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肥地区部分孕妇的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孕晚期孕妇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探讨改进孕妇膳食营养状况、预防出生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措施.方法 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调查点,抽取到调查点住院待产的孕晚期孕妇共76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产前和产后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发现,孕晚期总能量、蛋白质、脂肪、VitPP、P、Zn等的摄入量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呈正比关系.正常体重儿组的热能、蛋白质、Zn的摄入量比较适中.结论 通过正常体重儿组与低体重儿组和巨大儿组的每日膳食总能量及各营养素摄入量的比较,发现新生儿体重与孕晚期的膳食营养素,尤其是热能、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关系密切.故为使胎儿发育正常、体重适中,应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指导,强调合理、均衡的孕期膳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阜阳市艾滋病流行区域病人和感染者对于艾滋病营养知识和态度的知晓情况,开展营养宣教,比较宣教前后研究指标的差别,判断宣教效果. [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艾滋病感染者159人,由统一受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比较营养宣教前后问卷调查的正确率,应用卡方检验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宣教,艾滋病感染者对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锌元素和硒元素等营养素及富含这些营养素的常见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宣教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并表示在以后的日常饮食中增加鸡蛋和大豆的摄入. [结论]营养宣教可以起到一定的行为干预作用,但由于其持续时问短,要求我们能够增加宣传的力度和强度,完善营养宣教的体制,引导病人形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办可利用当地的资源进一步增加病人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其收入偏低、营养不良的现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束莉  周强  赵文红  李婷  胡停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19-1721
了解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情况及营养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蚌埠医学院1 373名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760名学生进行营养教育、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等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对照组的613名学生不采取任何营养教育手段.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营养教育前后研究对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变化.结果 在校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情况为一般,干预后干预组营养KAP得分为(40.74±7.60)分,对照组营养KAP得分为(36.96±8.18)分(t=-5.346,P<0.05).干预后不同性别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月饮食支出学生的营养态度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显著提高(x2=-7.768,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变化不大(x2 =-0.845,P>0.05).结论 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应采取营养宣教、加开营养选修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与健康咨询对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指标和膳食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血脂异常的116例中老年病人分为营养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8例。营养教育组进行集体授课和营养健康咨询,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期6个月,分析营养教育前后2组病人的血脂指标、膳食结构、饮食情况及相关营养指标的改变。结果干预后,2组维生素C、钙、铁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病人食用奶类、水果和豆类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女性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营养教育和健康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促进社区血脂异常病人膳食的合理摄入,改善病人自身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阻断小鼠体内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为银杏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抑制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灌胃给予小鼠生理盐水、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低浓度EGb、亚硝酸钠+中浓度EGb、亚硝酸钠+高浓度EGb,所有小鼠分笼饲养,2周实验后提取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20℃保存,检测小鼠MDA、SOD及GSH等指标。结果 NaNO2组的平均肝重及肝/体重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w EGb、Middle EGb组的平均肝重及肝/体重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igh EGB 组的平均肝重及肝/体重比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EGB能降低小鼠血清MDA含量,同时能提高血清SOD和GSH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三个年级学生共641名,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KAP平均得分为(44.5±6.2),不同年级女生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不同年级男生(P〈0.05-P〈0.01);四年级男女生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得分及KAP总分均高于一、三年级的男女生(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大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和年级。结论:该校学生目前营养知识掌握水平较差,对一些常见营养素的来源及作用认识不足,但均有积极的态度,因此应在学校内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指导日常膳食,为今后开展膳食指导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数(DBI_C)评价安徽省部分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质量,为科学指导该人群合理膳食和防治IDA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18年9—12月,选择安徽省有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3~6岁留守儿童306名和非留守儿童598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BI_C的总分(TS)、负端分(LBS)、正端分(HBS)和膳食质量距(DQD)等指标评价膳食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平衡指数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关联。  结果  安徽省农村地区3~6岁儿童贫血率为13.3%,其中留守儿童为16.7%,非留守儿童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0)。贫血组和非贫血组DBI_C分值比较中,TS[-18.3(25.2,-12.7),-15.2(-19.8,-8.6)]、LBS[25.4(18.3,32.5),22.7(16.5,30.6)]和DQD[36.8(23.9,43.4),34.1(27.5,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07,5.81,4.63,P值均 < 0.05)。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儿童食物摄入评分在奶类豆类[-5.9(-10.7,-0.4),-5.0(-8.7,0.2)]、动物性食物[-2.4(-5.6,0.8),-0.6(3.5,1.9)]和食物种类[-7.5(-9.1,-4.8),-6.3(-8.0,-2.9)]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42,-16.47,-6.83,P值均 < 0.05)。留守儿童(OR=1.27,95%CI=1.15~1.49)贫血发生的比例较高,每周吃肉类食物≥3次(OR=0.81,95%CI=0.68~0.94)、每天吃新鲜蔬菜≥2种(OR=0.84,95%CI=0.73~0.95)贫血发生的比例较低(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3~6岁儿童贫血率较高,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 通过提高看护人的膳食素养、增加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可以有效减少儿童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肥胖中小学生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单纯性肥胖中小学生采用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方法,观察和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参加合肥诺康营养中心夏令营的19名肥胖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21 d的封闭式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健康教育,对干预前、后的体重及其他体格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检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9名受试者在干预期体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人均减少(7.27±1.72)kg,干预前、后的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P<0.01).其他与肥胖相关的体格指标也都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联合综合干预方式对单纯性肥胖中小学生的减肥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婴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与成年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是指成人的心血管和代谢性等疾病与胎儿所处的宫内不良环境有关。而很多研究证明成人慢性病不仅与宫内发育有关,还与出生后的喂养、追赶生长及婴儿生长发育状况等早期生命阶段的营养有关。因此本文主要从婴儿期和儿童期的营养和发育与生命后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以进一步了解成人疾病的发育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