优势,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具有较传统开放性手术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传统修补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传统开胸修补术的8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与接受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的85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手术情况、术后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术中无输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输血量(407.87±95.89)mL(P < 0.01);观察组术后第1~3天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低明显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手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 0.01);且手术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等,有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展,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Zista通道下微创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多节段LSS病人的病历资料64例,采用传统开放式减压内固定治疗30例为开放组,Zista通道下微创减压内固定治疗34例为通道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月、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MacNab手术满意度评价、椎间融合情况。 结果 通道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 < 0.01),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2年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 < 0.05~P < 0.01),但随访期间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满意度、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Zista通道下微创减压内固定治疗LSS近期疼痛及功能受限改善效果良好,且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高压氧结合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VE)患儿的康复效果及对β-内啡肽(β-EP)、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方法 110例V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丙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β-EP、MBP及心肌酶谱水平,以及后遗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2.73%(P < 0.01);观察组患儿的退热、头痛、恶心呕吐以及意识清醒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另外,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中的β-EP和MBP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血清中LDH、CK、CK-MB及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并且观察组病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仅为9.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P < 0.05)。 结论 高压氧结合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通过降低患儿β-EP、MBP及心肌酶谱水平,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